为宝宝安全驱铅的方法
对于血铅水平低于250μg/L的儿童,通常不需排铅,而是对家长和儿童进行健康教育,对这类儿童进行造成血铅水平升高的高危因素分析,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同时进行营养指导,可达到减少铅进入孩子体内的目的。
由于铅在血液中的半衰期仅为1个月左右,即使不服用任何药物,血铅水平也会因此而显著下降。对无须使用药物驱铅的儿童滥施药物,结果有害无益;服用具有“排铅功能”的保健品,也必须十分慎重,因为多数排铅保健品在促进铅排出的"同时,也促进消化道内铅的吸收,所以前提条件是要先找到造成儿童血铅水平升高的原因,不然的话,必然是一边排铅,一边促进铅的吸收,那是非常危险的。对于没有经过严格检测和相关试验的各种驱铅药物、驱铅保健品,一定不要滥用。
家长不应该受广告误导根据所谓“症状”为自己孩子对号入座。目前的儿童铅中毒诊断标准是100μg/L,检测最好采用石墨炉法原子吸收分光光谱仪测定,国际上也有少数实验室采用阳极溶出等方法测定,检测最为关键的是要有严格的质量控制,这样测定的结果才能准确。如经科学检测,血铅水平的确高于100μg/L,就有可能导致神经发育方面的损害。然而即使血铅轻度超标,由于损害轻微,孩子不一定会出现家长看得见的临床表现。尽管有研究显示孩子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可能与铅中毒有关,但并不是所有的“多动症”都是铅中毒引起的,因为多动症的原因很多,如环境、营养、遗传等等许多因素。
即使是正规的医院对于血铅超标的孩子也不会轻易进行驱铅治疗。驱铅治疗需要使用驱铅药物结合血液组织中的铅,然后从尿中排出。目前常用的药物是依地酸二钠钙、二巯基丁二酸、二巯基丙醇和青霉胺。这些药物均有一定毒性。目前国际上公认,当发现儿童血铅水平高于或等于450μg/L时,经静脉血铅复测证实后才需进行药物驱铅,但前提条件是必须脱离一切铅污染源,并切断污染途径。
近来的“铅恐慌”,是某些企业不恰当的炒作所致。由于措施得力,最近进行的区域性调查显示上海市儿童铅中毒流行率已由1999年的24.7%下降为9.9%,而广告宣传却将目前儿童铅中毒的比例夸大为80%。另外轻中度铅中毒儿童没有特异的临床症状,但广告中往往罗列10条左右的非特异表现,使许多家长总能和自家孩子对上几条,而疑心孩子是铅中毒。
至于免费检测往往采用不恰当的检测方法进行检测,如目前国际上已经取缔的锌卟呤检测、不科学的尿铅和发铅检测,即使是血铅检测,也多为“一滴血”末梢血铅测定,由于末梢血污染机会多,所测血铅准确性及重复性极差,只用于筛查不能用于诊断。颜教授在门诊碰到的很多孩子,曾在一些商业单位免费测定所谓的“铅指标”严重超标,但经静脉血铅复查,结果90%以上均在目前公认的可接受范围内(<100μg/L),甚至有的血铅水平只有20μg/L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