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宝宝坏脾气的方法
总会听到许多年轻父母抱怨:“宝宝慢慢地长大,却越来越不听话,总是发脾气,又急又气的。”其实只要父母弄清宝宝发脾气的原因,针对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就会轻松应对坏脾气的宝宝。
球球是个2岁的男孩子,非常聪明,妈妈说他心眼可多啦!很小就会欺负爷爷,因为爷爷是一家之主,又最宠他,所以他的脾气越来越坏。可是要扳球球的脾气也不容易,因为爸爸妈妈常常在球球大哭大闹不知所措:依着哄吧!怕他学会了用眼泪要挟大人;不依着他吧,又怕他没完没了哭坏了,真点左右为难。
在请教过有关专家后,他们了解到;2岁左右的孩子发脾气,家长要先分析原因。一种情况是孩子的身体不舒服或者是困倦,这时我们要迁就他们一点,就是“无理”要求也满足一下,可以起到缓解和安慰的作用。当孩子大一点后,表达能力和控制能力强了,因身体原因而乱发脾气的情况就会有所减少;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孩子想要达到某种目的,以发脾气相威胁,这里又可以分两类。一是不知道害处,一定要去做;还有就是明知道不对偏要任性。对于前者,家长要耐心讲道理,甚至可以在看护好的基础上让孩子试一试,比如暖壶里的水很烫,不让宝宝动,他又不甘心,于是让他自己摸一下壶嘴,试过之后,宝宝不仅体验到烫的滋味,而且好奇心得到满足,便停止哭闹,以后再看到暖壶,宝宝自己就知道其危险性而不再纠缠。对后者则要采取冷处理的办法,对宝宝的任性不予理睬。通常过一会儿宝宝也会不闹了。这时家长可以用:“和妈妈一起出去买东西吧!”来转移宝宝的注意力,经过数次发脾气不但不能引起大人的注意和妥协,反而遭到冷漠,宝宝自己也会“总结”出发脾气“无效”、“不好”的结论,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家长还应在宝宝闹过之后,给其讲道理,逐步帮宝宝变得更理智。
球球的家人依照这些办法做过后,感觉球球越来越懂事,大人们也轻松多了。
坦承错误是勇敢的表现
漂亮的依依每天睡前,妈妈都讲一个故事让她复述。她开始胸有成竹、非常自信,可是说到一半,就卡壳了。于是妈妈趁机提示,不料依依老大不高兴,她希望依靠自己的力量把故事完整复述下去了。无奈,妈妈再次提醒她。这次依依恼羞成怒,并执拗地开始复述,决不接受妈妈的帮助,结果她反反复复在开头几局打转,最后困乏地睡着了。
第二天起床时,妈妈对她讲起昨天晚上的事,“依依”,讲故事就像长跑,途中常会跌倒,遇到这种情况,你需要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继续跑,这样才有希望迅速到达终点;如果你每次跌倒都从头开始,你就会像昨天晚上那样,永远在没有必要的地方重复,永远也到不了终点。“妈妈说这番的时候,依依面无表情,沉默不语。于是妈妈继续说:“你知道吗,大多数人是不愿意承认自己有错的,因为承认自己有错需要极大的"勇气,这太难做到了。”这番话起了作用:依依的表情开始变化——那是内心痛苦挣扎,试图战胜自己的艰难表情。过了好一会儿,自尊心极强的依依终于一字一顿地吐出三个字“我—错—了!”说完就放声大哭起来。妈妈赶紧赞许道“依依真勇敢!”她用力点点头,此刻她那带着泪花的表情异常凝重。尽管承认自己有错很艰难,但她还是做到了。
承认错误对大人而言,也是比较困难的一件事,但是面对初涉人生的宝宝,你必须抛去所谓的自尊,甚至可以坦诚自己的过失,把自己孩提时代失意的经历讲给孩子听,并告诉他应该从中学到什么,这种方法往往对宝宝很有帮助。另外恰如其分地看待挫折,不能把困难等同于失败,要提醒宝宝,任何人做事,一开始都会有困难,父母可以激励孩子坚持到底,不必把尽善尽美看得。
幽默是一把钥匙
壮壮的妈妈是中学的语文教师,她常说,在学校里教育几十个孩子也没有家里这一个费劲,别看壮壮才3岁多,什么都和大人“对着干”。通过多种方法实验,妈妈发现,对壮壮只能智取不可强攻。于是,她就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多用幽默的故事和语句跟壮壮沟通,效果好极了。
一次妈妈批评了壮壮几句,他就用不吃饭以示反抗,还将碗摔得粉碎。晚上,妈妈编了个《爱生气的癞蛤蟆》的故事讲给他听:“有个小蛤蟆,每当妈妈批评他时,他就大喊大叫,肚子鼓鼓的,吵闹得脸红脖子粗,时间一长,就成了满身疙瘩的癞蛤蟆,难看死了,”壮壮听了很快表示说,:“我不要学癞蛤蟆”!以后他倔脾气发作时,妈妈就提醒他,别学癞蛤蟆,壮壮便会逐渐平静下来。
壮壮去年冬天得了感冒,医生嘱咐要打三次点滴。因为怕疼,他在打完两天后,说什么也不肯上医院,并且得意地说:“第一次打了,第二次也打了,第一加第二等于第三!”中午,妈妈特地烧了两条壮壮最爱吃的糖醋鱼,开饭时对他说:“我吃第一条,爸爸吃第二条,你就吃第三条吧!”壮壮疑惑不解地问:“总共只有两条,哪来的地三条呢?”妈妈一本正经地说:“喏,这是第一条,这是第二条,第一加第二等于第三!”聪明的壮壮马上明白过来,下午乖乖地跟妈妈上医院打第三次点滴去了。
生活中,像壮壮这样的宝宝不在少数,他们想事情,做事情的思维方法,往往出乎大人的意料,有时即便是错的,也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作为家长,不可武断地将其说得一无是处,以免伤及宝宝的自信心。正确的做法是:学会寓教于乐,用宝宝能够接受的故事,游戏、歌曲等说明道理,让宝宝以快乐的心情去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