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带宝宝看病的方法
有人对网友妈妈的进行一项小调查:你家一般是谁带孩子看病?结果发现,父母一起占53%,妈妈带的占31%,其他人带则占12%,爸爸带的仅占4%。当被问及爸爸在医院表现得怎么样时,56%的妈妈认为能配合,但总是让他干什么,他才知道干什么;21%妈妈认为爸爸手忙脚乱,还不如我自己来;14%认为基本站在一边看着;只有9%表示做得很好,很满意。
有一个经常带孩子去看病的爸爸分享:我们家有两个孩子,上医院的几率比别人家多一倍,但是我们也更有经验。首先得把孩子病了要去医院看成一件很正常的事,不要觉得天塌下来了似的乱作一团。其次是两个人一定要有章法,别都忙一件事,另一件事没人管。最好是把分工的模式固定下来,以后带孩子看病就变成默契的合作了。最后,现在联络方式这么发达,真没必要让孩子看个病大半天都待在医院里。我一般都是先去挂号,估计一下时间,尽量让孩子来了就看,看完就走。他本来就生着病,应该让他多在家里休息,而不是在医院等待。
宝宝生病,无疑是父母最担心、最焦虑的时刻。但是很多老爸会觉得这时候更帮不上什么忙,因为孩子只黏着妈妈。其实这时,最需要老爸发挥出自己“越有压力越清醒”的特有本事:安抚好生病的宝宝,帮助焦急的妈妈放松下来,商量好分工,使混乱的状况变得有序。
下面,请爸爸们一下带宝宝看病过程的总策划吧。
平常:
如果能在平常多用些心,就会让“看病”这件突发的事变得从容一些。
1、和妈妈共同留意自己家附近医院的情况,比如有没有儿科、挂号处的位置、夜里有没有儿科急诊等等。可以把信息集中记录下来。
2、了解自己的城市中一些儿童专科医院精确的地理位置和开诊时间。当然也可以把医院问询处的电话记录下来,但是可能这些电话总是占线,不一定有帮助。
准备工作:
1、如果父母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就会更加惊恐。孩子稳定的情绪是避免疾病加重的重要前提。
2、爸爸可以帮助手忙脚乱的妈妈冷静下来,给她一张清单让她去准备东西。然后给孩子穿好衣服,跟孩子玩一会儿,或者抱着他边听舒缓的音乐边等妈妈。如果孩子在发烧,先给他用物理方法散热,比如用温水擦拭、让他多喝一些水等。
3、常备物品清单:
(1)病历本或医保本
(2)热水、奶粉(或饼干等)
(3)奶瓶(或水杯)
(4)尿布或纸尿裤
(5)更换的衣服(防止宝宝路上吐或拉)
(6)小毛巾、手纸、消毒湿巾
(7)宝宝喜欢的一两样玩具
(8)足够的钱(准备一些零钱)
(9)化验物(便、尿或者呕吐物)
如果不是看急诊,爸爸可以先到医院挂号,估计一下时间后再让妈妈带着孩子出门。这样可以减少孩子长时间待在医院里被交叉感染。
路上
1、利用这个时间想想孩子的病情、发病原因,能使你们一会儿向医生叙述得更准确。
2、相互补充一下到医院后要向医生陈述的孩子情况、咨询的问题,不要等出了医院才想起来很多问题没问。然后定好由谁来和医生交流,因为如果两个人都说话,医生很可能不知道听谁的,另一个人只专心地哄宝宝,让宝宝尽量不在医生面前哭闹,以免妨碍医生的检查和诊断。
3、考虑一下医生可能会问的问题该怎样回答:
(1)病史
(2)以前的诊治、用药情况
(3)体温
(4)发病时间
(5)目前的状态
(6)饮食
(7)睡眠
(8)大小便
如果孩子大一些了,要利用这个时间和孩子说清楚看病的程序,让他有个思想准备,消除他的紧张情绪。回忆以前玩的游戏、讲故事的形式或提出事后奖励等办法都可行。
候诊
先安置妈妈和孩子到候诊区坐好,最好周围有通风的窗口。让孩子喝点水或者玩自带的"玩具,不要带孩子到游乐区或购物区。然后爸爸到挂号处挂号,把病历本交到分诊台,如果你有更熟悉并信任的大夫就跟分诊护士说一下。同时,了解一下还要等多久等等。
如果需要作一些检查也一样,一个人在一个固定的地方陪伴孩子,另一个人去交费、寻找所要去的检查室的位置等等。一个人照顾孩子,另一个人去处理其他事情,不必两个人都抱着孩子在医院里跑来跑去。
就诊:
时间最短,一定要充分利用起来,提高效率。如果孩子哭闹,在医生诊断之后,先询问一下医生是否能让一个人先带孩子离开,留下一个人来听医嘱,这样能更好地和医生交流。
把医生没问到但你觉得重要的情况告诉他;把在路上总结出来的想要问的问题问全,不必在乎医生是不是不耐烦。重复一遍医生给开的药的用量、服用时间等,可以加深印象。尤其是需要同时服用几种药时,一定要清楚服用的顺序。
离开
虽然希望再也不来了,但是还是可以在入口的指示牌上再次了解一下医院的布局和相关专家的基本情况。你不得不承认,随着他慢慢长大,你对常去的那家医院越来越熟悉。
如果家很近,从诊室出来就可以让一个人先带宝宝回家了。爸爸交费、拿药的时候,妈妈可以给宝宝换一下尿布或喝些水,做一下休整。回家后,自己和宝宝都要洗手、洗脸,把外衣挂在外面晒一晒或者清洗一下。
小提示
1、如果平时主要是保姆或祖辈照顾孩子,发病情况他们最了解,去医院时要带上他们,由他们来接受医生的询问。
2、多了解一些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比如宝宝在1岁以内可能会得幼儿急诊、腹泻等疾病。这不能帮你给孩子治病,但是会使你在遇到相关情况时保持冷静。
3、多和其他妈妈交流,对于一些常见病,试试妈妈们总结出的小窍门比去医院更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