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宝宝交流障碍的方法
语言交流障碍表现
语言交流障碍是孤独症中表现得最为显着的特征。其中有非语言交流障碍和语言障碍。
一是语言理解能力受损。不理解或不能理解别人讲话的意思。
二是语言发育延迟或不发育。指病儿语言发育较同龄儿童较晚,有些甚至不发育,仅以手势或其他形式表达自己的要求。也有部分病儿2~3岁以前,语言功能出现,后来又逐渐减少甚至完全丧失。据相关资料报道,有些人从此终生不语。
三是语言形式、内容异常。指孤独症病儿语言功能即使存在,也不会主动与人交流;不会用人称代词,经常把“你,我,他”混淆,常常重复对方的话,不会说“是”,只有简单的刻板的几个字或词重复使用,更不用说有任何感情色彩了;其语言的语调、语速、节律、重音也异常。
四是言语运用能力受损。有些孤独症患儿会背儿歌、广告词,而用于交流的语言很少,不会主动交流‘只会用刻板重复的短语进行交谈,而且常常纠缠于同一话题。
改善策略
父母平时应经常与孩子进行语言沟通与交流,经常指挥孩子去做事。在与孩子沟通或指挥他做事时,父母应口齿清楚,并引导孩子看些剧情片,用以锻炼他的听觉注意、听觉记忆、听觉理解能力;有意识地带孩子做些翻筋斗、滑梯、荡秋千等游戏,让孩子全身肌肉张力逐渐强壮、有助于孩子发音器官的正确发育;父母还可带领孩子玩伸舌头、扮鬼脸、吹幼儿口琴、学发汽笛声等游戏,练习唇与舌的灵活性。
二、掌握口语后再学习书面语言
口语,也就是母语;
视听语言,也就是广播、电视、影视光碟等;
书面语言。
这3种学习方式,是依序进行的过程。对母语的学习是通过对口语的理解和表达奠定基础,所以,父母在孩子学习语言的初始,应以口语为主,当孩子口语达到一定程度后,再教他认识书面语言。而不要一开始就给孩子讲过深的故事,他的逻辑思维能力还没有达到那种程度,否则无异于对牛弹琴,不但无法发展孩子的语言能力,还会令孩子对语言学习产生排斥感。
三、加强孩子的词语储备量
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孩子会发音,却不会运用词语,父母说,把桌上的"闹钟拿过来,可孩子却显得极为茫然,不知该做些什么。当父母说,把玩具狗狗送回去时,他却立即就听懂了,这是因为孩子的词语储备量不够。
因此,父母应该从小就教孩子每样东西、动作的称呼,让他尽最大可能掌握词汇,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的语言发展得到保证。
父母们往往对孩子照顾得过于周到,就连走到外面,和别人打招呼这种事都会代劳。这从孩子还不会说话时就开始了。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一位妈妈抱着孩子,在路上见到熟人,就代孩子说:“向阿姨问好——阿姨好。”孩子会说话了,这种情形也没有多少改变。处于这种情景中,孩子的语言能力怎么会有发展的空间?还有些父母,每当孩子说了什么,就会取笑孩子,甚至把孩子的某些表现,作为经典笑话,时常拿出来说,这会对孩子形成巨大压力,不愿再开口说话。只有语言交流令孩子感到愉悦,孩子才能渐渐形成良好的沟通动机和习惯。
总之,要孩子说话口齿清晰、表达流利,能有效地与人沟通,需要基本的生理技能、认知能力及人际互动的动机。为人父母,平日多下功夫,自然也就可以为孩子铺就一条语言交流的畅通之路。
细心呵护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