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系统和循环的特点
呼吸系统胎儿自18周开始有微弱的呼吸运动,自27周开始有呼吸能力。胎儿娩出后由于血内二氧化碳增加,刺激呼吸中枢,同时在声、光、寒冷、触觉、痛觉等刺激下,通过交感神经反射地兴奋呼吸中枢,开始第1次吸气,接着啼哭,肺泡张开。胎儿肺泡内含有液体,出生时经产道挤压肺液少部分由口、鼻排出,大部分由肺间质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如吸收延迟,则出现湿肺症状。肺表面活性物质(surfactant)由ⅱ型肺泡上皮细胞产生,28周时出现于羊水,但量少,直至35周时迅速增加,其作用为减少肺泡表面张力,有利于肺泡内保存气体,使肺泡不易萎陷。新生儿肋间肌较薄弱,呼吸运动主要靠膈肌的升降,而呈腹式呼吸,且较浅表,节率不整,频率较快,约40~44次/分。足月儿生后第1小时内呼吸率可达60~80次/分,有三凹征、周围青紫、呻吟和肺部罗音。出生头两周呼吸频率波动大,个别可达80次/分。
早产儿因呼吸中枢相对不成熟,呼吸常不规则,常发生原发性呼吸暂停(primary apnea,指呼吸停止在20秒钟以上,伴心率减慢,<100次/分,并出现青紫),胎龄愈小发生率愈高。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少,肺泡表面张力增加,易发生肺透明膜病,气道和肺泡容易遭受气压伤和氧中毒,引起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循环系统 胎儿自孕4周有心跳,第8~12周胎儿循环建立,胎儿血为混合血,氧和营养物质通过胎盘与母体交换。出生后血液循环发生了重要的动力学变化,与解剖学的变化互为因果。①脐血管的`结扎,系人为的;②肺的膨胀与通气使肺循环阻力降低;③由于肺血管阻力降低后右心压力降低而左心压力增高,卵圆孔在功能上关闭,2~3月后解剖上关闭。同时由于肺循环压力的降低和体循环压力的升高,流经动脉导管的血流逐渐减少,最后停止,形成功能上关闭。新生儿最初数天可听到心脏杂音,可能与动脉导管暂时未闭有关。新生儿心率波动范围较大,范围为90~160次/分之间,早产儿安静时心率较快,平均为120~140次/分。足月儿血压平均为9.3/6.7kpa(70/50mmhg),早产儿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