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临床研究显示,怀孕妇女上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怀孕女性,而且在怀孕全过程均有可能发生上消化道出血。主要表现为便血,严重者呕血,直接危及母体及胎儿的健康和安全,值得引起注意和重视。孕妇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妊娠早期,由于血流中绒毛促性腺激素及肾上激素的作用,使胃粘膜充血、水肿,引起妊娠早期呕吐,一般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胎盘的绒毛碎屑持续进入母体血液,使母体对这种异物过敏,可引起剧烈的变态反应,使呕吐加重,导致胃肠道血管破损,发生呕血。孕妇怀孕后期胎儿增大,胃被增大的子宫挤向左上方,并常有45度的旋转,胃内食物容易返流到食道,如孕妇不注意饮食,可引起食道炎,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妊娠后期,胎盘产生较多的孕激素,引起全身各脏器的肌肉松弛,胃肠道肌肉张力明显下降,蠕动减弱变慢,胃的排空及食物通过胃肠道的时间延长,孕激素在食管内滞留时间延长,刺激粘膜,亦可导致出血。患有溃疡病的妇女,一旦怀孕,消化道出血的威胁将更为严重。尽管早孕阶段因胃酸分泌减少,可能使原有的溃疡病减缓,但到了怀孕后期和坐月子时,随着胃酸分泌恢复正常,溃疡会加重甚至恶化、出现大出血。此外,患有肝炎或早期肝硬化的妇女怀孕,由于肝脏负担加重,加上腹腔静脉压力增加,食道和胃底静脉常处于曲张状态,如果饮食不当或其它原因致使曲张的静脉破裂,消化道大出血便会骤然发生。预防孕妇消化道出血,应采取综合性措施。原来有消化系统疾病的妇女应积极治疗,征得医生同意再怀孕。怀孕后应细心调养,进食细软食物,怀孕后期少食多餐、细嚼慢咽,避免吃坚硬的食物,酸、辣调味品也不可过量。出现腹泻时应立即就医,因为腹泻常可诱发消化道出血,孕期还要避免服用对胃肠粘膜激性较大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消炎痛、去痛片、红霉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