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的父母太放纵使孩子的饮食,因此致使肥胖的孩子越来越多,专家提醒,肥胖孩子的干预最佳期是学龄前3-6岁。因此肥胖孩子的家长要重点把握好这段时期。
幼儿园干预儿童肥胖有优势
研究显示,2006年全国11个城市3-6岁儿童肥胖发生率为8%,超重发生率为15%,与发达国家水平相近。而在广州,从1996年到2006年,儿童肥胖的发生率足足翻了5倍,但因肥胖前来就诊的学龄前儿童却寥寥无几。“很多家长是在孩子上学后才意识到其肥胖的严重性,但此时要减肥难度很大。”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蒋竞雄教授说,因为上学后儿童肥胖形成时间长,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很难改变,学习负担重导致静坐时间多、运动时间少,选择这个时段治疗肥胖并不理想。而婴儿时期因为很难把握孩子今后的生长发育和饮食习惯,要干预肥胖也言之过早。
“最合适的干预时机是3-6岁。孩子上了幼儿园后,饮食可以集体管理,运动可以统一安排,功课负担不重,对老师依从性高,再加上家长的密切配合,很容易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只要这时打好基础,孩子将来发生肥胖的几率就会大大减少。”
儿童饮食行为受祖辈影响大
不能忽视的是,儿童肥胖首先来源于家庭的影响。蒋竞雄教授说,孩子最先从家庭学会进餐的方方面面,吃什么、怎么吃、什么好吃、什么不好吃等等,与家长的引导、示范息息相关。“经常给孩子买甜饮料,孩子肯定不爱喝白开水;总让孩子吃肉,孩子今后就不愿意吃蔬菜。”
在几代同堂的家庭里,祖辈对宝宝的爱往往表现为让他“吃”,总是生怕孩子吃得不够。而他们作为孩子的主要看护人以及家庭饮食的主要负责人,其饮食习惯不但影响孩子饮食结构,也常常用食物塑造幼儿行为,譬如追着孩子喂饭,赞扬孩子的大吃特吃,对孩子挑食、偏食一味迁就等。
此外,快餐的负面影响,高楼林立、交通便利使运动场所和运动机会大大减少,电脑电视普及让孩子久坐,这些因素都会促使孩子养成过量进食和体力活动少的生活方式,进而导致儿童肥胖明显增加。
干预肥胖该如何做?
对于超重和肥胖儿童的干预,必须从饮食行为的矫正、运动习惯的培养、减少静坐时间的方法三方面着手。蒋竞雄教授说,采用替代法不但可以逐渐矫正孩子的不良饮食习惯,也能保护孩子的自信心和主动选择食物的能力。“如果孩子说想吃巧克力,家长应该先说可以,但接着说要吃完苹果才能吃巧克力。这样一来,孩子不会因为被拒绝而大吵大闹,吃完苹果后也可能吃不下或者忘记了巧克力这回事。时间一长,口味就会逐渐改变过来。”此外,可以让孩子体验饥饿、不饿、过饱的感觉。“不要总是问‘你吃饱了吗’,‘饱’其实是锦上添花,与‘撑’没有太多区别,而‘饿’和‘不饿’却有明显界限。一般来说,‘不饿’的状态正好,说明吃得足够但又不会过量。”为了让孩子多运动、少静坐,还应该尽可能减少他们看电视、玩电脑的时间,多让他们参加室内和室外的运动,并适当做一些家务事,由此培养勤劳的好习惯。
最新调查:半岁前长太胖,易得肥胖症!
据《洛杉矶时报》3月30日报道,美国哈佛医学院的科学家近日发表最新研究报告称,6个月以内的婴儿如果体重突然增加,那么这个孩子很可能在3岁大时就成为肥胖症患者。
哈佛医学院助理教授爱尔斯·泰沃拉斯对波士顿地区559名新生婴儿进行了跟踪研究,他发现,6个月以内婴儿的突然长胖,与后来出现肥胖症存在确切联系;而婴儿在出生时的体重和在母体中的发育情况则对后来的肥胖影响不大。“实际上,出生时稍重一点的孩子会更健康”他说。
那么,小婴儿是否要控制饮食呢?北京军区总医院优生优育中心儿童保健室主任李南平表示,6个月以内确实是容易发胖的年龄段,所以在喂养时应该更加科学。至于是否属于增长过快,李南平认为,关键不是看他长到多重,而是关注他的生长速率,这需要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