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大便次数多少正常
宝宝出生后10小时内开始排出胎便,为黑绿或深绿色,粘稠、无臭、有点像铺路用的沥青。胎便是由胆汁、肠道分泌物、脱落上皮细胞和孩子在胎内吞入的羊水、胎毛等组成。一般在2—3天内排完,每天约3—5次。若生后24小时不见胎便,应怀疑是否消化道先天畸形而致粪便梗阻,须及时诊治。
出生3—4天后,胎便逐渐过渡到普通婴儿粪便。四个月以内以乳类为主食的宝宝,其正常大便多为糊状,稠度均匀,颇像细沙和水后的膏状,可有少许如辣椒籽大小的颗粒状物。
母乳喂养的孩子大便多呈金黄色,偶而稀薄如水后浓羹样,可微带绿色,有酸味,无臭,每日排便2—4次。初生时可能次数多些,每天4—5次,甚至每次喂奶后都要排便。这是因为母乳容易消化,利于排出,以及肠道输入食物后的反射性蠕动。
如每日排便4—5次或更多,或相反,2—3天才排一次,但大便性状如常,孩子体重增加,精神状态好,则不必过滤。
宝宝大便前面硬后面稀是怎么回事
宝宝大便前干后稀,其实跟肠蠕动功能比较差有关。一般情况下,我们吃的食物经过消化、吸收以后,到大肠里的就是水液和糟粕,说得通俗点就是稀稀的粪便了。
每次宝宝排完便便以后,新的便便产生。这时候,在接近肛门位置的便便产生的时间相对久一些。而肠道是有渗透压的,当肠道外面的压力比肠道内高的时候,水分就会往渗透。如果孩子的肠道蠕动功能比较差,孩子大便时间不规律,或者两次排便时间隔得比较久,孩子刚拉出来的大便就会比较稀。所以,家长带孩子找西医大夫看的时候,多会给孩子开点吗丁啉之类的药物,原因很简单,这类药物有促进肠道蠕动的作用。
中医关于这种情况有句话,头干里稀为虚也。《黄帝内经》里有句话,大肠者,传道之官也,变化出焉。传道之官,意思就是说它主要是传送的作用。变化出焉,意思是吸收水分,排出糟粕。
中医认为,这类孩子的病根儿多在脾气虚。脾气不足,没有力量推动糟粕下行。所以,中医儿科大夫会给开一些健脾理气的中药。还会让家长给孩子多吃一些健脾润肠的食物水果,比如薏米、粳米、白扁豆、苹果、香蕉等等。
关于宝宝的大便问题就介绍到这里了,还是要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