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去医院看病的时候
怎么才能让医生更好地帮到自己呢?
某三甲医院的医生写了篇文章
教我们如何“高效看病”
非常值得收藏和分享!
▼
01:
【门诊篇】
1、看病最佳时间是周一至周三,因为权威医生在这个时间坐诊的最多。
权威医生有了社会认知度,属于稀缺资源。除了在医院的临床工作,还要去外地参加各种会议,或者去外地手术、坐诊,所以一般周一至周三是在医院的时间最多的。
2、医生对待患者态度是:退休返聘老专家>年轻医生>中年专家。
退休返聘老专家,大多德艺双馨,大半辈子什么都见过了,对于患者的提问,耐心比较好;年轻医生进临床不久,经验不多,根基尚浅,还是会低调很多;中年专家,属于医院的中流砥柱,有了一定的社会地位,寻求帮助的人很多,工作量大。所以,你懂的。
3、询问有没有更便宜的药不会影响到医生看病认不认真,这是你的权力。
医药早已分家,医生开贵药或者便宜药没有任何区别,医生首先考虑的是合理用药、方便有效,副作用少。问有没有更便宜的药,其实没必要,药品也是一分钱一分货。
4、医生态度最好时是在整个门诊前15%-40%的时间里。太早没进入状态,晚了又陷入疲劳期。
出门诊的医生,每天就像陀螺似的连轴转,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高强度、高压力的环境下工作,毕竟人不是机器。
5、看病时衣着整洁,不花哨、不土鳖。虽说医者父母心,但不可否认外观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医生是否耐心...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一个清爽干净的形象,肯定会让人更愿意亲近,这不单单是在医院,在其他地方也是这样的。
6、很多大名鼎鼎的人物,如某科室主任并非是最好的临床医生,因为他们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都用来处理行政事务。
科室主任,更考验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医教研、智商、情商、财商......他或许不是最好的临床医生,但他肯定是综合能力最强的医生,也是能调配最多资源的医生。
7、如果你对医学一知半解,不要拿百度百科或中医养生书籍之类不一定靠谱的东西和医生争辩。
隔行如隔山,医学书估计是所有专业里页码最多、更新最快的书了,更何况拿一些伪科学来和医生辩论。一个4岁的孩子,非要和家长争论太阳从西边升起,家长会怎么想?
02:
【住院篇】
1、不要没事就去办公室找医生谈天说地。如果真想聊天拉家常,在医生值夜班的时候去。
医生上班的时候,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你只是他管理的若干病人之一,如果有疾病问题尚好,人家忙的一头包,你去拉家常,谁有那个闲工夫?
2、最需要搞好关系的是管你床的小医生,以及你床位的护士,而不是主任或者带组医生。
县官不如现管,主任和带组医生诸多工作,管床医生或护士相对时间比较宽裕,医院里的“三级查房”制度不是白定的,管床医护人员是和你接触最多的。
3、带点小礼物给医生和护士们,哪怕是一块德芙、一瓶可乐、一支鲜花都会让人心情愉悦。
抬手不打笑脸人,到我家送快递的小哥,我都会送上一瓶可乐,和别人拉近关系,小小心意的确有作用。
4、医生一天查两次房,询问病情请最好集中在这两次时间,医生都会解释清楚,这是义务,也是为了避免麻烦。
还是那句话,医生事情太多了,真无法从早到晚围着一个患者转。告诉一个技巧:把所有的问题集中起来,记在纸上,等医生查房的时候逐条询问,医生肯定喜欢有条理的人。
03:
【手术篇】
1、7月份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病率比其它月份都高。
7月份开始放暑假,前面说的中年专家,更多可能在这个时间段休假,陪孩子游学,留下的医生相对年轻。并且这个时间天气较热,术后恢复相对较差,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
2、下午4点开始的手术麻醉出问题的比例是一天中较高的。公共假期入院手术的死亡率比平时入院病人的死亡率高出48%。
手术是个精细的活儿,需要沉心静气,心无旁骛。所以有个诀窍:能做择期的手术,不做急诊;能正常工作日做的手术,不在节假日做。对于剖宫产,挑医生比挑时辰重要。
3、手术后第一天是问题多发期,不要把手术安排在星期五下午。否则星期六门诊医生的办公室关门,各科室人手不够,急诊室人满为患。
就算刚黏上的瓷砖,也要稳定一两天才能动。手术并发症在所难免,但需要及时发现、及时处理。有些医院周六周日只有值班医务人员,比平时人手要少很多。
END
成都西南儿童医院是治疗儿童多动症、抽动症、自闭症、智力低下、发育迟缓、脑瘫、癫痫、矮小症、性早熟、肥胖症等疾病的儿童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