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作者微信公号【爸鼻马迷】
全文约2800字,阅读需 4 分钟
随着年龄增长,身边熟人朋友的孩子们陆续都进了初中高中阶段。可在同这些朋友日常交流的过程中,我越来越注意到一个很明显的问题。那就是:进入中学阶段之后,许多小学时期乖巧懂事的孩子变得不爱和父母交流,甚至于亲子之间还爆发了各种各样的冷战!
我的天呐!听到朋友们的林林总总的抱怨与委屈,我不禁惊出了一身冷汗!我脑补一下长大几岁后女儿对我不理不睬的场景,再看看此时还在书桌前认真写作业的小小背影,心中百感交集。要是女儿长大后不理我了,我这个爸爸该怎么办?!
既然看到前面竖起了“此处施工请绕行”的指示牌,再硬往前闯就显得不够理智。所以,在综合朋友叙述和查阅网友说法的基础上,我对孩子长大后不乐意搭理父母这个现象,进行了一番思考,也做出了一些自己的结论。今天在这里班门弄斧,希望对朋友们有点儿用处。
1:
原因
中学阶段的孩子不愿意和父母交流,不是个例,而是个非常普遍的现象。仔细想想,答案就包含在问题中。因为孩子已经进入了中学阶段,孩子长大了。
回想我自己的青春成长经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自然拥有了更强烈的自我意识,更鲜明的独立性,同时对世界也具备了更多的好奇。他们非常迫切地希望更加了解自然、社会乃至自己。简而言之,孩子除了吃饱穿暖之外,较童年期有了更多的需求。而父母如果还像以往那样只提供基本层面的需求,那就必然引起“供需矛盾”。
如果父母意识不到这种“供需矛盾”,一味照搬小学时期对待孩子的说话方式,指望孩子遵命照办,就会碰上孩子的冷眼相对。因为你说的,同孩子希望听到的,根本就是两回事嘛!
天下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父母,也没有存心要跟父母作对的孩子,所以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冷淡、矛盾乃至对抗,都源于双方有效交流的不足。既然找到了这个原因,那我们的对策应该也很简单:想方设法,同孩子进行高效友好的沟通。
2:
有效沟通
因为这篇文章是我提前预备的,足足提前了好几年,我准备拿它对付未来家里那个女中学生。所以,下面的内容只能是我想,属于我个人的思考。
我想,和未来的女中学生有效沟通,类似于自己主持会议的性质,既需要了解听众在想什么,也希望他们听得懂你在说什么。会议双方一旦就某个议题达成了共识,这个会就算开成功了。基于这个理解,想跟孩子有效沟通的父母,就有了一定的借鉴。
首先,降低姿态,当个合适的对话者。
孩子已经长大了,就别再像《红楼梦》里的贾政一样,总端着一副主事大老爷的架子,指望着在孩子面前一言九鼎不容辩驳。这种居高临下俯视的姿态极易引起成长中孩子的反感。聊天气氛都不对,就别奢求有什么沟通效果了。
父母并不是完人圣人,父母也和孩子一样,有缺点,甚至有终生无法弥补的短板。明白了这一点,我们就应当泄一点儿底气,把姿态放低,和孩子形成对话中的平视格局。既然你有缺点,孩子也有缺点,那就干脆放下架子,把自己当作孩子的“忘年交”朋友,和孩子探讨问题,而不是说教,更不是没完没了的唠叨。
有了放低姿态这个心法,我想,孩子起码愿意坐下来谈,而不是直接想逃走。
其次,淡化自我意识,弄明白孩子在想什么。
《自私的基因》这本书告诉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有很强的自我意识,希望得到旁人的重视,而不是当陪衬。根据这个逻辑,父母就应当反思一下,是不是在和孩子的沟通中太过自我,是不是总希望孩子当个倾听者,丝毫不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站在孩子的角度,谁都不想和父母产生矛盾。他们不想跟父母说话,可能是根本不知道该说什么。父母有时候会主动跟孩子说话,但无非就是想了解孩子在学校中表现和感受,尤其关注学习成绩。孩子就会认为父母很功利甚至不近人情,一点也不关心自己。
说到这里我想谈谈我和女儿的聊天内容。这个内容可以说经常改变。女儿喜欢看电影《魔戒》的时候,我就跟她谈原著作者托尔金,跟她聊电影中没表现的细节和背景;后来女儿喜欢看《哈利波特》,我们就一起看原著,还不断提示对方忽略掉的魔法世界小常识;再后来女儿学校敲定课外必读书单,那我就算没时间细看,也会在网上找一些书评,找时间跟女儿交流。
我想,未来可能女儿会跟我聊起更多内容,这其中一定有我陌生的东西,但没关系,因为我想跟她沟通,那我就一定会花时间查找、琢磨、分析,然后透过这些细节弄明白她在想什么,再然后,才是有效的沟通。
再次,讲求方法,谋求沟通最佳效果。
与孩子沟通真的是门学问!所以父母一定要掌握一定的沟通方法。如果我们能够细心观察孩子,就会发现,伴随年龄增长,孩子有不同的特点和不同的诉求。想知道答案?那就闭起嘴巴,鼓励孩子来说,把自己从“我讲”的角色变成“我听”。
以前我面试工作单位的时候,前辈教导我,一定要在面试官提问时全神贯注,盯着他的眼睛,因为这才是表现尊重的最佳方式。同样的道理,父母在和孩子对话时,千万别把他们当作以往的“小屁孩儿”,而要保持良好的姿态和表情,让孩子感受到关注与尊重。
我想,听到孩子讲出了有道理的话,最好能通过语言、目光或体态来表示肯定。而对于孩子说出的错误观点,千万别急着纠正,更不要打断孩子。
当然,沟通也仅仅局限于语言。我们还可以采用培养共同爱好,一起钻研分析一道题或者构思一篇作文的方式强化亲子关系。这种方式不一而足,主要目的在于增进父母与子女间的感情。此外,千万别把话题固定在学习上。随着年龄增长,父母的认知结构与孩子已经不同,几乎没有共同语言可寻,不妨多谈谈如何待人接物,如何面对新事物的挑战。
最后,为亲子交流预留空间时间
现在,一个家庭中最忙的其实是孩子。从每天早上起床到晚上入睡,孩子都沉浸在繁重的学校和辅导班的课业压力中。而且,小学阶段只是起步,孩子进入中学尤其是高中后,就会更加忙碌。
当如此忙碌的孩子希望和父母聊聊天时,我们难道好意思说自己很忙没有时间吗?要知道,孩子不会因为家长忙而停止成长,他们的思想变化反而比以前更快!想了解孩子想什么,必须要让他们说出来。家长改改自己的日程或者习惯,耐心友好地听孩子讲话,会使他们体会到自己的成长,感受到尊重。
龙生九子各有不同。父母不要因为孩子没达到自己心理预期的目标,就对孩子横加指责,更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拿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帮助他们,父母也就给了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达到最佳沟通效果。
3:
感悟
我读本科的时候,在一次院足球队的庆功宴上,一位平日温文尔雅的男同学在喝了几杯酒之后,竟然因为别人劝酒时说了句“你酒量根本不行”的玩笑话,突然变成了狂怒暴躁的恶魔,扔下酒杯,几乎要把对方给掐死!
好多天后,这位同学才对我揭示了真相。原来,从小到大,他的父亲总是训斥他学习不认真成绩不理想,总会说他“根本不行”!久而久之,“根本不行”这四个字成为他性格深处的一个定时炸弹,一旦有人触动,他就会情绪失控,频临崩溃……
在思考如何同未来的女儿沟通时,我总会想起这位阳光男孩儿眼含热泪,一脸落寞的样子。我希望我能够在将来总结反思得更多,准备得更多,让女儿可以快乐阳光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