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一位女性朋友聊天,谈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她说:“真是气死了,孩子数学竟然才考了80多分,在班里都是倒数了。”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80多分也不少啊,但她很快教育了我一通。
说分数是孩子的命根,只有考一个好分数才能进好的学校,只要进了好的学校,那么以后就会出人头地,总之只要分数高了,那么一切真的好了。
但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前段时间,湖南沅江一起弑师案还不能让我们警醒吗?杀人的不是别人,而是大家偏爱的尖子生,一个分数考的特别高的孩子。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孩子,却对最疼他的班主任连刺16刀,最终导致其失血过多而死亡。
这其实就是教育的悲哀,因为我们对分数太偏执,才有了这起悲剧。
在家里,父母肯定教育他好好学习,只要他学习好,父母愿意包容他做的所有的事情,甚至不会让他插手家里的任何事,只要能考高分就够了。
在学校里,老师肯定也非常疼爱他,理由就是他学习好能考高分,但是学校和父母完全忽略了孩子的内心。
在他的世界里,他做所有的事情都是对的,容不得半点批评,如果要是有人批评他,那么他就会奋起反抗,甚至不惜酿成悲剧。
真是可悲啊,一个享受现代教育的尖子生,解决问题的办法竟然这么冷血暴力,真不知道他受到的这份教育还有什么意义?
社会发展越快,我们的教育越畸形。
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画面,孩子放学回家,甚至连水都来不及喝。父母就催促他们快写作业,只要能把作业做好,什么事情也不需要做。
于是,万般无奈的孩子只好赶紧拿出作业,不断的磨蹭时间,直到在父母的咆哮中才会战战兢兢的做完,每一次做作业都像一场战斗。
只要能考一个高分,父母会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
有次外甥没有考好,大姐用尽所有办法,但结果一点也不理想,大姐开始学电视里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进行金钱奖励。
只要外甥能达到某个分数,那么就会奖励他多少钱。
为了得到这份钱,外甥用了各种方法,后来他竟然和一名学习好的同学达成了协议,让他每次抄对方的,就这样平常的测验外甥都能得高分,为此大姐十分开心。
前段时间,我去他们家,大姐开心地说:“你外甥终于知道学习了,这几次小测验考的都不错,真没想到他进步这么快。”
我笑着说:“看来他终于知道学习了。”
后来在期中考试的时候,外甥露出了马脚,由于期中考试监考非常严格,外甥没有抄上,所以分数直接掉下来了。
面对这个分数,大姐十分生气,她咆哮着让外甥说原因,最后外甥实在扛不住了,他说:“以前小测验都是我抄的,这次没有抄到。”
当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大姐差点气死。
我们的教育很可悲,没有人关心孩子如何尊重他人,也没有人教会孩子如何爱自己,我们关心的永远是孩子考了多少分,考上哪个学校。
分数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分数可以决定孩子的未来有多远,飞得有多高,但没有人会关心孩子的内心有多痛。
电影《小情书》里有一个细节让我非常痛心。
男孩学习不好,身为警察的父亲非常生气,当看到孩子的分数时,他马上摆出了家长的威严,让孩子顶着书罚站,他全程监督,如果孩子要是放下来,就会得到一顿抽打。
当天晚上,他正好有任务,就没有管孩子。孩子看到父亲走了后,拿了几件衣服就离家出走了,幸亏被及时发现。
面对父亲的责骂,男孩说:“这种生活我非常不快乐,如果你想要一个学习机器,那么就当我死了吧。”
男孩说完后,刚举起手的父亲又把手放下了,他突然觉得孩子好陌生。
其实,我觉得分数真没有那么重要,一个人能考高分只能证明他智商高,学习能力强,但是他的沟通能力、抗压能力、爱的能力是否也会这么强呢?
衡量孩子的价值从来不是分数,而是他是否具备爱的能力,是否能爱自己尊重他人。
对分数的执念正在慢慢毁掉我们的孩子,毁掉了我们原本可以享受的幸福,毁掉我们教育的真正理念,这些根本不是我们的初衷。
如果教育单纯的要用分数来衡量,那么这样的教育不要也罢。
前段时间我看一位8岁男孩猝死的消息,心痛不已。
医生检查发现,孩子多脏器衰竭。
孩子在清醒的时候说:“我太累了,想睡觉。”之后就陷入昏迷,再没有醒过来,医生说这种情况属于劳累过度造成的猝死。
才8岁就再也看不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了,到底有多累才会猝死啊,事情发生后,孩子的母亲非常后悔。
她说:“早知道是这个结果,我绝对不会把孩子的时间排得满满的,绝对不会一直督促孩子学习,绝对不会一直考虑孩子的分数。”
大多数家长认为自己为孩子做了最正确的选择,能确保孩子未来一片坦途,但你想过孩子们真的需要这样的生活吗?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真正的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个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其实,孩子的成绩要从多方面来衡量,而不是只有眼前试卷上的分数。
家长对孩子分数的执著,其实是自己内心焦虑、迷茫、压力的投射,用一个看似合理的理由包装起来,掩盖了真正的问题。
这种源自烦恼的“爱”又会带给孩子压力,形成恶性循环,换句话说,这份对孩子分数的执念,正在慢慢毁掉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