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有人说这个吴姓不见得,怎么个不简单法呢?其实就是说的吴姓家族的人非常的厉害,被誉为是历史上最为辉煌的姓氏了,那么有人问了这个吴姓到底厉害在什么地方呢?还有人说这个吴姓和另外一个姓的人有世仇,那么这到底是哪一个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其实真正意义上没有那个姓氏和吴姓是有世仇的,但是有传言说吕姓的人是和吴姓的人是不能通婚的,吴姓其实都是春秋时期吴国人,因为是被越国所灭亡的,所以以吴姓为国名,由此也可以看出,越国人和吴国人是世仇啊,那姓越的人是世仇,这个就不得而知了。
下面再来看看这个吴姓家族到底有多厉害吧。
吴氏以句(读勾)芒玄鸟为图腾。
吴由太阳和玄鸟组成。句芒是太昊的长子,是专门测量春分点的上古东方氏族,是太昊的助手。句芒是鸟图腾,吴也就是鸟图腾。吴权、吴回、吴枢、虞、周古公长子太伯,皆吴姓祖。
姓氏图腾
图腾由“太阳”和“鸭头人身像”两部分组成,表明吴人是太阳崇拜者。
得姓始祖
泰伯
三千多年前,陕西岐山一带,有一周族部落,首领被称为周太王。周太王生有长子泰伯,次子仲雍和小儿子季历。
季历的儿子昌从小就很聪明,深受周太王宠爱。周太王想传位于昌,但根据当时传统应传位于长子,太王因此郁郁寡欢。泰伯明白父亲的意思后,就和二弟仲雍一起逃到荒凉的江南,自创基业,建立了勾吴古国。
商朝灭亡后,周朝建立,周武王封泰伯第三世孙周章为侯,遂改国号为吴。
春秋时期,吴国被越国所灭,其王族支庶子孙不忘亡国之恨,便以国名“吴”为姓,泰伯也就成为了吴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吴国灭亡后,夫差的太子吴鸿被流放到江西,夫差之后还繁衍于江浙、安徽、山东、河南境内的一些地方。隋唐时期,吴氏已广泛地分布于大江南北。唐高宗时有吴姓将佐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唐僖宗时,有吴姓将佐随王审知入闽,皆在福建安家落户。宋明以后,吴氏称雄于东南,其中季扎的53世孙吴宣是后蜀驸马,家族显赫一时。吴宣的5世孙吴吉甫是吴氏入粤始祖。
吴氏迁居台湾始于1291年,入台第一人是元朝礼部员外郎吴光斗,他奉命率6000人乘船"往使琉球"(即台湾)。吴氏迁居香港,大约始于元代。吴姓在台湾为第七大姓。台南县吴姓人最多,还有在嘉义、云林、彰化等。明朝末年至清代,福建、广东沿海吴氏有许多人前往澎湖、台北、高雄等地谋生创业。现台北县新店安坑吴姓人家是于顺治年间从福建移居入台湾的打狗(今高雄市),康熙年间平和人吴凤父子到台等。发展至今,其中最为显赫的一支是吴伯雄家族。吴伯雄现任台湾国民党中央常委、台北市市长等要职,其家族号称吴氏"全台第一家"。吴氏向海外拓展,最早是到日本。吴人东渡日本在公元前450年左右,其中有一支演变成日本皇室。吴氏在东渡日本的同时,还有大批人南迁,进入今越南地区。其中季扎的50世孙吴权于939年称王,建立了越南历史上最早的独立王朝--吴朝。南越政权最后一任总统吴庭艳即吴权之后。现在越南有二百多姓,吴姓为第六大姓。
东汉时有吴风进入朝鲜,发展至今,吴姓成为朝鲜143个姓氏中最常见的20大姓之一。明代以后,吴姓还有人移民南洋,迁至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新加坡以及泰国、缅甸等国,近代,又有人旅居欧美。
姓氏源流
除了太伯之外,吴姓还有以下这些源流:
①源于姜姓
吴姓人物早在炎帝、黄帝时就已存在。炎帝之臣有一叫吴权的,他的后代是中国乐曲的发明者。吴姓源流之一就是出自炎帝大臣吴权之后裔,以族名或国名为氏。
据记载黄帝的母亲就是古代吴人的一位女姓成员,名叫吴枢。到颛顼帝时,又有个叫吴回的,他和其兄重黎先后担任火官——祝融。吴回成为南方祝融部落的首领后,吴氏族不断发展壮大,并逐渐分离成八个氏族,昆吾氏就是其中之一。
②源于虞氏
古代姓名典籍《姓氏·急就篇》记载,舜的后代被封于虞,因为吴、虞的上古读音相近而且字形相近,故舜的后代也有改姓吴。属于以国名为氏。
历史典籍《元和姓纂》中说:“舜有天下号曰虞,子商均因以为氏。”上古虞字写作“吴”,只是到战国时期,虞、吴开始区别。
③少数民族改姓
少数民族中的吴姓以苗族最多,也有满族汉化改姓。哈尼族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如侗族、壮族、白族等,都有吴姓。
他们有的是汉族姬姓吴氏与少数民族融合而成的,不过大多数是少数民族改用、借用汉姓“吴”而成,与姬姓吴氏没有血缘联系。
郡望
吴姓郡望主要有延陵郡、濮阳郡、渤海郡、陈留郡、吴兴郡、汝南郡、长沙郡和武昌郡等。延陵为故邑名,即今江苏常州市,西晋分曲阿县始置县,治所在今江苏丹阳西南。濮阳郡为晋咸宁时改东郡置国。治所在濮阳,西晋末改为郡。渤海郡为西汉时从巨鹿、上谷二郡之地分出,相当于近河北、辽宁省的渤海湾沿岸地区。陈留郡为西汉设置,治所陈留(今开封东南),北魏移至浚义(今开封市西北)。吴兴郡为三国时设置,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晋义熙初移今吴兴。汝南郡为西汉初设置,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长沙郡为秦设置。治所临湘,(今长沙市)相当今湖南东部,南部和广西全州、广东连县,阳山等地。武昌郡为公元二二一年,三国吴孙权把原来的江夏、豫章、庐陵三郡之地分出一部分而设置,范围大约今湖北省武汉市至江西省九江市一带地区。
堂号
渤海堂:以望立堂。
武昌堂:以望立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
长沙堂:以望立堂。
吴兴堂:以望立堂。
陈留堂:以望立堂。
濮阳堂:以望立堂。
延陵堂:季扎是吴王寿梦的第四子,以贤德著称,寿梦想让他继承王位,他坚辞不受,寿梦只好把他封在延陵。他的三个哥哥先后为吴王,临逝世时要传位给他,他仍然不接受,因此他被后人奉为“至德第三人”。又因其封邑在延陵,故时人称其为“延陵季子”。
至德堂:孔子对泰伯的谦让精神十分敬佩,感叹道:“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在孔子看来,泰伯的品德已达到了极高境界,人世间再也找不出什么言语来形容他的美德了。因而泰伯被称为“三让王”,援引孔子的赞语,吴氏的总堂号称为“至德堂”。
历史名人
1、吴起
战国时著名军事家。卫国人。初为鲁将,继为魏将,后奔楚国,任令尹,主持变法,后被杀。
2、吴广
秦末农民起义领袖。公元前209年与陈胜发动戍卒九百人起义,建立张楚政权。后为部将田臧假借陈胜命令杀害。
3、吴道子
唐代著名画家。被后人奉为"画圣"。其画线条遒劲雄放,变化丰富,一变古来沿袭的高古游丝描的细笔,发展了线描的艺术方法,故表现出来的物象富有运动感、节奏感,被人们称为"吴带当风"。
4、吴承恩
明朝小说家。著有《西游记》传世。
5、吴敬梓
清代人,以小说《儒林外史》而著称的杰出讽刺作家。
6、吴沃尧
清代著名小说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