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古代女子发型的变迁,不同时期的发型是什么样?

我国古代有数千年的历史,很多人都对古代人的一些生活内容非常感兴趣,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古代女子的发型。其实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女子发型也是很不一样的,每个朝代都有不同的特点,这一点其实从很多古装剧中就能感受到了,不同历史背景时候的女子的发型都是很不一样的,那么,究竟有什么不一样,各个时期又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秦汉时期

自秦朝开始九鬟仙髻在贵族女子中盛行,九鬟是指环环相扣以多为贵。仙之名则来自于神话故事,皇帝时王母下凡头饰仙髻美艳超群。自然当时为贵妇所青睐,奉为高贵的发饰之一。

到了汉代,女子长发的梳理方法和现在的差不多,也是让头发顺其自然地垂下,只是在发尾处束上,再垂于脑后。这种发式在当时,尤其在宫廷中是很流行的。

除了长发,常见的还有挽髻。发髻的梳法是从头顶中央分清头路,再将两股头发编成一束,由下朝上反搭,挽成各种式样。形状不同,名字也就不同。秦汉妇女的发髻式样有数十种之多,凌云髻、垂云髻、迎春髻、神仙髻、望仙鬟髻、参鸾髻、黄罗髻、三角髻、三鬟髻、双鬟髻、瑶台髻、堕马髻等等。

2.魏晋南北朝

而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这时候的以往随军慰劳军中将士的军妓,逐渐的流放到民间。这些人对自己的发型讲究极致而奢华,统的审美观念受到挑战。

由质朴而趋于豪华,由自然而趋于雕琢,对当时的社会风气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当时最流行的就是灵蛇髻和十字髻。

3.唐代

初唐时期身份较高的妇女,已经一改隋代的平云式,单纯向上高耸,作成种种不同发展。《妆台记》“唐武德中,宫中梳半翻髻,又梳反绾髻、乐游髻。”上行下效,成为风气。大臣曾请唐太宗下令禁止,唐太宗虽也加以训斥但后来又问近臣令狐德,妇女发髻加高是什么原因?令狐德以为,头在上部地位重要,高大些也有理由。因此高髻不再受限制而更加多样化。飞髻、朝天髻,都属于高髻。

初唐时,发髻一般都缠得比较紧,高高的立在头顶上,元微之在《李娃行》曾提及“城中皆一尺,非妾髻鬟高”。又如李贺的“峨髻愁暮云”等来形容当时高髻之高度。当然一般的妇女的头发不足以达到这种高度,所以假发非常流行,在头发中加垫上木头做的假冠、发垫等,把头髻垫高,杨贵妃就喜爱用假发,当时叫它义髻。

后来出现了所谓的蝉翼,即将鬓角处的头发向外梳开,形成极薄极开扩的一层,然后在头顶上做成一个高髻。

这时还有在头顶上盘成的球形双髻和扁形的斜髻, 也有把头发向左右梳开后在耳边梳成两个水滴状的垂髻。

盛唐时期,最为流行的是倭坠髻,把头发从两鬓梳向脑后,然后向上掠起,在头顶上挽成一个或两个向额前方低下来的发髻。出土的盛唐女陶俑,大多是做成倭坠髻。

至今日本妇女穿和服时梳的发式,还是沿用唐朝的倭坠髻。

中、晚唐时期,妇女的发髻出现了多种新式样。唐德宗贞元末年,京城长安流行堕马髻,是种把头发挽到头顶上做成衣簇大髻,然后使它偏向一侧,形成像偶然得到的发式,活泼自然,画家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中就出现了这种发式

当时还流行的闹扫妆髻是种散乱向上的发式,白行简《三梦记》即有“唐末宫中髻,号闹扫妆髻,形如焱风散”说;也有说随意梳成的髻也叫闹扫妆髻;也做盘鸦。还有一说是年轻的侍女们,经常把头发向左右分开,在头顶上做一排多个发髻发式,非常繁缛。

4.宋朝时期

宋代妇女发式多承晚唐五代遗风,亦以高髻为尚。在福州南宋黄升墓中曾出土了高髻的实物,此种高髻大多掺有从他人头上剪下来的头发,加添进自己的髻发中。甚至直接用他人剪下的头发编结成各种不同式样的假髻,需要时直接戴在头上。其使用方法类似于今日的头套。

5.明朝时期

明代妇女的发饰,虽不如宋代丰富,但也有不少特色。明初基本承袭了宋元的发式,待嘉靖以后妇女的发式起了明显的变化,“桃心髻”是当时较时兴的发式,妇女的发髻梳理成扁圆形,再在髻顶饰以花朵。以后又演变为金银丝挽结,且将发髻梳高。髻顶亦装饰珠玉宝翠等。“桃花髻”的变形发式,花样繁多,诸如“桃尖顶髻”、“鹅胆心髻”及仿汉代的“堕马髻”等。

6.清朝

到了清朝早期软翅头 “两把头”是满族已婚妇女最常见、最典型的发式。它的雏形发式为“软翅头”。发展为“两把头”发式,俗称“高粱头”。

两把头在康乾以后,由于受汉族发髻“如意缕”的影响,满族妇女一般均将发髻梳成“一”字形,俗称“一字头”。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发型  发型词条  变迁  变迁词条  什么样  什么样词条  时期  时期词条  古代  古代词条  
综合

 立春典故 立春有哪些传统习俗?

中国有句老话:“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是每一个新年当中的第一个节气,这个“立”字便是开始的意思。立春了,也就意味着春天到来了。在我国历史上,立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