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刮骨疗毒典故出处介绍 刮骨疗毒故事的主人公是谁?

三国演义中有很多非常经典的场景和典故,就算大家没看过三国应该也会对这些故事有所耳闻,这次就和大家讲讲刮骨疗毒的故事典故。刮骨疗毒其实就是发生在关羽身上的一件事,因为关羽并不想用麻药,但是又必须刮骨去掉箭毒,所以就一边和别人下棋一边刮骨治疗,也是体现了关羽的勇猛。如果是一般人可能开个口子就要被疼晕过去了,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到底是怎样的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关羽传》,时间是在关羽镇守荆州期间。原文如下:

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於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关羽曾经被流矢射中,箭射穿了他的左臂,后来山口虽然愈合,但每到了阴雨天,骨头经常疼痛。医生对关羽说:“箭头上有毒,毒已入骨髓,需要用刀开一个口子,刮去深入至骨的毒性这样才能根除疼痛。”关羽当即伸出臂膀让医生开刀。当时,关羽正在与诸将领一起喝酒,臂上鲜血直流,流了满满一盘子,而他依然割肉喝酒,谈笑自如,就像没事一样。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文中的“刮骨去毒”,意为刮去深入至骨的毒性,彻底医治。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说完了这个成语的出处,我们再来说说另外一个更为大家所熟悉的成语:“刮骨疗毒”。这个成语出自小说《三国演义》,它与历史记载有何不同呢?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小说中的描述。

在小说中,关羽中箭是在关羽围攻樊城期间,“曹仁在敌楼上,见关公身上止披掩心甲,斜袒着绿袍,乃急招五百弓弩手,一齐放箭。公急勒马回时,右臂上中一弩箭,翻身落马……救关公归寨,拔出臂箭。原来箭头有药,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此后,神医华佗突然出现,主动为关羽疗伤。在疗毒期间,关羽“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须臾,血流盈盆。”

历史记载与小说的区别主要有三个地方。首先是关羽负伤的时间。按照《三国志》的记载,这一事件发生在关羽攻打樊城之前,而《三国演义》却将其推到了樊城之战之中。其次,历史上关羽左臂中箭,而小说却改成了右臂。第三个区别则是为关羽疗毒的医生。历史记载中的这位医生无名无姓,而在小说中则是神医华佗

那么,为关羽疗伤的医生有没有可能是华佗呢?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按照历史记载,华佗的死亡时间是在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而关羽发动的荆襄之战则是在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时间足足相差了十一年。除非华佗起死回生,否则是不可能在死后十一年还为关羽疗伤的。

最后再说说这个故事在影视作品里的一个趣事。有关三国的电视连续剧,大家比较熟悉的有两部,一部是《三国演义》,另一部是《新三国》。虽然这两部作品都是按照小说的故事设计情节的,但在关羽“刮骨疗毒”的处理上却有着明显的不同。

为了说明问题,我配了两张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三国演义》中关羽负伤的是右臂,而《新三国》中则是左臂。不知道这两部作品的编剧当时是怎么考虑的。一个尊重了小说,另一个则依据了历史。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典故  典故词条  主人公  主人公词条  出处  出处词条  故事  故事词条  介绍  介绍词条  
综合

 ​白露为霜 霜降预防秋燥养生美食

饮食养生民间有“冬补不如补霜降”的说法。霜降节气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秋令属金,脾胃为后天之本,此时宜平补,尤其应健脾养胃,以养后天。此时健脾养阴润燥的食物有很...(展开)

综合

 ​霜降时节如何养生保健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开始降霜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与冬季之间的过渡时期。随着霜降节气的到来,我国北方冷空气活动频繁,大风天气将不断光临,温度会...(展开)

综合

 怎么画可爱的大象

大象有长长的鼻子,在头部上有两只非常大的耳朵,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简笔画大象是怎么画的吧。操作方法01:先画出大象的头部,然后在头部上画出大象的鼻子,如图所示:...(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