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
民俗
一条长安街,把中轴线分成南北两段,北段展现的是皇家威严,帝国敕令;而南段则是另一番景象,是帝都外的百姓中轴。
南中轴主要建筑,从北向南依次是中华门、正阳门、前门大街、天桥和永定门。(下图请横过手机看)
▲南中轴线
1:
中华正阳(中华门、正阳门)
中华门是皇城第一门,也是明清两朝的国门象征,明朝时称为大明门,清朝时称为大清门,民国时称为中华门。
后来在扩建天安门广场时拆除,原址上加盖了纪念堂。
正阳门是内城的正门,紧邻今天的前门地铁站。正阳门的图案也出现在第一套人民币之中。
▲人民币上的正阳门
此门为皇帝专用,皇帝每年出城两次,分别是天坛祭天和先农坛祭祀。
当年,中山先生也是在正阳门,沿着中轴线进了京城,终结了千年的封建帝制。
正阳门是个瓮城,可以屯兵。正阳门箭楼主要供弓兵防御使用。
正阳门也是为数不多的,内城没有被拆除的城门。
▲正阳门
内城的城墙,曾是保卫明清皇家安全的重要屏障,但随着城市发展却变成了阻碍经济的紧箍咒。
民国以来,百姓为了方便,在城墙上随意扒口子。所以在今天北京的二环路上有好多地名都叫“XX豁子”。
▲北京地铁,最小的环线就是二环
2:
内外交汇(前门大街)
因为正阳门被俗称为“前门”,所以南端始于正阳门的这条大街被称为“前门大街”。
因为原来天子出城经过此路,所以又称“天街”。
前门大街其实是鼓楼大街的翻版复刻,对称分布在紫禁城的南北两侧。
▲前门大街
原本北京最繁华的地方就是鼓楼大街,但两个因素促使前门大街飞速发展:
一是满清入关后,八旗子弟拎包入住内城,把原来的老百姓都赶到外城去了。前门大街是内外城的交汇处,内城的权贵们有消费享受的需求,外城的百姓们有做生意赚钱的需求,两者在前门大街,达到完美平衡;
二是元代京杭大运河,在刘秉忠和郭守敬的规划下,终点在积水潭。后来明清阶段南移到了前门外东便门一带,于是,整个前门地区飞速繁荣起来。
▲京杭大运河
“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这些闻名海内外的百年老店,在前门基本都能找到铺面。
大栅栏、廊房胡同、珠宝市、粮食店、打磨厂、鲜鱼口等,听这些地名就知道这里有多繁华。鼎鼎大名的八大胡同也是在前门片区,这种地方的选址那都是最好的地段。
▲前门大街
3:
衣食江湖(天桥)
前面的前门大街,因为天子出城打此过,俗称“天街”,这里的天桥也是因为天子每年去天坛举行祭天大典时,要经过此桥而得名。
如果说前门,鼓楼是达官们的天下,这里便是老百姓的乐园。北京的民俗文化便是在此处发源发扬。
▲现代天桥剧场
“撂地摊儿”是这里的文化符号,原来这里特别招人,所以棋茶馆、戏曲楼、相声馆扎堆。马连良这种角儿都在此登台。
和“老炮儿”一起火的,还有中华电影院后面的炒肝儿和台球、山涧口菜市场的吆喝和还价、福长街六条旧货地摊儿、丹陛华后面的旧自行车街。
天桥的庙会要逛、国安的球要看、斜街的豆汁儿要喝。这里的茶肆酒馆、店面小摊,如同武林中的各大门派,撑起了南城百姓的衣食江湖。
▲天桥老照片
4:
永定天下(永定门)
永定门,中轴线的最南端,一座城门建了两百年。
嘉靖帝为了抵御外敌,兴建外城,永定门便是外城的正门,可惜的是,外城仅修了这一面便停住了。要不北京城墙也是“环环相扣”。
乾隆时期,永定门又增设了箭楼,和前门的规格基本一样。
▲后建的永定门
但随着北京城飞速发展,城楼成为阻碍交通的屏障,所以1957年时永定门被拆掉。
也许是天意,为了举办08年奥运会,决定完善中轴线,复建最南端的永定门自然提上议程。
而在复建动工前一年(2003年),人们在先农坛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门口的一株古柏树下,发现了1553年始建永定门时的原配石匾。
▲永定门
说来也巧,三台山危险品仓库要修建围墙,正赶上拆除永定门,便拿来用了。所以这回复建的城砖,又把老城砖拿回来了。兜兜转转还是它!
如今的永定门也是第一座重建的城门。
▲北京环路交通图
如果把中轴线看成“中”字的一竖,北京城就是一个中套着一个中,从紫禁城到皇城,从内城到外城;交通也从二环一路发展到到六环。
中轴就像是北京文史政经的脉络,串起了这个紫气帝都的繁荣昌盛。
我们也用三期的篇幅,草草一瞥中轴古建的精彩。
冷翰
出品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