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每到过年就热闹,过完了年就冷清。很多农民已经习惯了这种奔波的日子,只想着外出打工能多挣钱,但是你可曾想过,在外面挣钱挣再多,每年甚于一年的思乡之情让人总是借酒消愁。挣钱再多,打工的城市也不是家,成了万千外出务工者的心声。
大家心想回乡创业,不过家门口虽然离家近,但挣钱的机会却少,让不少农民心中矛盾。创业并非容易事,找对项目很关键,并且这和自己的努力也大有关联。很多行业一年忙下来只能挣个辛苦钱,但有些事一年只做几个月就挣下了全年的钱,这就比打工舒坦的多了。
在农村创业有个人情世故在里面,若是自己的生意做坏了,就会有人说,我早说他不行,你看果然是吧,买卖做黄了。若是创业的生意做的挺不错,就会有人这样说了:你看老刘的儿子本事真大,才进城几年,就学了一身本事,买卖越做越大,听说老挣钱了。也会有人动了些心眼:乡里乡亲的,我把儿子从城里叫回来,跟着你打工吧?反正跟谁打工不是打,干啥不帮自己人呢。
于是,沾亲带故的情况就出现了。更多的老乡投奔过来,熟人好办事?未必,农村有俗语说:打工不到亲戚家,买卖不去熟人店。这话有什么深意呢?
先说,打工不到亲戚家。这其实是一种心里的安全感的表现,农民工进城务工,都喜欢让早去的人先带一带,甚至出现了一个村子出来的人都聚在一个工地或者工厂干活的情况。还有一种,就是进城的农民工直接去找远房亲戚开的公司上班。农民心里朴实,认为相互帮衬,是一种人情世故,是一种情分。
但有些人,宁可去陌生人公司上班打工,也不愿意去亲戚家开的工厂或者企业打下手。他们觉得虽然手头的工资不比以前多,但宁可这样,也不愿意投奔亲戚。为啥会这样呢?说白了也简单,要打工,就要发工钱要工资,谁都希望自己的工资多一些,可有时候在亲戚手底下,真不见的工资会高多少,甚至有可能比一般工人少。这时候碍于熟人面子的问题,不好意思直接提,若继续干下去,又觉得吃亏,毕竟比别人干的多,也不比别人差,却没拿到应有的报酬。
作为老板,则认为你是自己人,就该多干点。并且员工是自家亲戚,管理的时候就多了一层考虑,有时候也会抹不开面子,时间久了,可能亲戚都没得做。若是不管,自己的公司,损失的都是自己的金钱。
所以,打工最好别去亲戚家,如果遇到困难,或许他还能帮一把,一旦又打工又借钱,又是老板员工,又是亲戚朋友,如果双方都好面子,可能真的亲戚难做了。
再来说,买卖不去熟人店。
在农村,都是乡里乡亲,碍于情面,就会选择到亲戚家的店里去买东西,但亲戚家的产品未必是最便宜的,可能和进货渠道有关,也可能和产品本身品牌定位有关,可买东西的觉得亲戚卖给他卖贵了,卖东西的其实心里说自己真没挣到钱。都表面上不说,可心底都觉得自己吃了亏。社会上有种叫“杀熟”的说法,就是越是熟人,越不好意思讨价还价,所以要的价格就会越高。可时间久了,这亲戚之间可就真的有隔阂了。
这两句话,说明一件事。在利益面前,人情要靠两边站。您有没有类似的经历?会不会去熟人单位上班?会不会去熟人的店里购物呢?欢迎文末留言,一起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