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代“姓”和“氏”分用。姓是总的,氏是分支,后来姓和氏不分,可以混用。 古代称呼帝王贵族等,后称呼名人、专家:神农氏。太史氏。摄氏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物体欲倾倒而将其支撑住的形象。是“支”的本字。本义: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 黄帝:姬姓,轩辕氏
2、名是人们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一般是婴儿出生几个月,由父亲,或长者或有威望的人命名;姓与名结合起来就是对一个人身份的确定。 古人直称姓名有三种情况:(1)用于自称:庐陵欧阳修(2)用于给人作传记: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3)用于厌恶的人:不幸吕师蒙构恶(è)于前
3、字是指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字是一个人行成人礼后,由父亲或长者给取的,只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三国周瑜 , 名瑜 , 字公瑾;三国诸葛瑾 , 名瑾, 字子瑜 ,“公”与“子”是衬字,春秋 颜回,名回 ,字子渊 “子”是衬字
4、号,是指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如苏轼字子瞻,别号东坡居士。号多为自己所起,亦有他人所起。与名、字无联系。中国古代人于名、字之外的自称。简称号。在古人称谓中,别 号亦常作为称呼之用。
后来,才有别人送上的称号,如:谥号。
5谥号是根据其生前的品德行为来定的,有帝王谥号,有帝王赐给大臣的谥号,以褒扬居多。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
6、 庙号 :庙号始于西汉,止于清朝,是封建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一般开国的皇帝称祖,后继者称宗,如宋朝赵匡胤称太祖,其后的赵光义称太宗。也有个别朝代前几个皇帝皆称祖,如明朝朱元璋
7、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始创年号为建元。此后形成制度。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如唐高宗有14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康熙皇帝 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这是基本的礼貌. 从学过的课文中各举几例加以说明. 滕王阁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鸿门宴》:不然,籍何以至此? 《荆轲刺秦王》: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