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 贺州 董全吉
今日富川古称冯乘,今日富江古时叫临水,今日的思勤江古称的富川、富江、富水;昭平的桂江古称桂江、漓水,贺江古称封水……。县治是变化的,可以从历史记载中,依稀可以分辨出古富川的迁徙轨迹。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的区域划分,合理推断出县治的变化。富川立县到南朝的县治在牛庙西岭尾自然村一带,南朝梁普通元年(520)富川县治已经迁移到今公安里太一带。同年,在富川原县治设置静州,与富川划江而治;大同六年(540年)设立龙平县,治所在原富川立县治所一带。360百科:富川瑶族自治县史料记载:隋开皇九年(589年),富川县属富州(州治在富川县,即今钟山)。贞观八年(634年)改静州为富州。《元和郡县志》载"因富川水为名"。……开江县,下。北至州一百里。本汉猛陵县地,梁于此置开江郡,隋开皇十年罢郡为县,以属静州,大业二年废。武德五年复置,属梧州,神龙元年割属富州”。北宋开宝四年(971)富川县治迁徙到钟山镇。废冯乘县,东境归江华县,西境入富川县;降封阳县为巡检司;河流变浅,富川县与龙平县从此相继迁移县治。宋朝开宝五年(972)龙平县迁徙今日的昭平,废富州,撤销马江、思勤2县并入龙平县,隶昭州;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富川县治从今钟山县钟山镇迁往今富川县址。
1、 富川立县到南朝的县治在牛庙西岭尾自然村一带
1.1、从临贺名称来历,证实富江古称临水,思勤江古称富水、贺江古称封水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平南越,在今贺州市北部及昭平县置临贺县,县治今广西贺州市贺街镇。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年),孙权置临贺郡,治临贺县(治今广西贺州贺街镇),属荆州,辖冯乘、富川、临贺、封阳、建兴五县。唐武德年间设贺州。明洪武十年(1377年)至1951年为贺县驻地。
《太平御览.周郡部·卷十八》《十道志》曰:“贺州,临贺郡。秦属南海郡。二汉属苍梧郡。吴置临贺郡。晋因之。宋为临庆国。齐复为临贺郡。陈因之。隋平陈,置贺州,因贺水为名”。唐贞观元年(627)初置岭南道,治所位于广州(今广州市),辖境包含今福建全部、广东全部、广西大部、云南东南部、越南北部地区。其中贺州治临贺县(今贺州市贺街镇)辖临贺县、桂岭县、荡山县、富川县、冯乘县、封阳县6县;富州 治龙平县(今昭平县)辖龙平县、思勤县、开江县3县;《太平御览.周郡部·卷十八》《十道志》曰:“富州,开江郡。秦桂林郡地。二汉属苍梧郡。梁为开江、武城二郡地。陈置静州,改开江、武城二郡为逍遥郡。隋平陈,并废,唐又置静州,贞观八年改为富州,因富水为名”。
临贺,盖因临水与贺水交汇于贺街而得名。富江古称临水,嘉庆《广西通志》卷载“临水可通巨舰,桂岭江水浅滩高,仅容小舠”。可见,古富江,因为河流变浅,系因水流上段流水量发生变化,临水变成“可通巨舰”,为富川迁徙创造条件;贺江古称封水,发源于富川流经贺州的临水,以及发源桂岭南经至贺街东南的贺水。临水贺水交汇后才称为封水。
1.2、思勤江古称的富川、富江、富水,古时的临水改称今日的富江
富川县建于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北魏晚期的郦道元的《水经注》记载:“灵溪水,出临贺富川县,北符灵岗,南流经其县东,又南注漓水。”;北宋初期的《太平寰宇记》则记有:“富水在富川西四十里,源出浮盖山下,南流入富川,思勤废县,其水灌注田畴,居民丰赡,故名。”;光绪年间修的《富川县志》有记载“富江在富川县西,又南经昭平县东北,谓之思勤江,源出灵亭乡桃母岩,一名灵溪水”;清《广西通志》对富江的描述:“县西百里,地名沙平白槁涧出焉水,俱南流入于漓,亦谓之沙江,南流经白霞寨,又南至思勤废县与韦峒浊水汇合,又西南一百二十里至昭平县东北入于漓江,盖富江也,”。
今日的富江即古临水,不能“南注漓水”,只有今日称呼的思勤江吻合;那么今日的富江,也就是嘉庆《广西通志》卷载“临水可通巨舰,桂岭江水浅滩高,仅容小舠”记载的临水。清代以富江在县西百里,南至思勤废县,西南入昭平,汇入漓江。则该富江只有思勤江。
那么,富川汉代立县,位置为《水经注》中“灵溪水,出临贺富川,北符灵岗,南流经其县东”,既然这富江就是今思勤江。今牛庙村西岭尾自然村确有一故城遗址,与的描述是吻合的,说明汉晋时期富川县治就有可能设于今思勤江西岸,即牛庙西岭尾自然村一带。应该是汉置富川县治之初址。
2、宋朝之前即南朝至唐朝县治在公安里太一带
360百科:富川瑶族自治县史料记载:隋开皇九年(589年),富川县属富州(州治在富川县,即今钟山)。开皇十九年(599年),临贺、绥越(南朝陈置,在今钟山县南)、荡山(南朝梁立,在今贺县西)等县划入富川,更名贺川县,属永平郡。冯乘属零陵郡。唐代,冯乘、富川县均属贺州,后属桂管。
因此说明,唐朝的富州还在古富川县治牛庙西岭尾自然村一带。
天宝二年(743年),富川县更名富水县,乾元元年(758年),复名富川县。唐《元和郡县志》也有记载:“灵溪水,今富水,去富川县西二里;又富川水在思勤县东五十步,南流经龙平县东,南入漓水。”,在思勤江上游(钟山段)东岸,地下文化内涵较丰厚的只有公安镇的里太村一带,该村村里、村外常常出土各类陶瓷器、瓷片,这里很有可能就是唐代的富川县治址;
从恭城历史看: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苍梧郡,临贺县分置为临贺、富川、荔浦三县。城属于苍梧郡之富川县。三国甘露元年(公元265年)置始安郡,富川县又分出平乐县。恭城属始安郡之平乐县。证明原来富川县与荔浦县相邻。隋大业十四年(公元618),肖铣起兵巴蜀,占据粤境,称梁帝,置桂州(即桂林),始置茶城,县治设在凤凰山麓。唐朝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平肖铣,置乐州,辖平乐、永丰、恭城、沙亭四县,茶城被改名为恭城。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乐州为昭州。五代、宋沿袭唐制。宋代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恭城县治迁至北乡龙渚市,即如今的栗木镇上宅村大源头。宋代景定五年(公元l264年),县治由北乡龙渚市回迁凤凰山。元大德五年(公元l30]年),升昭州为平乐府,辖平乐、恭城、立山、龙平四县。明、清沿袭元制。
同样,平乐县历史记载:秦属桂林郡地,汉属苍梧郡富川、荔浦二县地。三国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 由富川县分置平乐县,以今县城北平乐溪(乐水)取名,县治在今附城乡糖榨村。为始安郡第三县至晋不变。证实,平乐县是从原来的富川、荔浦两县划分出来。证明到三国划出平乐县,富川与荔浦之间多了平乐县。但还没有龙平县。
三国吴甘露元年(265)十一月(12月) 孙皓分零陵郡南部都尉置始安郡,辖始安等7县,共6000户。始安城为郡的治所。即今桂林市。
钟山历史记载:大同六年(540年),置静州梁寿郡龙平县,从昭平县的历史记载:南朝梁普通元年(520),武帝分临贺县地在今昭平县地上部置静州,并先后置梁寿、静慰2郡,龙平、安乐、宁新、博劳、荡山5县。说明,龙平县开始立县,范围是从富川、平乐两县析分。是否与富川划江而治?
那么之前,昭平县范围属于哪里呢?汉元鼎六年(前111)武帝平定南越,置苍梧郡,辖临贺、猛陵等县,县地大部属临贺县,今马江、木格属猛陵县。东汉献帝建安八年(203),县地仍属临贺、猛陵2县,隶苍梧郡。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县地仍临贺、猛陵2县,临贺县属临贺郡,猛陵县属苍梧郡。两晋和南朝宋,因汉制,县地仍属临贺、猛陵2县。此时,没有出现静州与龙平县。
据昭平、钟山旧县志记载,思勤废县在思勤江岸的陶唐村,唐朝时期,思勤县、龙平县、富川县都同时存在着,而且都紧靠着思勤江。光绪版《富川县志》“龙平县一六都牛庙寨后,明嘉靖间,里民钟秉釜掘地得龙平县印送府贮库,梁之静州及龙平郡,唐之富川皆治此”,是否属于汉牛庙西岭尾自然村一带的富川县治,到了南朝梁普通元年(520),设置为静州,大同六年(540年)设立龙平县,则南朝梁普通元年(520)富川县治已经迁移。
那么富川县县治迁徙到哪里?唐《元和郡县志》也有记载:“灵溪水,今富水,去富川县西二里;又富川水在思勤县东五十步,南流经龙平县东,南入漓水。”,富水在县西二里是很近的,则属于富水东面。在思勤江上游(钟山段)东岸公安镇的里太村一带,该村距思勤江约二里,古墓众多,其古墓群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县描述吻合。那么,富川县治所应该到今公安里太一带。
则静州龙平县县治迁徙所在原富川原旧址,则应该在牛庙西岭尾自然村一带。南朝至唐朝的富川县治所在里太一带。
静州:南朝梁置,治所在开建县今广东封开县东北南丰镇东。历史记载昭平:静州统梁寿、静慰2郡。梁寿郡辖龙平、宁新2县;静慰郡辖安乐、博劳2县;荡山县隶乐梁郡(治今钟山县);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州为郡,属始安郡。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复置静州;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初置岭南道,改静州为富州,圣历元年(698),武则天分富州龙平县地置思勤县(治今钟山县清塘乡陶塘村)。岭南道,辖境包含:昭州 治平乐县(今平乐县)辖3县辖平乐县县永平县、恭城县3县。富州 治龙平县(今昭平县)辖龙平县、思勤县、开江县3县;贺州 治临贺县(今贺州市贺街镇)辖临贺县、桂岭县、荡山县、富川县、冯乘县、封阳县6县。 《新唐书·地理》:“ 梧州苍梧郡,下。武德四年以静州之苍梧、豪静、开江置。土贡:银、白石英。户千二百九。县三:苍梧,下。贞观八年以贺州之绥越来属。十二年省豪静,其后又省绥越,而开江复隶富州。戎城,下。本隶藤州,永徽中来属。光化四年,马殷表以县隶桂州。孟陵。下。本猛陵,隶藤州,萧铣置。贞观八年来属,更名。光化中,马殷表以县隶桂州。贺州临贺郡,下。本绥越郡,武德四年,以始安郡之富川、熙平郡之桂岭、零陵郡之冯乘、苍梧郡之封阳置。土贡:银。户四千五百五十二,口二万五百七十。县六:临贺,下。武德四年置。东有铜冶,在橘山。桂岭,下。朝冈、程冈皆有铁。冯乘,下。有荔平关,有锡冶三。封阳,下。贞观元年省,九年复置。富川,下。有富水。天宝中更名富水,后复故名。有锡,有钟乳穴三。荡山。下。天宝后置。…… 富州开江郡,下。本静州龙平郡,武德四年,以始安郡之龙平、豪静,苍梧郡之苍梧置,贞观八年更名。土贡:银、班布。户千四百六十,口八千五百八十六。县三:龙平,下。武德四年析置博劳、归化、安乐、开江四县,寻以苍梧、豪静、开江隶梧州,九年省安乐、归化、博劳。思勤,下。天宝后置。马江。下。本开江,后隶梧州,又复隶柳州。长庆三年更名。”
那么,唐朝时期富州、龙平县治所在原富川旧县治牛庙西岭尾自然村一带。
2.4、宋朝开宝五年(972)龙平县迁徙今日的昭平
历五代十国,宋太祖开宝五年(972),废富州,撤销马江、思勤2县,并入龙平县,隶昭州;我认为此时因富川水的变化,龙平县与富川县的县治都已经迁徙到当时流水比较好的地方。思勤县废,江水灌溉水田,河流变浅,龙平县紧随富川县迁移县治所。《宋史·志第四十三·地理六》:“龙平,中。开宝五年废富州,以县来隶,又以思勤、马江入焉。熙宁八年,又隶梧州。元丰八年复来隶。宣和中改昭平。淳熙六年复今名。恭城。下。太平兴国元年,徙治于北乡龙渚市。景定五年复旧。”龙平县治所迁徙到今昭平县。
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龙平县改名招平县,意谓招抚平定。"招"字不雅,采用光明、明亮的"昭"代替"招",定名为昭平县,仍隶昭州;明洪武十八年(1395),太祖撤销龙平县并入平乐县,其地设昭平里和马江里。万历四年(1576),神宗分平乐、富川两县一部分复置昭平县。
3、富川县治所从宋代迁徙钟山镇
3.1、史料记载富州、富川水
北宋初期的《太平寰宇记》《十道志》曰:贺州,临贺郡。秦属南海郡。二汉属苍梧郡。吴置临贺郡。晋因之。宋为临庆国。齐复为临贺郡。陈因之。隋平陈,置贺州,因贺水为名;《十道志》曰:富州,开江郡。秦桂林郡地。二汉属苍梧郡。梁为开江、武城二郡地。陈置静州,改开江、武城二郡为逍遥郡。隋平陈,并废,唐又置静州,贞观八年改为富州,因富水为名。史料记载富州:富州,开江。……禹贡荆州之域。汉平南越,置苍梧郡,今州即汉苍梧郡之临贺县地也。梁武帝分临贺郡置南静郡,隋开皇中废。武德五年重置静州,贞观八年改为富州。因富川水为名也。 ……管县三:龙平,开江,思勤。龙平县,下。郭下。本汉临贺县地,梁于此立南静郡,隋开皇十一年废,以龙平县属桂州。贞观八年改置富州,县割属焉。漓水,东去县二十一步。富川水,经县南,又东入漓水。开江县,下。北至州一百里。本汉猛陵县地,梁于此置开江郡,隋开皇十年罢郡为县,以属静州,大业二年废。武德五年复置,属梧州,神龙元年割属富州。 桂江,在县西四里。思勤县,下。南至州一百四十里。圣历元年分龙平县置,二年于县置武安州,开元二年废,以县属富州。 富川水,在县东五十步,南流。
3.2、富川县治所北宋开宝四年(971)迁徙
北宋初期的《太平寰宇记》则记有:“富水在富川西四十里,源出浮盖山下,南流入富川,思勤废县,其水灌注田畴,居民丰赡,故名。”,以及富川县治所于明洪武二十九年从钟山镇迁至霭山下。说明在宋朝富川县治所就有可能设于钟山镇;
而光绪版《富川县志》“龙平县一六都牛庙寨后,明嘉靖间,里民钟秉釜掘地得龙平县印送府贮库,梁之静州及龙平郡,唐之富川皆治此”的记载,结合《水经注》的描述,说明富川立县的确在牛庙寨后。但“梁之静州及龙平郡,唐之富川皆治此”又与唐《元和郡县志》也有记载:“灵溪水,今富水,去富川县西二里;又富川水在思勤县东五十步,南流经龙平县东,南入漓水。”的“今富水,去富川县西二里”描述县治所应该是不同时期的治所。
今日富川瑶族自治县的范围大部分是原冯乘县范围,小部分是原来的谢沐县范围。今日富川县的富阳镇、石家乡、新华乡、古城镇、古城镇、莲山镇、柳家乡这七个乡镇古属冯乘县,宋开宝四年(971年) 后属富川县,元末明初属富川县灵亭乡七都;证明富川县治所迁移在宋开宝四年是合理的。同时,白沙镇与原钟山县望高镇交界,乡域古属冯乘县,部分为富川县,宋开宝四年(971年) 后属富川县。元末明初属灵亭乡七都和奉政乡一六都部分辖地。因此,原灵亭乡属于古冯乘县范围,奉政乡属于古富川范围。而城北镇、葛坡镇两乡镇的乡域古属冯乘县域,宋开宝四年(971年) 后属富川县域;元末明初属灵亭乡和油塘乡辖区;说明这两个乡镇古属于冯乘县、谢沐县;朝东镇、沐油乡、麦岭镇乡域古属谢沐县,后属古冯乘县,宋开宝四年(971年) 后属富川县。元末明初属油塘乡。
汉元鼎六年(前111),在湖南江永县西南置谢沐县,因境内有谢水、沐水,故名。属交州苍梧郡。县治于今江永县夏层铺镇上甘棠村,县域相当于现江永县西南部、恭城县东北部及富川县北方小部分。三国吴甘露元年(265)至南北朝,谢沐属临贺郡(南朝宋改临庆国)。隋开皇九年(589),谢沐县、营浦县合并,永阳郡撤消,置永阳县。冯乘县西汉初置,属交州苍梧郡。史载为西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置,而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地图表明建置时间不迟于汉文帝时期。唐武德四年(621),析其北境置江华县,江华县治于今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北宋开宝四年(971)废,东境归江华县,西境入富川县。冯乘县共历时约1100年。同年,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降封阳县为巡检司。
那么,县治区域的调整,县治在自然变化有改变后,调整迁徙县治则为必然。在北宋开宝四年(971)至宋朝开宝五年(972),富川县、龙平县相继前后迁徙县治所在地。
4、明朝洪武二十九年富川县治所迁徙灵亭乡霭山下
史书记载: 今日富川古称冯乘,今日富江古时叫临水。最早时临水(富江)岸有小村,古城有兵讯,稍后冯乘县治移到富阳的矮石,成小商街建驿站,并成为较大的商埠(盐埠)。
古富川的县治在钟山,因明代洪武二十一年,瑶人盘大孝率领瑶民起义,攻占富川县城,杀知县,后占领恭城,临贺,道州,永明……。后明朝进行区域调整,清乾隆版《富川县志》记载:“今城创始于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旧志云,洪武二十八年徙县治守御千户所,二十九年筑城富川。初县无城,是年征蛮将军韩观疏请,知县张廷始建,百户余达,千户汪成、王礼、刘信相继竣事。”,迁移至都庞岭余脉的西屏山下、富江上游的瞭高岭旁。钟山始名钟山镇,置边蓬寨巡检司。
5、明朝“富江”的出现,与原“富水”(今思勤江)形成区别
《明史·志第二十一·地理六》:“ 富川府东少北。元属贺州。洪武十年五月改属浔州府,后来属。西南有钟山县(本文下载注:应该为钟山,没有县一字),旧治於此,洪武二十九年十一月移治霭石山下,而置边蓬寨巡检司於旧治。北有秦山,接湖广道州界。东北有氓渚岭,即临贺岭,与湖广江华县分界。又东有富江,南合贺水。西南有白霞寨、西北有寨下市二巡检司”。
与 《旧唐书·志第二十一·地理四》:“龙平 汉临贺县地,属苍梧郡。吴置临贺郡,梁分临贺置南静郡,又改为静州,改南静郡为龙平县。贞观八年,改为富州,以富川水为名也。思勤 新置;马江 隋开江县。长庆元年,改为马江。皆汉临贺县地”以及唐《元和郡县志》也有记载:“灵溪水,今富水,去富川县西二里;又富川水在思勤县东五十步,南流经龙平县东,南入漓水。”记载的富水,存在“富水”与“富江”的区别。
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十一月,富川县治所从钟山镇迁至灵亭乡,即今富阳镇内的明富川县城。万历四年(1576年)析富川之二五/都(今县南部)入昭平县,均属平乐府。道光十四年(1834年),平乐理苗通判移至钟山。
民国5年(1916)10月,经民国政府总统核准,析富川县之钟山镇区、昭平县之防字区、乐字区合并设立钟山县。12月,省府委北流冯汝翼来钟筹备县治。
民国6年(1917)6月,省府始委湖南徐世铎来任钟山县知事。钟山县隶广西省桂林道。民国19年属平乐民团区。民国21年4月,属桂林民团区。民国22年10月,属平乐民团区。民国23年3月属平乐行政监察区。民国29年4月属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民国31年3月至38年11月属第二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建国后仍称钟山县,属广西省平乐专区。
1953年4月,经政务院批准,撤销富川、钟山2个县,合并置富钟县,属平乐专区。
1958年7月,改属梧州专区。1961年7月,富川与钟山分治。
2018年7月9日14:13荷香月暖草创于贺州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