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地还是要以太阳为准。
春雨惊春清谷天
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多亏了这首节气歌
百弟从小就把二十四节气
背得滚瓜烂熟了
不过百弟发现
这些节气好像和咱们用的公历
特别“合拍”
夏至总是在6月22日前后
冬至总是在12月22日前后
可是古人们常用的农历
却和公历“合不上拍”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跟着月亮走
“阴历”指导不了农业生产
其实,这是因为二十四节气和公历一样,都是“阳历”,也就是按照太阳规律的历法。而咱们传统上的农历,其实是一种兼顾太阳和月亮运行规律的“阴阳历”。
想要弄明白“阳历”和“阴阳历”,咱们还得从“阴历”说起。
“阴历”,顾名思义,它是记录月亮盈亏的历法。比如说,每到农历的十五、十六日,月亮肯定会圆。
而每经过大约二十九天半,月亮的圆缺就变化一周,也就是“阴历”中的一个月。
古时候的人们想要掌握时间的流逝,观察月亮的盈缺,要比观察太阳位置的移动,容易得多。
但是“阴历”有一个重大的缺陷。
月亮的圆缺变化一周,大约是29.5天,12个月就是355天左右。
然而地球绕太阳一周大约要365天,每年下来,就要差上10天,用不了多久,“阴历”就和太阳完全对不上了。
大家知道,一年四季的变化,都是按照太阳的位置决定的。
历法和季节对不上,就会导致大家在大夏天扇着扇子、吃着冰棍过年……
如果说这样还算可以接受的话,那么农民们在秋天种下种子,到了春天是肯定长不出粮食来的。
古人表示,这个实在是无法接受。所以他们想出了多种补救措施。
跟着太阳走
按照“阳历”整出二十四节气
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直接用“阳历”,完全不管月亮,只跟着太阳走。
咱们用的公历和二十四节气都是这样。
公历一年365天,完全按照太阳的运行规律执行。
我国古人则把太阳黄经,也就是转一周的360度划分成24等份,每份15度,为一个节气。
比如说确定立春的时间,就是要太阳黄经为315度,与月亮完全无关。
所以各个节气对应公历的日子才那么稳定,因为它们都在对应太阳的运动。
除了这种办法,古人还在标准的“阴历”中,每三年左右,插入一个闰月,以保证与太阳的周期大致同步,一年的平均天数与“阳历”相当。
所以这种既以月亮运行为基准,又兼顾太阳的传统农历,就成了“阴阳历”。
但是由于农历平年只有355天,闰年却长达384天,所以种地的时候,还是要用纯“阳历”的节气来指导。
不得不说
古人的智慧确实伟大
百弟也是用了好长时间
才把“阴历”“阳历”弄明白
大家要是想要了解更多
关于节气的知识
欢迎收看《百家讲坛》系列节目
《中医话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