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六艺文化”
《吕氏春秋·博志》中提到的“养由基矫弓操矢”“尹儒学御驾车”,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代的社会文化、生活习俗。事实上,在春秋战国时期,读书人就一定要学习六种技艺,作为社会实践的最基本的技能。这六种技艺分别为“礼”“乐”“射”“御”“书”“数”。上文中提到的便是“射”和“御”的两种技能的具体体现形式。
一、礼与乐
早在原始社会由蒙昧的群婚时期走向中级阶段的血缘家族的班辈婚时期,礼已产生。《礼记·曲礼上》载:“夫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音忧,牝鹿,谓杂交)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而燧人氏,应是这个“为礼以教人”,使人“有异于禽兽”的第一人。古籍中有关尧舜时期实施教育的记述,也反映了礼教的这一发展变化。
乐的产生和礼一样早,在原始社会,乐的教育尚可普及于每一个氏族成员。到了奴隶社会,乐与礼为奴隶主阶级所垄断,乐与礼互为表里,所谓:“乐以治内而为同,礼以修外而为异;同则和亲,异则畏敬。和亲则无怨,畏敬则不争。揖让而天下治者,礼乐之谓也。”
二、射与御
射是指射箭技术的训练;御是指驾驭马拉战车的技术训练。射、御是军事训练,也是体育训练。旧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已发明了弓箭。弯弓射箭既是为了狩猎,也是为了和其他部族争夺生活领地。而后者的需要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重于前者。射、御在西周的国学和乡学中都是重要的科目。据古籍记载,当时的射,已有“五射”,御也有“五御”。而且西周的射御训练已渗入更多的礼的内容,要求学习者不仅在思想上要有明确的志向和目标,在形式上也要合乎礼节仪式的要求。
三、书与数
六艺教育中的书教,是指书写文字的识字教育。古代的数与术相联系,亦称数术。数术之学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至少有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等六个方面。涉及了天文、历数、五行、占卜、地理、测量、几何、算法等自然科学知识及技术,还有宗教知识及技术。远古的先民们,由于对日月星辰的自然崇拜,孕育了最初的天文知识。随着族外婚的产生与农业、畜牧业生产的发展,又产生了历法、数学等知识。
来源 | 《语文报·高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