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龙哥关于视频号的这个玩笑,能成真么?

最近我一直在实际参与并研究视频号,不仅开了直播、也发一些视频。没别的,就是纯粹看好。

关于视频号的声音有很多,有的说视频号干不过抖音,有的说视频号没戏,但这些主观表达似乎都没有逻辑支撑。

或许,视频号压根不需要干过抖音,也没必要跟谁对比,它只是微信适应新形势推出的一款新产品。

我之所以看好,背后的思考主要有这么两条逻辑主线。

第一,视频号是微信内第一个真正的「公域」。上一次遇到这种平台级的机会是公众号,而视频号比公众号门槛更低、机会更大。

第二,视频号的底层产品逻辑有别于微信内其他模块,核心在于 ID 体系的设计,使其具备极强的独立性和扩展性。

好,接下来我会结合一个具体的场景来谈谈这两条逻辑主线是如何通过产品的方式让一些事情慢慢发生改变的。

如果你对年初的微信公开课还有印象,龙哥在他的分享中提到了关于视频号是什么的问题。

他说,「视频号是一个人人都可以创作的短内容平台」。

那么问题就来了,从产品和系统的角度看,这个人人都可创作的短内容平台应该让用户以何种身份发布内容呢?

说白了,就是用户身份的 ID(Identification)该如何设计?

视频号是一个面向公开信息领域的产品,显然不能用个人微信身份,那样就会破坏社交领域的既有规则。

所以,视频号需要一个新的身份 ID。

如果你仔细去研究就会发现,微信内的各个产品模块其实都是由 ID 支撑起来的。

社交领域有微信号 ID,内容媒体领域有公众号 ID,这些 ID 给不同产品角色赋予了不同的身份。

视频号不同于公众号,它是一个更开放、门槛更低、内容形态也不同的产品。

所以,要做成人人都可创作的短内容平台,视频号就需要有独立的 ID。这个新 ID 不能与社交领域和媒体领域的 ID 相冲突,而且还要互通。

视频号 ID 的意义特别大,这意味着微信不再局限于社交领域,而是进入了公开信息领域。

因此,视频号可以独立支撑直播场景,也能包含视频内容、小程序和服务。

尤其是直播,在没有视频号之前,微信内的直播只能在社交领域和群聊内进行,很难进入到更广阔的公域。

之所以说视频号是微信内第一个真正的公域,就是因为它既不是社交领域的封闭模式,也不是媒体领域的订阅模式。

哪怕你不关注某个视频号,且你的社交推荐中也没有这个视频号,你也能通过算法推荐看到这个视频号发布的内容或直播。

反过来,视频号即便只有很少的粉丝,它也能够介入公域并实现快速出圈。

正是因为这种自带公域属性的特点,让视频号不仅适合于个人,同样适合于机构。

龙哥在微信公开课上说过他对于企业以及机构官网的理解,微信一直在寻找 PC 时代「官方网站」的替代物,起初认为公众号可以替代官网,后来认为小程序可以替代官网。

现在,他们认为视频号更适合成为每个机构的官网。

当时他还开玩笑说,「如果有一天我们在每一个广告牌下面,都能看到广告主的视频号的二维码,那就说明视频号做成了想要的官网了」。

那么,视频号能成为新官网么?

先说结论,我觉得有机会。

1、视频号的底层产品逻辑决定了它的独立性和扩展性。

常看我文章的读者知道,我之前写过一篇关于微信账号体系设计的文章,其中提到了微信生态内三种 ID 的差异。

在原来那幅图的基础上,我又做了一些优化。

先说微信号 ID。

微信号 ID 适用于封闭社交领域,非好友间是无法实现消息互通的。但微信号 ID 是基础,他是公众号、视频号、微信支付、小程序等的根。

微信号 ID 给每一个微信用户赋予了一个身份,这是我们在微信内实现通信、社交、获取信息的根本。

再说公众号 ID。

公众号 ID 适用基于订阅关系的内容媒体领域,它在微信内构建起了一套「作者-读者」的关系模式,而且不会破坏封闭社交领域的规则。

但这种设计也有一个劣势,即难以被更广泛的用户发现,因为它是订阅制。

直到这两年公众号团队开始做社交推荐和算法推荐,这种情况才得到了一些缓解。

要不然,我们大多数人都被封闭在固有社交圈内,很难发现新的内容和新的号。

最后就是视频号 ID。

视频号 ID 是独立于其他两个 ID 的新身份,它和公众号平行,都是基于微信号 ID 衍生出来的。这种独立性,同时也让它具备了很强的扩展性,

这一点,可以从视频号内用户操作时的身份选择功能可以看出来。

正因为这种独立性,让视频号用户具备一个全新的身份,这个身份不会被私域身份影响,也就具备了很强的扩展性。

说白了,视频号不受限于好友关系、也不受限于订阅关系,它是微信内一个新的纯公域产品。

别小看这种变化,这让一个原本是封闭社交关系的产品一下子就具备了开放性。

在一个产品里同时容纳三种身份,而且让彼此互不影响,这非常考验产品思考和设计能力。

我们现在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真正从源头思考出这个方案并作出最终产品选择,其实是很难的。

如果说微信好友圈是私域,那公众号就是小公域,而视频号就是真正有机会能触及微信十几亿用户的大公域。

看到这,你应该明白了为什么说产品底层逻辑设计决定了产品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说视频号是微信内第一个真正的公域的原因了。

公域带来的好处是人人都可触及,人人都有机会出圈,它打破了封闭社交圈的限制,同时又弥补了公众号的不足。

而对于新一代的官网来说,之所以被称之为官网,其本身就需要有被大众容易触达的能力和方式。

以前互联网是一个网络世界,而现在微信本身就成了一个网络世界。

至此,视频号成为新官网具备了前提条件。

2、视频号比公众号更适合承接企业信息展示和服务。

有人会说了,那公众号不适合成为新官网么?

如果只看产品功能,那公众号具备这个特性,而且确实有很多企业、机构、个人把公众号当成自己的门户。

但你发现了么,把公众号当做门户网站的机构们主要有两个诉求,一个是当做沉淀用户的信息群发工具,另一个就是作为服务交易工具。

说白了,要么让你关注后收到他们的营销信息,要么让你消费下单时使用他们的平台交易工具。

一个是信息群发工具,一个是服务交易工具。

公众号的这两个特点其实都不符合官方网站的定位,因为官方网站是不会去主动打扰用户的,它是一个信息集合和服务门户,它是被用户主动访问的。

不信你看,如果你关注了一些企业或机构的公众号,只要他们发的信息频繁一些,且你又不喜欢,那么你很快就取关了。

所以,公众号并不适合作为官方网站的替代品,它更适合成为内容订阅、服务交易、维护用户的工具。

公众号可以成为视频号非常好的补充和延伸,实际上它们在产品层面已经实现了互通。

可以说,公众号给视频号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让视频号学习到了经验。

这种经验,也为视频号成为新官网埋下了伏笔。

如果评估视频号是否能成为新一代的官网,那就看看视频号现在能提供一些什么样的基础功能。

我这里找到了两个视频号,他们都是完成了企业认证的视频号,并且都开通了相应的功能,比如企业微信、绑定公众号、内容分类以及商品展示等。

通过对这两个视频号的对比,我们会发现视频号能提供企业信息展示、媒体资讯链接、服务对接客服、商品信息展示、内容信息导航等功能。

这些,完全符合一个官方网站的特质。

功能归功能,如果要想实现视频号官网化的目标,还有很多事需要做,其中最重要的两点就是用户行为习惯和固有认知。

3、用户行为习惯和认知的变化会带来产品基础设施的升级。

不知道你们还有多少人记得「hao123」这个网站,这个首发于1999年的产品改变了一代人的上网习惯。

「hao123」是一款网址导航工具产品,就是把各种网站分门别类集合在一起,方便用户集中选择浏览。

2004年,这个工具产品被百度花了5000万人民币收购。不过,现在估计已经鲜有人知了。

「hao123」在原来输入网址的基础上提升了用户获取信息的效率,不再需要记忆复杂的域名地址,只需要按照网址导航点击即可。

这种用户价值增量的产生也逐渐培养了用户习惯的定型,这种习惯,直到移动互联网出现才得以打破。

智能手机出现后,我们以前使用的网站被一个个独立的 App 取代,我们获取信息和服务的方式发生了改变。与此同时,用户习惯和认知也在发生改变。

我不知道你们有多少人会习惯使用微信搜索,但我是微信搜索的高频用户。

虽然微信搜索呈现出来的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作为信息收集和了解渠道,微信搜索能解决我很多问题。

当我想查询一款产品、一家公司、一个新闻的时候,我会先到微信里搜一下,它会把与此有关的朋友圈动态、公众号、文章、小程序等全部展示出来。

当然,这里面也包括了视频号。

我有一个判断,当微信类其他产品承载的信息和服务越来越多的时候,微信搜索的潜力就会被释放。

到时候,微信搜索会成为我们获取信息和服务的入口,那时又会迎来用户行为习惯和认知的升级。

所以,我觉得视频号有成为新官网的机会和可能性,这是伴随着产品基础设施的进化而带来的结果。

产品洞察

一款产品的生长和演变很难用固定的公式或路径去解释,任何一款产品都是由大量的思考和选择所构成的。

产品经理的一次思考、一次判断、一次选择,都会成为产品结果的一部分。

正是因为有大量的思考和选择,我们才看到了产品最终的样子。

你说产品有性格么?我认为有。

你说产品有灵魂么?我认为有。

产品会变成什么样,完全取决于设计它的人期望它成为什么、以及它的用户认为它是什么。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成真  成真词条  玩笑  玩笑词条  这个  这个词条  关于  关于词条  视频  视频词条  
综合

 体育经纪,运动员身后的隐秘推手

优秀经纪人,依然是稀缺资源。家门口举办的冰雪盛会掀起了全民的冰雪热情,人们一边热烈讨论着运动员在赛场的表现,一边惊讶于明星拿到手软的商业代言。不经意间,运动员经...(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