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你们在各短视频平台上一定刷到过那种传统手工视频,特别长最短都要一分钟,也没有多余的声音,可能就只是一个背景音乐,显得挺枯燥的。
这种视频你会看多久,是看完还是直接划走,大部分人应该都会直接划走吧。但是,笔者建议你好好看看,你以为他只是随便做做手工吗,他一个月挣得可能比你一年挣得都多。
1:
手工艺人出圈
近年来,手工艺人不断走红网络,相关的短视频、综艺节目、纪录片涌现,这一行业也逐渐走进大众视野。
B站上有许多关于手工艺的纪录片,其中有一部叫《寻找手艺》的纪录片。据说导演为了拍这部片子卖了北京的一套房,但是拍出来之后被近20家电视台拒绝了,那些电视台都认为这部纪录片土得掉渣,还很小众。
不得已,导演只能在网上发布,没想到却在网上火了,这部纪录片在B站上评分高达9.9分,近300万的播放量,十余万的弹幕。后来导演又拍了第二部和第三部,在豆瓣上平均得分8.8,好评度极高。
可以说,手工艺人出圈,这部纪录片厥功至伟。在他的镜头下,144种传统手工艺得到了展现。
也是籍此,更多冷门的传统手工艺人为大众所了解。不过在此之前,抖音、快手、B站这些短视频平台上已经有传统手工艺人入驻了。
对于这些传统手工艺人,各大平台也都出台政策扶持,例如抖音的“看见手艺”计划,快手的非遗学院等。
这些帮助传统的手工艺人获取了一定的流量,促使一部分优秀的手工艺人走红。
2:
一个月涨粉百万,传统手工艺的魔力
前段时间,有一位手工艺人在抖音上一个月涨粉百万。到目前为止这名手工艺人共有672.7万粉丝,而且他发布的视频有许多点赞量超百万的。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他的粉丝中男性比例高达62%,20-30岁的粉丝占比超过65%,可见年轻男性对这类视频更感兴趣。
值得注意的是,他的粉丝位置分布以南方一线城市为主,成都、广州、重庆、上海、深圳五个城市总量占比过半,粉丝画像中排行前十的城市只有两个在北方。
这点其实很有趣,客观上来说地域差别的确存在。但是,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交互频率极快,同质化趋向明显,所谓的地域差别也被无限制缩小,因此这种状况有些出乎意料。
不过,近年来央企外迁,经济重心南移,大量的北方人来到南方城市生活,这种情况的出现倒也合理。与其说南方人更喜欢他,倒不如说南方城市的人更喜欢这类的视频。
回归正题,再来看一下他的视频内容,可以观察到他的内容极具多样化,杯子、毛笔、水稻、地板、墙等都是他的题材,朴素而又真实,浓郁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热度最高的当属他做文房四宝的视频,他做毛笔的视频有190多万的点赞量。看过才知道什么叫沉浸式做毛笔,不需要多么洗脑的BGM,他做毛笔这件事本身就极具吸引力,精湛的技艺便是流量。
为了能够看他的视频,许多网友也是操碎了心,又是劝他接广告又是劝他卖货的,生怕有一天看不到他更新视频了。不得不说,传统手工艺还真是魅力十足啊。
3:
困境,少数人的狂欢
人类的悲欢各不相同,有人呐喊狂欢,有人惨淡退场。做手艺短视频直播能有多挣钱呢,有个抖音播主叫创手艺可以做到一个月一百多万GMV,就是通过制作手工视频,开直播售卖手工产品。
可以看到他几乎每天都有直播,有时候一天播几场,橱窗里有近百件商品,一个月做到一百多万销售额也算是合理。
但是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更多的还在为生计所困扰。据不完全统计,我国传统手工艺人有近90%的人分布在全国各地的农村,而且他们中年龄超过50岁的人过半。这些人并不懂得如何去操作“时髦”的设备来制作短视频或是直播,更夸张的说,他们可能都不知道啥叫短视频,而且他们也不愿做这种事。
笔者曾经遇到过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是画麦秆画的,水平极高,比起一些所谓的大师更是不遑多让。
但是这位老人十分低调,既不愿透露姓名,也不愿被报道。笔者在与老人交流后了解到,老人年轻时就从事这一行业,研究麦秆画研究了一辈子。如今老了,就在村里教村民麦秆画,开门授课,没有门槛来者即教,有的村民学会后开直播卖点东西也能小赚一笔。
交谈中,老人多次提及不愿接触直播或者视频,也不会卖自己的作品。老人坦言,什么都不需要卖什么画啊。
跟老人聊过后,笔者能感受到老人乐在其中。也是因为这位老人,笔者看到了传统手工艺在技术之外的困境。或许有些困境只是我们以为的困境,在他们看来根本就不存在。
诚然,传统手工艺在时代的冲击下一度走向没落,许多传统手艺险些灭绝。但是,在国家大力推广与社会各界为其买单的情况下,这一行业逐渐回暖。
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多的人加入这一行业,在短视频与直播的助力下,想要籍此发家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