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赚大钱的好机会。
2021年也被称为元宇宙元年。这一年,元宇宙成为科技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有许多科技行业的大公司都跟随着游戏开发商和初创公司的步伐,纷纷在元宇宙领域布局。元宇宙真的是未来科技发展的趋势吗?这篇文章来自编译,文中介绍了许多科技巨头开始布局元宇宙的故事。
图片来源:Unsplash.com @Kasia Bojanowska
元宇宙现在是科技行业最热门的关键词之一,它内涵丰富、包罗万象。它可以指一个虚拟世界,在那里,人们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或者,它也可能没有那么奇幻,只是一个让你足不出户就能举行商务会谈的地方。
对于支持这一宏伟概念的科技巨头来说,元宇宙可能是更具体的存在:它可能是下一个赚大钱的好机会。
在经历长达15年的移动计算发展热潮之后,科技领域的大公司摇身一变,发展成为了市值数万亿美元的巨头。许多公司都认为,控制进入元宇宙和虚拟现实的大门或许是一种全新业务的核心所在,这就好比是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个人电脑和网络浏览器,或者本世纪初出现的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
对于这个行业来说,用15年来等待新技术趋势的出现,实属一段过于漫长的时间。在这段时期,许多公司都曾立下远大志向,预计到现在就能在高级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过程可能比预期要长。加密货币和去中心化计算等全新概念背后的技术似乎前景广阔,但总的来说,目前仍不清楚其在主流领域的用处。
因此,科技公司现在都在推销能够让消费者进入虚拟世界并在其中掌控其体验的设备。突然之间,围绕元宇宙打造各种新产品呈现出了一种在任何行业都十分罕见的全新吸引力。
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对元宇宙感到十分兴奋,以至于他去年做出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决定:将公司名称从Facebook改为Meta。谷歌多年以来也一直在研发元宇宙相关技术。可以说是移动发展热潮中最大赢家的苹果公司,也在研发相关的设备产品。微软公司也已经开始在元宇宙领域布局,目前已经针对企业和政府机构推出了一款头显设备。
风险投资人、科技撰稿人马修·鲍尔(Matthew Ball)曾就元宇宙概念及有关炒作撰写过多篇文章。他表示,“如今,大多数公司都认为元宇宙即将到来。就目前的技术发展情况来看,这种说法可能有点超前于现实,但这也恰恰是对巨大机遇的普遍反应。”
一家研究公司估计,2020年,包括游戏、VR头显和其他新兴设备及在线服务等元宇宙技术的市场规模已经突破了490亿美元,而未来每年还将实现40%的增长。
在微软主导VR技术研究长达十多年的亚历克斯·基普曼(Alex Kipman)表示:“这是互联网的发展演变。如果你和我们一样,那你肯定也想参与其中。”
将关注重点转移至元宇宙领域,还有其他的好处。对于Facebook等巨头公司而言,这有助于让他们回避内容审核、错误信息和监管机构指控的各种垄断行为等问题。不过,在元宇宙领域,可能也存在相同的问题,比如隐私保护问题,以及如何管理虚拟世界中的用户行为等。
元宇宙并不是新概念。早在1992年,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就创造了这个词,游戏公司应该对这个概念很熟悉。几十年来,在大型多人在线游戏中,就已经存在一个所谓的数字世界,游戏用户可以在其中见面、聊天、做生意。有些游戏,比如十多年前风靡一时的《第二人生》(Second Life),就设计成了纯粹的社交空间。
2019年,Facebook年度开发者大会现场,相关人员在体验Oculus Go VR头显设备。图片来源:Stephen Lam
2014年,Facebook以超过20亿美元的成交价收购了专注于制造VR头显的初创公司Oculus,其推出的VR头显设备可以欺骗用户的大脑,让用户感觉置身于数字世界之中。随后,扎克伯格开始将VR描述为下一个重要计算平台。只不过,目前还难以预测具体的实现时间。
扎克伯格表示,元宇宙将以超越游戏的方式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为购买商品和服务、与亲朋好友联络沟通,以及与同事合作等用途提供新的途径。但目前,Meta的VR头显相当笨重,穿戴这款设备有时候还会让人感觉眩晕恶心。它完全遮住了用户的眼睛,将用户与周围的世界隔绝开来。
据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公司也在研发优化VR头显设备。多年来,苹果打造出了许多备受青睐的用户友好型产品,但物理条件等因素也直接限制了苹果VR头显产品的研发进度。
这位知情人士称,苹果的产品原型看起来像是滑雪镜,需要用户佩戴单独的硬件设备,并且这个设备还不能离身。对此,苹果拒绝予以置评。
许多专家认为,扎克伯格的构想最终只能通过轻型眼镜设备来实现,这种设备可以将数字图像叠加到现实世界画面——通常也称为“增强现实”(AR)。
当人们行走在街上时,他们可以通过似乎悬浮在眼前的数字显示屏查看最新的体育赛事结果。他们也可以坐下来与旁边的人展开交谈,甚至可以与不在身旁的人展开交谈。
谷歌也在研发类似的头显产品。早在2013年,谷歌就对外推出了其研发的第一款智能眼镜Google Glass。然而,由于其外观设计,加上对个人隐私的处理不当,这款产品遭到了强烈抵制。多年后的今天,谷歌又在加紧研发新的产品。
2013年,谷歌对外推出的智能眼镜Google Glass。图片来源:Justin Sullivan
去年,谷歌收购了一家名为North的初创公司,该公司此前购买了计算机芯片巨头英特尔智能眼镜项目背后的许多专利。据早期测试人员称,这款产品可以将数字图像直接投射到戴眼镜的人眼中。尽管比普通眼镜重,但佩戴起来却非常舒适。对此,谷歌拒绝予以置评。
然而,对于科技公司所描绘的一切,到底对主流群体有多大的吸引力,目前仍然是一个未知数。2021年11月之前一直在负责谷歌VR和AR硬件研发的尼基尔·巴尔拉姆(Nikhil Balram)表示,完全遮住眼睛的VR头显“只是你在某些任务中会使用的设备,虽然整个体验过程可能会令人惊叹,但它并不适合大众”。
英特尔的AR项目也曾打造出一款智能眼镜产品原型Vaunt,并且还邀请了消费者参与测试。该项目负责人杰里·鲍蒂斯塔(Jerry Bautista)最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这些设备反映出了广阔的市场前景,它不仅可以作为满足个人需求的技术设备,而且还可以发展成为促成新的营销来源的新型计算平台。
“我们把硬件当作赠品,但会通过数据赚钱。在硬件上每投入1美元,我们在软件和数据销售方面就能赚到3美元。”鲍蒂斯塔说。
因此,我们不难理解的是,为什么苹果、谷歌、微软和Meta等公司都在探索类似技术。据鲍蒂斯塔称,对一些公司来说,这或许是软件和服务销售的新途径;对其他公司而言,这可能是广告销售的新渠道。
不过,也有专家表示,类似技术的完善过程可能需要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虽然目前有一些AR眼镜与普通眼镜一样小巧轻便,但它们还无法提供足够的计算力,达不到满足日常使用所需的基本图像处理性能。
巴尔拉姆称:“有时候,‘可能需要10年’可能只是‘我不知道’的另一种说法。”他去年底离开谷歌后,加入了一家研发创新型可穿戴AR平台的以色列公司,主要负责VR头显产品的研发。
2018年,英特尔关停了Vaunt项目。在这之前,其将许多专利都出售给了谷歌后来收购的初创公司North。鲍蒂斯塔称,英特尔终究觉得难以回答有关技术的许多问题。
他还表示,由于欧洲和全球其他国家出台的隐私法规,Vaunt项目带来的破坏可能要大过于其产生的价值。据公司估计,如果不关停这一项目,英特尔年营收中的3%都可能面临风险。
如今,全球许多最有影响力的科技公司也都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我们可以打造出令人惊叹的产品。” 鲍蒂斯塔说,“硬件不是最难的部分。商业模式不是最难的部分。找到这些设备使用的场景与方法也不是最难的部分。最难的是,一旦数据泄漏出去后,又会发生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