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几天的俄乌冲突中,俄军的表现和很多人预计的不一样,完全没有摧枯拉朽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迅猛进军,不但没能一举攻占基辅,而且在几个方向的推进也都进展迟缓,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公告:本号在今日头条新开关联账号“知兵堂老周”,敬请大家关注支持】
在这几天的俄乌冲突中,俄军的表现和很多人预计的不一样,完全没有摧枯拉朽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迅猛进军,不但没能一举攻占基辅,而且在几个方向的推进也都进展迟缓,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本文截稿之时,俄乌冲突已经进入第五天。虽然俄军已经从北、东、东北等几个方向逼近基辅,说起来已经对基辅形成合围,但基辅攻防战还没有真正打响——这都已经是第五天了啊,按照闪击战的要求,基辅应该是在开战两天之内就要拿下的!
事实上,俄军也确实打算在最初的两三天里拿下基辅,为此之前曾派出过一支200人的空降兵小分队,搭乘直升机在距离基辅仅25公里的安东诺夫机场着陆,计划控制机场之后立即用大型运输机空运后续部队和重装备赶来,再一举攻占基辅。但机降分队占领机场之后,很快乌军就组织了猛烈反击,消灭了这支机降分队,重新夺回了机场,因此俄军这个以空降突击方式突袭基辅的计划最终夭折。(有关安东诺夫机场之战的详细情况请参见本号之前的文章“俄军精锐的空降兵,为何这次在安东诺夫机场争夺战中先胜后败铩羽而归?”)。
可以说,空降突袭夺取基辅的计划落空,无疑标志着俄军这次对乌克兰军事行动闪击战的失败,也宣告了俄军速战速决策略的破产。这样一来,攻占基辅只能依赖纯粹地面进攻。而基辅地区虽然是平原地区,没有什么山隘险要,但基辅以北有大片当年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污染区,至今还有一定的核辐射危害,所以大部队展开、开进的道路其实十分有限,只能沿着H07国道从东向西强攻。所以所谓对基辅的合围,实际效果并不显著。
而且,现在乌克兰方面已经有了充分准备,即便俄军依仗优势兵力和装备,突破乌军防线进入基辅,也将会陷入艰苦的巷战。乌克兰方面这几天的抵抗,民心士气都大为振奋,而且军方已经向预备役和志愿者分发了武器,做好了进行巷战的准备。而一旦进入巷战,就将是非常惨烈的。而且俄军的装备优势也难以发挥,面对熟悉地形的乌军,尤其是当地志愿者,完全是在为保卫家园而战,肯定会付出很大代价,完全占领基辅的时间也将会大大延后。最后就算是经过惨烈的巷战,占领了基辅,但乌军顽强抵抗的形象已经树立起来,在心理上在舆论上都成了胜利者。
不要说距离边境200公里的首都基辅,就连距离边境仅仅只有32公里的哈尔科夫,到现在都依然还在乌克兰军队手里。哈尔科夫,对于熟悉二战的军迷朋友来说,肯定不会陌生。当年苏德战争中,围绕哈尔科夫曾经展开过几次惨烈的战役,哈尔科夫的得失几乎成了苏德战场胜负的风向标。如今,哈尔科夫的重要性虽然不能和当年苏德战争相提并论,但是作为乌克兰的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的得失对于这次俄乌冲突,依然还是有着不小的影响。
显然,开战四天以来,在兵力、装备上都占据绝对优势的俄军,却并未能够在战场完全碾压乌军,取得突破性的进展。俄军的表现完全不像“战斗民族”该有的气势,进展迟缓,动作犹豫,让人大跌眼镜,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通过这几天对战况的观察,老周发现俄军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第一,俄军还没有能够完全掌握制空权。
众所周知,现代战争制空权是决定性的因素。几乎可以说,谁掌握了制空权,谁就已经将胜利收入囊中。但是俄军的空中力量,几乎是乌军的十倍,按理说,迅速夺取战区制空权,为地面作战创造前提条件,应该不是问题。但是直到现在,乌克兰空军虽然遭到了一定打击,但还没有彻底失去战斗力,时不时还能起飞作战飞机,对关键地点的地面作战提供空中掩护。像在安东诺夫机场争夺战中,乌军就是起飞了2架米格-29击落了俄军多架担任空中掩护的武装直升机,控制了机场上空的制空权,从而有力支援了地面部队发动反击,消灭了俄军的机降分队,重新夺回了机场。类似的战例在这几天的作战中也不只有这一次。可见,俄军远远还没有实现掌握制空权的目标。
第二,俄军精确制导武器的实际效果很不理想。在战斗爆发的第一天,俄军大量使用了精确制导武器,对乌军的重要军事目标,包括指挥中心、通信中心、防空系统进行压制和打击,俄军的意图很明确,就是想通过这样的远程精确打击,实现外科手术式的精准打击,摧毁乌军的整个军事体系,使其指挥、通信全面瘫痪,陷入群龙无首各自为战的困境。这也是美军在近年来多次局部战争中使用的战术。但很可惜,俄军的精确制导武器,除了最先进的“伊斯坎布尔”导弹,其他型号导弹的准头就差多了,远远达不到精准打击的要求。因此造成的结果就是精确打击的效果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乌军的指挥体系还在正常运作,还在有效指挥部队进行顽强抵抗。
但是,由于担心如果采取大规模空袭,以密度来确保精度,又会导致平民大量伤亡,从而引起国际舆论的谴责。所以又不敢放手实施无差别轰炸,而精确打击的效果又不显著,导致乌军的指挥体系至今还能基本上正常运转,组织对俄军的抵抗。
第三,俄军缺乏夜视装备,几乎没有夜间作战能力。连续四天的作战,可以发现俄军在夜间基本上没有大的作战行动,而且在相关的新闻报道中,也没有看到俄军大量装备夜视器材的情况。因此可以确定,俄军缺乏足够的夜视装备,直接影响了夜间作战能力,主要作战行动只能在白天进行。不但使得作战行动缺乏连续性,而且也无法阻止乌军利用夜间来进行部署调整,迅速改善在白天作战时的不利态势。
这和美军现在高度强调夜间作战形成了鲜明对比。美军的夜视装备已经相当普遍,不但飞机、坦克、战斗车辆,甚至连单兵都装备了夜视器材,从而将夜间变成了单向透明。随着高技术的发展,现在夜晚已经不是劣势装备一方的天然盟友,而成了优势装备一方的助力。
而俄军严重缺乏夜视装备的原因也很简单——就两字,没钱!夜视装备说起来不算贵,但要大量装备,这笔费用就相当可观了,这对于寂静窘困的俄军来说,显然是很难负担得起。
第四,俄军的后勤保障不足。根据一些报道,俄军的坦克因为燃料耗尽,不得不停在路边等待加油,结果引来乌克兰百姓的嘲讽。还有俄军士兵进入路边小超市寻找食物的视频。可见,俄军的后勤保障能力很差。这一方面是战前准备不充分,过于自信,以为俄军一旦进入乌克兰境内,乌军就会望风而降。另一方面则是客观上俄军的物质准备确实不足,由于西方从2014年开始持续多年的经济制裁,俄军的后勤已经只能维持在一个很低的水准。而如今俄乌冲突的强度和烈度都大大超过了预期,那么首先暴露出来的问题就是后勤跟不上了!
随着战事的迁延,当速胜已经不可能,战局也就自然进入了胶着,而这显然对乌克兰有利。因为,俄罗斯明显缺乏后劲,靠的就是一开始的三板斧。随着新一轮西方经济制裁全面启动,俄罗斯在经济上的困难将会进一步加剧,对于战争的支持也会越来越困难。相反,乌克兰可以得到西方的援助,仅仅两天时间里就得到了美国6.6亿美元的援助,以及德国1000枚反坦克导弹和500枚防空导弹的援助。此消彼长,时间越拖下去,乌克兰就越有利。
只要战争进入了持久消耗战,那么俄罗斯的失败就将不可避免。俄罗斯要想取得胜利,就只有寄希望于在最初两三天里瘫痪乌军的指挥体系,粉碎乌军的有组织抵抗,但现在很显然,这个胜利的契机已经失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