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败你的,可能不是同行,而是跨界。
虎年开年,营销市场格外的热闹,咖啡圈迎来了两位跨界打劫的大佬,一个是包子届家喻户晓的老字号品牌狗不理,推出了“包子+咖啡”的新潮玩法让人眼前一亮,另一个是中国邮政的邮局咖啡落地厦门国贸大厦,也算是中国邮政正式官宣进入咖啡市场领域。
野蛮人入侵或者跨界打劫,在互联网市场中早已经屡见不鲜,现在狗不理、中国邮政正式入局咖啡赛道,依然引发了许多人的关注与讨论,有人赞叹到「 邮局现在业务好广」。
一个是知名的老字号品牌,一个是顶着国企的身份,他们纷纷选择入局咖啡赛道意欲何为?为什么品牌会瞄准咖啡这一赛道?
01:
狗不理、中国邮政纷纷选择入局咖啡赛道,
意欲何为?
如果品牌无法从自身产品上进行创新突破,那么跨界打劫或许能够帮助品牌赢得一线生机,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占先机。狗不理、中国邮政现在加入咖啡市场的目的,其实是显而易见的。
无论是中国邮政,还是狗不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title是「传统品牌」,而传统品牌中国移动、同仁堂、故宫等早已经通过跨界打劫已经重回了年轻人的视野,而对于已经24岁的中国邮政与165岁的狗不理来说,想要抢占用户心智,激发自己的第二春,就需要为自己的品牌调性注入新鲜元素。
于是,中国邮政与狗不理纷纷选择了年轻人消费频率更高的咖啡品类来给品牌注入新鲜感,据艾媒研究院发布的《2021年中国咖啡行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国咖啡销售市场的用户偏年轻化,超过七成用户为22-40岁,其中女性用户占据了六成,且每周在咖啡品类上消费的用户占了60%。
无论是老字号品牌,还是新锐品牌,想要抓住时代的核心消费群体,就需要瞄准年轻消费市场。这也不难解释老字号狗不理和国企中国邮政为什么会选择咖啡作为自己焕新品牌的单品,其更广泛的用户需求与习惯,能够让品牌的焕新更具价值与意义。
2、赋予品牌网红基因,实现自传播
而品牌想要实现更广范围的传播,就需要赋予品牌更时尚更流行的元素,赋予品牌社交属性,才有机会助力品牌实现自传播。如狗不理提供「包子+咖啡」的独具特色的吃法,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流行元素的结合,通过文化碰撞赋予了品牌新特色,这种打破用户习惯与文化限定的方式,在让人耳目一新之余,更能够赋予品牌网红基因。
网红基因对于品牌来说,意味着超高的关注度与流量,是年轻用户更为熟悉与青睐的品牌,更代表着市场的风向标。于是,老字号加倍努力赋予自己网红基因,想要通过流量打法切入年轻人市场,在流量与声量上实现突破,以便实现自传播。
02:
咖啡这一单品究竟有何吸引力?
除了品牌的焕新与为自己赢得流量外,究竟品牌为什么要通过切入咖啡市场去增加自己的吸引力呢?在兵法先生看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入局咖啡市场,分享赛道红利
随着用户对咖啡文化的认知与认可度不断的提升,人们对咖啡产品的需求也逐渐递增,咖啡市场迎来更多年轻消费者也让品牌看见了其中的红利,于是均想要入局咖啡市场。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咖啡市场规模约为3817亿元。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中国咖啡市场将迎来更为高速的发展时期,预计2025年中国的咖啡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0000亿元。
而品牌跨界打劫永远是趋利避害的,狗不理与中国邮政入局咖啡市场,其实是看中了咖啡市场的广阔前景,想要分享咖啡赛道红利,去更为年轻的市场分一杯羹。可以说品牌打破用户认知进入咖啡市场的方式,是想要通过独具特色的吃法/玩法,吸引年轻人的注意,赢得流量的同时,为产品的变现打下基础。
2、迎合用户需求,发挥品牌效应
咖啡常见的营销点是「提神醒脑」,而对于当今时代的年轻人来说,咖啡已经突破了原本功能的限定,成为了年轻人社交的媒介。如现在邮局咖啡被推向市场后,就是想要打造“年轻时尚的国民精品咖啡品牌”,在迎合年轻人需求的社交场景之余,以更为时尚新潮的“新邮政形象”,去发挥品牌的影响力。
无论是狗不理还是中国邮政,他们跨界卖咖啡,实际上是依托品牌庞大的用户人群与品牌优势,通过跨界卖咖啡以全新的形象去吸引用户的注意,实现品牌与用户之间的双向奔赴,发挥品牌在市场中的强大魅力。
3、打破品牌限定,进行多元化探索
随着消费者的更迭,品牌急需要通过创新模式去迎合年轻人的需求,以便赢得更为广阔的市场。而老字号品牌狗不理与国企中国邮政,他们通过跨界卖咖啡的方式进行有效的业务拓展,在打破品牌固有限定的同时进行创新,实现自身业务边界的探索。
无论是狗不理的「包子+咖啡」,还是邮局咖啡的“精品咖啡”,均在卖差异化的产品与更时尚的消费空间,他们将毫无交集的商业业态进行融合,是品牌在业务方面进行的多元化探索,不同商业模式与打破常规经营的咖啡产品给用户带来全新形象与认知上的刺激,实现了品牌资源的合理分配,展现了自己更为时尚与旺盛的生命力,彰显了品牌与时俱进的年轻化形象。
其实,咖啡产品在本质上是带有功能属性、社交属性的双重消费品,品牌通过无限贴近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开始寻求业务边界的探索与经营,为越来越多的品牌进行转型与拓宽经营提供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