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2年3月14日上午,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同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在意大利首都罗马举行会晤。自2021年3月18日到19日双方在美国安克雷奇展开“破冰”会谈以来,这已经是两人第三次会面。
同为新年中美高层首次面对面会谈,“罗马会晤”比“安克雷奇会晤”早了四天,氛围上也没有安克雷奇会晤开场时的公开、激烈交锋。这得益于过去一年来中美接触的进展。去年10月,正是杨洁篪、沙利文在日内瓦长达六小时的会晤,达成了举行中美领导人线上峰会的初步共识。因而,外界对本次会晤的成果抱有一定期待。
白宫方面称,这一次杨洁篪和沙利文的会晤长达七小时,两人还进行了没有下属官员陪同的一对一会谈。新华社报道称,双方就中美关系以及共同关心的国际与地区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和建设性沟通,同意共同落实好两国元首共识,增进了解,管控分歧,扩大共识,加强合作,为推动中美关系重回健康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积累条件。
但多位中美观察人士都对笔者表示,美方对此次会晤的处理显得过于“低调”,在舆论战上又表现得过于“强硬”。美国驻意大利使馆在会谈前就明确“预告”会后不会有任何官方新闻与声明。会后与媒体记者通气时,美方官员也没有就会谈的任何实质内容进行回应。与此同时,一些美方人士又渲染本次会晤中的乌克兰危机议题,甚至称本次会晤就是为了就对俄制裁问题“给中国最后通牒”、“最后一次机会”。
更关心的不是俄乌冲突,而是印太
2月24日开始的俄乌冲突当然是这次会晤的重要话题,但美方仅强调俄乌危机、淡化这是中美保持沟通、落实领导人线上峰会共识的重要契机,则又让人产生疑问:美方代表沙利文,真的那么关心俄乌危机吗?
事实上,自去年12月和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通话之后,沙利文再未和乌方官员通过电话。2022年1月美俄欧各方开始密集对话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常务副国务卿舍曼持续和俄方及欧洲各国官员对话。直到3月13日,布林肯还和乌克兰外长库列巴进行了通话。而在此期间,沙利文的动向却很不同。
2022年1月,沙利文平均每一周才和涉俄乌事务相关国家的安全部门负责人或总统办公室主任、幕僚长进行一次对话,此间的许多对话指向的重点也并非俄乌危机。如1月10日和2月1日,沙利文都和土耳其总统首席顾问易卜拉欣·卡林通了电话,也都谈到了俄乌危机,但同时他们还交流了哈萨克斯坦局势、纳卡战争后的外高加索安全以及一系列中东事务。在此期间,沙利文还和沙特、阿联酋、以色列等中东国家安全部门负责人对话,进一步协调了美国中东地区盟友及土耳其在相关事务上的立场。
2月8日,在和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通话后,沙利文开始全面介入俄乌危机。也正是在此时,美国政府宣称俄罗斯军队可能于2月16日开始“全面入侵乌克兰”。2月8日至16日的一周内,拜登政府显然集中精力协调了欧洲盟友对俄乌危机的立场:在此期间,布林肯负责和各国外长通话,沙利文则负责和欧盟委员会及欧洲各国安全负责人、领导人首席顾问及办公室主任通话。西方世界能在莫斯科启动特别军事行动后第一时间协同对俄罗斯进行全面、严厉制裁,布林肯、沙利文这一轮接触工作“功不可没”。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沙利文在2月28日和土耳其总统首席顾问卡林进行了今年以来的第三次通话,卡林也由此成为沙利文2022年迄今为止对话最多的外国高官。这一次,双方聊的确实是乌克兰问题,成效也很明显: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随即加入西方世界对俄制裁的行列,并封锁了进出黑海的海峡。这一“成绩”,再次显示出沙利文2021年以来专注“领导人身边外交”的独特意义。毕竟,布林肯和土耳其外长上一次对话,还是2月8日,当时双方并未确认对俄的任何统一行动。
除了卡林,沙利文在过去三个多月间多次会晤的外国高级官员,就只剩下一位。在布林肯专注俄乌危机时,这位沙利文电话那头的“常客”,充分展现了白宫关注的另一个关键“目标”:中国。
1月20日,沙利文和日本国家安全局局长秋叶刚男会晤,为次日美国总统拜登和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会晤进行“预热”。这场会晤看似常规,实则“异常”:今年以来,除了两次多边会晤外,美国国务卿布林肯至今还没有单独见过日本外相林芳正。而在1月20日之后,沙利文在2月16日再次和秋叶刚男单独通话。秋叶刚男也由此成为今年以来和沙利文交流次数第二多的外国官员。
在日本外务省,林芳正以“亲华”著称,秋叶刚男则以“知华”和“亲美”著称。虽然担任过外务省中国课课长,但秋叶刚男平步青云,是在2013年起长期担任时任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新设的“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实际执行人之后。作为安倍时代外务省内最著名的“安倍嫡系”,秋叶刚男大力推动了美日战略同盟及“自由和开放的印太”建设,因而被美国国防部授予“杰出服务奖章”。副部长级日本官员中获得此“荣誉”,还是极为少见的。
2021年底,日本新首相、被视为“外交老手”的岸田文雄上台后,一边任命对中韩友善、口碑较好的林芳正出任外相,一边将时任副外相秋叶刚男晋升为国家安全局局长,并由他继续负责国家安保会议,当时就被外界评论为“左右逢源”的外交策略。秋叶刚男在此之后也迅速和沙利文建立了密切联系,成为美日在印太地区加强“遏制中国”的重要推手。
最近两次和秋叶刚男对话,沙利文和他聊了什么?从公开通报来看,双方谈到了在对俄制裁上协调立场等问题,沙利文通过秋叶刚男向岸田文雄感谢在能源等制裁关键事务上和美方保持一致,体现出秋叶刚男这位“安全局长”实际负责的领域远不止“安全”而已。但更重要的是,双方多次讨论了“美日同盟的各项关键问题”,更具体地说:“双方对中国和印太地区的看法。”分析认为,与布林肯通过美日印澳四国外长会、美日韩三国外长会等多边、公开外交活动介入印太局势不同,沙利文通过和秋叶刚男的密切对话,为白宫和日本首相府协调对华政策搭建了桥梁。
总的来说,沙利文推进华盛顿印太战略的动作,在他“关心乌克兰”的时候一刻也没有停歇,而其协调的对象也远不止日本。3月11日和英国外交大臣特拉斯通话时,聊完乌克兰,沙利文还和她谈了“双方在亚洲的共同优先事项”,并专门讨论了“美英印太对话”相关问题。
沙利文(中)
一边寻求稳定,一边立场强硬
如此关心印太和中国,沙利文到底想推进些什么?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哈斯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拜登政府当下的主要目标,还是寻求中美关系稳定。哈斯称,如果中国在西方世界统一对俄制裁的大背景下没有和美方站在一起,当导致“世界滑向两个集团的分裂”,所以他认为,美方在当下选择派出沙利文,“在权威层面直接、私下和中国对话”,是“明智的选择”。
按照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在会后的说法,沙利文在会上“直接而非常明确地”表达了对中国支持俄罗斯的担忧,并称“这不仅会影响中国与美国的关系,也会影响中国与世界各地的关系”。不少美国分析人士都认为,只要沙利文将这层“意思”带到,本次会晤就实现了白宫的主要目标。
此外,在去年的“民主峰会”后,拜登政府还准备于今年进行多次“峰会外交”,而沙利文正是这些领导人活动的主要负责人。近期他密集与欧洲及非洲国家高层通话时,重要话题就包括年内将举行的“美国-非洲领导人峰会”及“抗击新冠全球峰会”。后者被视为拜登执政前两年的“压轴大戏”,也是2022年中期选举之前民主党所能博得的重大“外交政绩”。而美方此前已经多次坦言,没有中国参与的“抗击新冠全球峰会”是不完整的。因而,争取中美在抗击新冠疫情上达成进一步加强合作的共识,也是沙利文近期准备取得的“小目标”之一。
既然“有求于人”,美国政府在本次会晤前夕的“调门”调整得较低。白宫仅表示,本次会晤是“保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双方开放沟通管道所做的持续努力的工作之一”,而拜登则表示“目前不准备评论”向中国施压、迫使中国“远离俄罗斯”的问题。这和一些美国国会议员、国务院不具名官员的态度大相径庭。
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沙利文自然无法和总统一样回避“离间”中俄关系的问题。但他在回答时也表现出对中国的“理解”姿态。比如谈到中国是否了解俄罗斯的特别军事行动时,沙利文宣称“普京很可能对他们(中国)撒谎”。谈到如果中国继续保持和俄罗斯的密切关系,美方将如何反制,沙利文表示“我不会公开这些措施,但会私下和中国同事沟通”。
俄乌战争发生前,美国常务副国务卿舍曼在会见俄罗斯副外长后曾对媒体表示,她不会透露对俄制裁的任何具体方案,因为“不能让俄罗斯知道”、“要让他们无法承受”。对比舍曼和沙利文的言论,外界认为,拜登政府目前无意在对俄制裁问题上与中国“决裂”。
然而,包括欧美分析人士在内的声音指出,美方虽然在有限的空间内释放了寻求中美关系稳定的意愿,却不愿回顾中美关系在过去一年的接触后仍未走出低谷的关键原因。《金融时报》等主流外媒都强调,在过去的一年里,拜登实施的对华政策事实上保持了他的前任特朗普的那种“强硬立场”。而在本次会晤前和会晤中,美方依然秉承“强硬立场”。有美方官员在会前对媒体称,沙利文将在会晤期间警告中国:若继续支持俄罗斯,中方“将在全球范围内被孤立”。持如此立场,也无怪乎这位官员同时表示,对会谈达成任何成果都“不抱希望”了。
分析认为,美方如果真的想稳定中美关系,就要做出实质行动,哪怕是在细微之处,也要展现出诚意。就如去年杨洁篪和沙利文的“日内瓦会晤”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主持召开的新冠疫情视频外长会,此前宣传“可能参会”的台湾当局并未获得邀请,而中国驻美大使秦刚作为王毅国务委员兼外长的代表出席会议并在会上致辞。
在3月14日的会晤中,杨洁篪也指出了新的“出路”。他表示,落实两国元首共识是中美关系最重要的任务。习近平主席提出新时期中美相处要坚持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原则,为中美关系发展指明方向。拜登总统积极回应,作出不寻求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的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同中国对抗等重要承诺。中方始终根据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三原则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希望美方将拜登总统作出的承诺落到实处。当前国际形势下,中美加强对话合作,妥善管控分歧,避免冲突对抗,符合中美两国人民利益,符合国际社会期待和世界人民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