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局分水岭?双方激战乌东四大战场,北约舰队是否卷入存疑
当地时间4月14日到15日的乌克兰战场,局势没有因俄军前段时间自基辅北线撤出而稍有缓和,反而更显紧张:乌军在马里乌波尔进一步失利,即使在一些西方智库看来,也只剩下市区东南一角还可以坚守几日;俄军同样遭受重大损失,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沉没,原因众说纷纭。
另一方面,60 岁的俄军南部军区司令官亚历山大·德沃尔尼科夫被任命为乌克兰战场新指挥官后,俄军新动作频繁,开始在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周边重新侦察、部署,引发外界对马里乌波尔战役之后又有“新决战场”的猜测。
2022年2月24日开启“特别军事行动”后,俄军在乌克兰北部展开对首都基辅及周边基辅州、苏梅州的进攻,在东北方向进攻哈尔科夫州,在东部向乌军控制的卢甘斯克州、顿涅茨克州地区进攻,在南线则进占赫尔松州。至4月初,北部基辅、苏梅一线俄军主动撤离,东部、南部俄军则已打通赫尔松至克里米亚、顿涅茨克一线的连接,形成完整的控制区。一个新的“东部集中、四片战场”的新格局逐渐形成。而对乌军而言,更大的防御挑战也已经到来。
4月14日形势图,红色为俄军控制和进攻方向,蓝色为俄军撤出地区(战争研究所)
4月12日,马里乌波尔亲俄武装严阵以待
当乌克兰政府和西方媒体聚焦于俄军从基辅战线撤退、宣布乌军取得“阶段性胜利”时,不少西方专业分析人士却发出了完全不同的“警告”。美国专业智库战争研究所近期多次在每日战报中强调,俄乌双方的战略调整并不同步:乌军在逐步占领、清理俄军撤出的北线城镇,俄军则一方面将北线主力部队迅速调往东线战场,一方面“并未停止在东线的推进”。
当前的东线战场,从北到南分别以哈尔科夫-伊久姆地区、卢甘斯克地区、顿涅茨克-马里乌波尔地区和赫尔松地区,形成了四个战斗焦点。这其中,卢甘斯克原乌军控制区早在2月底就被俄军和卢甘斯克“共和国”的武装力量控制,因而在当前处于对峙状态。但在另外三个焦点地区,俄军自4月初以来均有新的进展。这其中,又形成了以马里乌波尔-顿涅茨克一线为主攻方向、以哈尔科夫-伊久姆一线为主要牵制方向的格局。
先看马里乌波尔。笔者在此前的分析中已经提到,马里乌波尔是俄军新一阶段军事行动的最关键目标,原因无他:东线战场上的哈尔科夫、赫尔松等城市都属于普京曾指出“乌军无意占领”的“乌克兰城市”,但马里乌波尔是一个例外。
2014年顿巴斯战争前,该市是乌克兰顿涅茨克州第二大城市。2014年的冲突过后,自成体系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武装控制了该州大部分地区,但马里乌波尔仍处于乌军控制下,并成为乌控顿涅茨克州的新首府。考虑到俄军2月24日发起“特别军事行动”,用的就是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个“共和国”邀请的名义,要把乌军从顿涅茨克的“领土”上驱逐出去。所以,只有占领马里乌波尔,俄方才能宣布军事行动实现目标,取得胜利。
那么,俄军在马里乌波尔的进攻到底进展到哪一步?即使是倾向乌克兰、每篇战报都要谴责俄军“战争罪行”的战争研究所,也已经明确点出“俄军全面占领马里乌波尔没有悬念”。其关键进展是,4月11日到4月14日期间,俄乌双方的战报都显示,俄军已经完全占领了马里乌波尔城北的工业区。这意味着俄军已经切断了马里乌波尔主城区、港口地区和乌军控制区之间的联系。至于俄军宣布已经进入并控制港口地区,是真是假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乌军显然不会坐视马里乌波尔被俄军占领。此前因基辅周边战事紧张,外界几乎看不到乌军主力向马里乌波尔增援的消息。但就在俄军控制该市工业区期间,俄乌两军在乌克兰中部前往马里乌波尔的公路沿线发生了多次战斗。不论真实战况如何,这都反映出乌军将更多军力向马里乌波尔转移的新动向。
乌军当前的动向,实际上和俄乌谈判的进展有关。在俄乌双方互相指责对方犯下战争罪的“布恰事件”发生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和俄罗斯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都表示和平谈判仍将继续。分析人士多认为,谈判将包含的一项核心议题是基辅当局“默认”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地区的分裂局面。
此前的3月19日,乌方谈判代表已经明确提出乌克兰要求的“安全保障”范围不会包括顿巴斯分离地区。但俄方代表随后透露,乌方当时提出的“顿巴斯地区”概念,其边界“反映了乌方的看法”。换言之,关于停火后多大的区域由俄军或分离势力控制,基辅认为要按照2014年顿巴斯战争后的边界划定,而莫斯科可能主张按顿涅茨克、卢甘斯克两个“共和国”主张的边界划定。因而,马里乌波尔在谁手中,将对这项谈判议程的走向造成决定性影响。
此外,正如一些西方媒体所强调的,乌克兰东部地区是全国工业中心,如果俄军在东线战场取得胜利,将彻底摧毁乌克兰的工业基础,也将迫使基辅当局走向“非军事化”。而马里乌波尔北部的工业区,又是整个东线战场中最重要的一片“工业中心”。举例而言,俄军4月13日宣布占领的伊里奇钢铁厂,就是乌克兰第二大冶金企业,也是中东欧地区企业500强之一,拥有超过6万名员工。
按照这样的逻辑,乌军最高统帅部保卫并夺回马里乌波尔的理由想必是充分的,决心也是坚定的。但派谁去马里乌波尔呢?当前乌军唯一“空闲”下来的部队,就是北线停火之后原本驻守在基辅州、苏梅州一线的基辅防御战参战兵力。既然俄军将北线部队调往了东线,乌军为何不能如法炮制呢?
基辅一线乌军的有生力量、原北部军区的主力已经在苏梅省切尔尼戈夫一个月的艰苦防御战中被消耗殆尽,且此时俄军在苏梅省的部队尚未全部撤离,北部军区残余力量还有繁重的防御和进驻俄军撤守的城镇、维持秩序的任务。而除了北部军区、拱卫统帅部的约两个旅的卫戍部队外,基辅一线乌军有生力量,就只剩下国民卫队的几个快速反应旅。这些预备役出身的部队固然在基辅保卫战中有不错的表现,但他们并未参与大规模阵地战,也没有远程投送的经验,显然不适合作为主力转战东线。
唯一的例外是乌军空中突击部队。从乌克兰媒体公布过的番号看,乌军最精锐的空中突击部队,至少三个旅现在都部署在北线基辅周边战场。这些部队参与过2014年的顿巴斯冲突,又在过去一个多月间作为基辅北线战场的主力积累了对俄军作战经验,没有被俄军成建制击溃的报告,应当仍具有相当的战斗力。经过兵力补充之后,他们将成为乌军最重要的一支机动力量。
然而,这支机动力量能被派往马里乌波尔吗?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马里乌波尔到基辅有700多公里的距离,而空中突击部队几乎是乌军统帅部唯一可以动用的主力。所以,只有基辅的威胁彻底解除,这些部队才能前往新的战场。因而,北线俄军到底有多少部队被调走,备受乌军关注。
然而,从美、英、德等国国防部发布的战报看,所谓“北线俄军前往东线”似乎是一个“伪命题”。直到4月14日,第一个被西方确认前往东线的北线俄军番号才被确认:此前参与切尔尼戈夫战役的第2合成集团军在顿涅茨克州北部地区重新部署。
顿涅茨克州北线临近俄乌两军对峙的卢甘斯克战场,所以第2合成集团军的任务很可能是接替当地的俄军有生力量,让俄军可以将东线主力进一步向马里乌波尔等方向集中。毕竟,刚刚结束北线战斗的俄军部队并不一定适合立刻投入新的战场,而中央军区、西部军区部队加入东线,也会让俄军指挥体系面临新的挑战。所以,部分北线俄军调往东线接替“第二线”任务,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乌军总参谋部4月14日发布的一项情报也展现出俄军的这一动向:情报称俄军第8合成集团军一部及北海舰队一部,已经被调动前往马里乌波尔一线。被提到的两支部队原本就被部署在东线战场,如果乌军情报属实,显然有新的部队接替了它们原本执行的任务。
但除此之外,北线俄军仍有大量兵力留在距离基辅不到200公里的俄罗斯、白俄罗斯边境地区。中央军区、西部军区所辖的多个合成集团军尚未被西方情报发现出现在东线战场,其中第36合成集团军被认为正在俄乌边境地区休整,而俄军精锐空降部队只是撤出战场,并未离开北线。
所以,当前乌军仅有的机动兵力,并没有离开基辅周边的可能。4月15日凌晨,基辅城区及基辅州、苏梅州部分城镇再次出现爆炸声和防空警报,就是一个明证。不论这些爆炸来自于何方,它们都展现出俄军对乌克兰首都的军事威胁并未解除。这也符合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福明、总统发言人佩斯科夫再三强调的:俄军从北线暂时撤军并不意味着停火,只是为了给泽连斯基当局协调和谈提供“办公条件”。
因而,西方分析人士多认为,当前乌军更可能采取的策略,是停止南线赫尔松一线的反攻准备,将部分南线兵力调往马里乌波尔增援,至少保证俄军在控制马里乌波尔后不会向乌克兰中部地区深入。
俄军导弹巡洋舰“莫斯科号”资料图
4月14日,基辅郊外数百辆汽车排起长队,等待重返首都
后马里乌波尔防御战:乌军或走向非对称作战,谋求西方加强介入
对于俄军占领马里乌波尔之后的军事行动方向,各方众说纷纭。一种分析指出,现在哈尔科夫-伊久姆方向俄军动作频繁,有成为新的“决战焦点”的可能。直到4月14日,俄军每天都对哈尔科夫州前线的四五座城市发动进攻,并炮击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及该省另一座中心城市伊久姆。4月13日,乌军还为了阻止俄军在伊久姆的前进炸毁了一座桥。
值得注意的是,俄军在这些地区的战斗已经连续一周“无领土进展”,这被普遍认为是策应马里乌波尔攻势。但随着马里乌波尔即将被俄军占领,哈尔科夫一线俄军的动作也有明显的变化。4月13日和14日,乌军总参谋部发布的情报显示,俄军正在伊久姆周边“集中侦察”乌军前沿阵地和补给线;且俄军还向该战线部署了多个新的军事单位,具体信息不详。当卫星监测数据显示俄罗斯空军一部从北线的白俄罗斯基地转移时,战争研究所表示无法判定这支部队是前往马里乌波尔一线还是转向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一线。这些迹象都展现出,一个新的焦点战场可能会在哈尔科夫周边形成。
面对“后基辅防御战”和“后马里乌波尔防御战”之后的战局,缺乏机动主力的乌军将如何应对?4月14日的另一则新闻能给出部分答案:据俄罗斯国防部消息,俄罗斯黑海舰队旗舰、苏联时期建造的导弹巡洋舰“莫斯科号”,已经于当天沉没。俄军称“莫斯科号”是因“意外火灾导致弹药爆炸”而受损,乌军则称是在4月13日用两枚“海王星”反舰导弹袭击该舰成功。
客观而言,大型主力战舰因意外火灾和弹药爆炸而全损,并非没有先例,最近的例子可能要算1943年日本海军主力战列舰“陆奥号”莫名其妙的爆炸沉没,此事是弹药库意外爆炸还是间谍蓄意破坏,至今没有结论。但二战以来,确实很少有同类事件发生。
另一方面,虽然俄军早在“特别军事行动”之初就全面控制了黑海制海权,但这并不意味着俄海军舰只就处于“绝对安全”的位置。马岛海战中英军驱逐舰“谢菲尔德号”和护卫舰“考文垂号”被阿根廷空军偷袭击沉,2000年美军护卫舰“科尔号”遭到极端分子自杀式攻击而受损,都展现出拥有海上绝对优势和良好的协同作战素质的舰队,还是可能遭到敌方非对称作战的重创。更何况俄罗斯海军的战斗经验及协同能力事实上和美军及“马岛时期”的英军有一定差距。
苏联解体以来,俄海军发展规划更强调水下核威慑力量,大多数大型水面舰艇已经停在船坞里生锈,人才流失严重,仍在执行任务的舰艇及舰上官兵状态也难与苏联海军时代相比。无论“莫斯科号”是因为什么方式沉没,至少都能说明这艘黑海舰队旗舰自身的管护一定问题。因而,在当前的黑海,发生一两起这样的事件,是符合战争规律的。
“莫斯科号”沉没,对俄军整体作战部署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一方面,当前俄军的重点方向是陆战,“莫斯科号”的作用是用巡航导弹打击乌军目标,以及掩护小规模登陆作战,这些作用并非不能由其他海军、空军、陆基导弹部队替代。另一方面,针对该事件暴露出的黑海舰队防御薄弱点及乌军的非对称作战方式,拥有海空绝对优势的俄军可以迅速堵住“漏洞”,甚至加以反制,如进一步摧毁乌军的岸基反舰导弹部队。
真正有较大影响的是,对“莫斯科号”的袭击(无论是否是造成该舰损失的原因)都预示着乌军作战方式的新改变。有针对性的“斩首行动”和对标志性部队、个体的非对称打击,乃至通过伪装的方式进入俄军控制区进行破坏行动,都可能成为越来越难支持阵地防御战的乌军的主要活动方向。
可以预见的是,这些行动大多数不会成功,但会让俄军士兵的精神高度紧张,损害士气和战斗力。另一方面,只要有一次类似行动成功或通过移花接木的方式被宣布为“成功”,乌军的士气都会得到很大的提升。“莫斯科号”以俄罗斯首都为名,是黑海舰队的旗舰,是乌军语境下攻击马里乌波尔平民的“侩子手”。在泽连斯基刚刚亲自发行的“蛇岛事件”邮票中,它也是“被乌军英雄竖中指”的那艘战舰……如此多的标签在身,“莫斯科号”事件对俄乌双方士气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稍稍可以延展的是,对于北约及美军下一步会如何继续介入俄乌局势,各方都有很多分析。就在“莫斯科号”出事前一天,塔斯社援引俄方分析人士的话指出,乌克兰军方可能以“协助黑海排雷”或“海上人道撤离”的名义请求北约及美军舰队进入黑海乌克兰沿岸。2008年俄格战争期间,美军舰队就以“人道”名义在停战后的第一时间靠岸格鲁吉亚,此后美俄双方舰只保持了微妙的和平对峙。
当前,作为国际海港的马里乌波尔港内,仍有十多个国家的近百艘船只滞留。如果乌军真的以前述名义“邀请”美国及北约军舰进入领海执行“人道任务”,这些舰只和俄军爆发直接冲突的概率虽然很小,但这意味着俄海军很难继续封锁乌克兰领海并通过海基武器威慑乌军。此外,这可能还会深度影响临近沿海的赫尔松及马里乌波尔一线的战局。而如果乌军能从东线四大战场的任何一处“腾出手来”,都意味着哈尔科夫一线乌军缺乏援军的危机将被解除。因而,对俄军而言,尽快全面控制马里乌波尔,维持现有战线,然后宣布胜利、进入停火谈判,可能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