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出意外,《独行月球》将坐稳暑期档票房头把交椅,加入30亿+票房俱乐部。同时,这部电影也将再次刷新麻花系电影的票房纪录。
自2018年后,麻花系电影沉寂了4年,今年却突然迎来大爆发。连上两部电影,且连连刷新票房纪录。
春节档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超过了《西虹市首富》的票房,卖了26亿。虽然这部电影的第一出品方是新丽,开心麻花仅为第三出品方。但就其演员主创班底以及电影风格来说,与麻花主控电影相差无几。在普通观众眼中,就是部典型的麻花系作品。
更加引起硬糖君兴趣的是,今年麻花系作品卷土重来,两部电影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是,均改编自海外IP,且都明确标识了原版作品。
众所周知,麻花话剧改编海外故事是常事,但麻花电影此前一直是走原创路线——与此同时,一直被抄袭的非议缠身。如今麻花电影兜兜转转,终于走上了明明白白的IP改编路线。
《独行月球》改编自韩国同名漫画,《这个杀手不太冷静》则改编自日本电影《魔幻时刻》。正是这两部改编作品,竟然神奇地盘活了麻花电影,也让我们再次关注到海外IP市场。
资深吃瓜群众应该还有印象,这可是前几年被口诛笔伐的海外IP改编现象(水土不服或照本宣科云云),如今竟已默默孵化出了好些票房口碑双收的作品。
除了麻花系电影,较近的还有去年春节档让光线小赚一笔的电影《人潮汹涌》,改编自日本IP《盗钥匙的方法》;大鹏挽回口碑的院转网电影《大赢家》,改编自日本IP《游戏的时间不会结束》。
前些年被炒热又迅速降温的海外IP生意,这次能趁着《独行月球》的火爆回温吗?
海外IP,仍然哑火
“本来寄希望于《独行月球》改变一下现状,但现在看没有什么改变。”做影视策划的Lin向硬糖君透露,她也刚和《独行月球》版权方韩国咚漫的工作人员聊起这件事。本来对方寄希望于《独行月球》能把萧条的IP生意稍微带火一下,可事实是,毫无变化。
Lin认为,《独行月球》没能带火咚漫的海外IP生意,主要还是国内影视大环境所致:IP市场整体处于“冷静期”,整体IP交易量大幅下滑。
电影行业受疫情影响,电视剧行业受平台影响,大家都处于节衣缩食的状态。眼下各个影视公司负责IP采买的策划部门,基本都处于闲置状态。很多影视公司对该部门都进行了大幅裁员,甚至有的公司只招募便宜的实习生来做策划。
影视公司都自身难保了,自然不会像以往一样奢侈地大量采买IP、囤积IP。如今很多影视公司都将制片策略调整为消化手上存货IP,尤其是快要到期的IP。如此一来,很多IP公司的策略都调整为向微短剧公司推销IP,毕竟长短中视频平台都有一些余钱做微短剧,微短剧IP尚有一定市场。
除了影视大环境的因素,舆论环境的不确定性也给海外IP市场带来了很大影响。
虽然我们看到近两年不少海外IP改编的电影,取得了很好的口碑与票房。但这些电影在宣发层面,对自家的海外IP出身几乎都采取了避而不谈的态度。宣传海报上,要么直接不提原版IP,要么只有需要拿出放大镜的一行小字提到原版IP。
片方顾虑观众对海外IP、尤其是日韩IP有抵触心理,尽量规避风险,也是情有可原。但这对IP版权方来说,却是一个致命打击。
以往的作品即使改编失败,也有很多人讨论他们的原版IP,甚至很多电影都主要围绕着IP展开话题;如今改编得成功,反而无人问津他们的IP了。
当海外IP成了只要是盼着这部电影好的人都会闭口不谈的暧昧存在,那么电影票房口碑再好,对他们的IP生意,也没有任何加成。
Lin透露,卖出《独行月球》这种大IP的韩国大动漫公司咚漫,一方面希望《独行月球》大卖拯救一下萧条的IP市场。但另一方面,因为现在两国关系、舆论环境的变幻莫测,他们也是做好了随时“跑路”的准备——从中国市场撤出。
以前他们还会在合同里,强势要求制作公司如何在作品里标识和露出原版IP。现在都不再强求露出了,做一笔算一笔吧。
从疯狂到冷静
有人打擦边球,有人闷声发财
在2018年以前——IP市场尚且人声鼎沸的时代,源自海外IP的改编电影,每年都是舆论的中心。较之现在避而不谈、讳莫如深的处境,真是判若云泥。
2015年左右,改编圈大兴韩流。时值转型期的杨幂,主演了两部韩国翻拍电影《我是证人》《逆时营救》,让背后专做韩国IP买卖的公司新线索也随之小有名气。该公司还做了霍建华主演的韩国翻拍电影《捉迷藏》。
限韩令后,日本IP改编流行至今,只是讨论IP的声音越来越小。2017年,苏有朋执导东野圭吾名作改编的《嫌疑人X的献身》,出人意料地卖了4亿票房,算是开了一个日本IP改编的好头。但接下来,黄磊执导的《麻烦家族》、梁家辉执导的《深夜食堂》、王俊凯主演的《解忧杂货店》等日本IP改编电影,全部口碑翻车,均未达到预期票房。
于是继韩流之后,日本IP改编电影也成了各界声讨的对象。当时,海外翻拍直接被扣上烂片帽子,被抨击为影视创作走捷径、缺乏原创能力的行业乱象。2019年,传出广电总局禁古令的同时,也有加强管控翻拍项目的消息。
海外IP生意由此迅速降温,尤其是日韩IP市场。很多影视公司拿出的应对策略,一是另辟蹊径,转而去购买翻拍项目的原版小说或漫画,打一个非翻拍项目的擦边球。
有的甚至以改编过多为由,向海外IP版权方供应商申请不标识IP改编。大多版权方也会因为国内政策原因通情达理,同意影视公司将原本的IP改编项目转为原创项目,不再露出IP改编的标识。
也就是说,国内影视公司相当于花了买IP的钱,买断海外IP版权方法律起诉的风险,同时也可以规避国内审查风险,做上了只要IP故事、不要附加宣传效应的改编项目。只是被蒙在鼓里的观众,经常会声讨“抄袭”,质疑作品的原创性。其实,现在差不多的项目真不至于不舍得花这个钱。
还有一种策略是静观其变,慢慢开发手里囤的海外IP,等往后政策松动的日子,再低调把项目做出来。
这就是为什么近两年陆续上映不少海外IP改编项目,但宣发层面却控制了对IP原著的讨论。
大部分公司在IP市场火热的时候,手里多多少少囤了一些海外IP。为了不让海外IP砸手里,他们都在精打细算地“消化”存货。慢工细活出来的海外IP改编项目整体质量提高了,也算是因祸得福,是市场趋于冷静的一种正面效应。
事实上,在麻花系电影靠海外IP崛起前,陈思诚就默默地靠翻拍赚钱了。他监制的《误杀》系列翻拍自印度同名电影,卖了24亿票房,成为了悬疑片标杆。预感到《外太空的莫扎特》将要赔钱时,陈思诚仍然很自信他的下一个疑似翻拍项目《消失的她》是能赚钱的。(《消失的她》是不是翻拍自大卫·芬奇电影还没定论)
烫手的香饽饽
“毫无疑问,海外IP肯定是性价比最高的IP。”Lin语气肯定地告诉硬糖君。从事策划工作三年来,即使IP市场收紧,她也一直在帮公司看合适的海外IP,谁也不想放弃海外IP这个性价比很高的香饽饽。
如今国内IP普遍要价还是在500万左右,而海外IP则是200万内就能搞定。甚至连东野圭吾这样的顶级大师作品,也只是这个价格就能拿下。
而且海外200万档次的IP,对比国内500万的IP,故事的完成度与成熟度,明显更高。国内IP的改编往往高度依赖编剧的二次创作,IP本身提供给创作者的可用之处通常只有故事创意或者男女主的人设,其他的细节都需要编剧重新来创作。
但Lin也指出了海外IP的问题,除了政策与舆论上的一些风险,当然还有其本身就面临一些审查与文化水土不服的问题。在她看来,《独行月球》算是非常成功的改编案例了,原本韩国漫画一些韩式幽默的俗梗、脏话等等,都得到了很好地转换和处理。
事实上,在IP市场价格整体水涨船高那阵子,价格最先降下来的也是海外IP。
彼时,有很多财大气粗的人去哄抬价格,也有很多打着IP改编的幌子来谈合作、最后另起炉灶的人。《送你一朵小红花》《沐浴之王》都曾被质疑抄袭,正是因为他们背后出品方和创作者都被扒出之前有一个故事类似的IP翻拍项目。
这种事见多了之后,很多海外IP版权方就开始变得谨慎,认真做制作公司背调。对有过IP改编作品且成功的公司,就会更积极地对接,要价也相对低一些。对没有过往IP改编作品的公司,则会比较消极一点,要价也相对高。
后来整个IP市场恢复理性,财大气粗者少了,影视公司给海外版权方的报价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海外版权方更倾向于把IP卖给一个靠谱的公司。毕竟作品成功了,也才真正能反哺IP以及IP平台。
海外IP,对今天的国内创作者来说,就是一个烫手的香饽饽,价格便宜且改编底子好,但面临这样那样的风险。说是IP,其实已经借不到原作的流量和话题,只是获得了一个故事脚本,这已经不同于影视产业通常对IP的定义。
但一旦做好了,你可能就会像麻花电影一样东山再起,或是像陈思诚一样闷声发财。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