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本的催熟下, 在线教育成了新的风口,然而在发展过程中,在线教育却会呈现出“规模不经济”的缺点,而如何解决是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资本的催熟
资本喜欢风口,当行业快速增长时,融资会加快,资本可以快速退出获得收益。从我毕业到现在,这几年一直都有新风口——社群电商、直播、共享经济、新零售、人工智能、区块链,每一个名词背后都是大笔融资。但这些融资却没有孵化出多么了不起的巨头,甚至很多行业已经走消失。
今年互联网行业抠抠搜搜地拿出的新概念就是一个“中台化”,其实就是大公司内部优化人效的新风潮,这是经济下行的一个缩影。
经济下行的新背景下,不受经济周期影响的教育行业开始热了起来,在资本的扶持下,在线教育行业开始集体打广告,为字节跳动实现1000亿营收贡献了一份力量。
新政策限制了线下培训的发展,线上虽然也受到了一些影响,但是没那么严重,反而有了比较优势——技术的发展让直播体验更加流畅。
行业内各个公司也积极进行各种模式创新,而双师辅导的优秀的理论财务模型上限也让资本看到了新风口的气息。
在这些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在线教育扭扭捏捏地成为了新的风口。
规模化与个性化
“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是经济学的一个概念,指的是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边际成本不仅不会下降,反而会上升。在传统经济体中,规模不经济的形成原因有两点: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内部管理效率下降。
供给有限的背景下,企业采购成本变大。
第一点很好理解,随着组织服务越来越多的用户,就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手和越来越复杂的组织关系,与此同时,组织内耗增加、效率下降。这种现象很常见,很多公司往往熬过了初创期的行业竞争,却输在了后面的组织管理。
关于第二点,在线教育行业没有具体的生产环节,看似没有采购成本的影响,但是企业却需要购买新用户。新用户的供给是有限的,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新用户的成本更是水涨船高。
除了这两点之外,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教育市场根本就不是一个统一的市场。
就看一下北京吧,人大附中、海淀普通高中以及门头沟的高中相比,虽然教材统一,但需要的教育服务确是完全不一样的。更别说全国有这么多省市自治区,有这么多教材版本,有这么多不同类型的的学校。这么多市场并不是一个公司在线教育简单的几套难度的课程可以搞定的。
但对于公司而言,最好的方式是用几套教学方案和服务体系去快速规模化。规模化的前提是标准化,就像餐饮行业的加盟店一样,每个店的服务和菜品都是高度统一的。
但教育的行业天然就是不统一的,甚至坐在一个班里的学生都各有各的不同。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和企业规模化的诉求是天然矛盾的。
当企业选择规模化的双师模式时,就意味着一个大班里上千个学生就得接受一样的教育。
当企业选择一对一小班模式时,就意味着商业模式不健康无法持续。
当企业选择算法自适应模式时,因为学习过程依赖学员的自觉和缺少人的监督和沟通,学习效果就大打折扣。
行业的未来
在线教育虽热,但没有几家是高质量盈利的。
流利说的故事很好听,财报里有70%的毛利率但是整体盈利规模太小且亏损。而且营销成本里可能藏了很多日常运营的开支,唯一好看的70%的毛利率也可能有巨大的水分。
跟谁学顶着几十亿美金的市值,年营收规模也不过十几亿,毛利率就更低了,这个交易规模和收入放在淘宝店铺里面也排不上名次。
资本终会发现这个行业并没有那么赚钱,就和他们投过的其他风口行业一样。
但即使这样,并不意味着在线教育是没有前途的,在城市化不断进行的过程中,优秀教育资源持续向大城市集中,教育差距不断扩大。
无论如何,在线教育实实在在地解决了优质教学资源跨地域分配的问题。
也许在不久的未来,小县城的学生能享受到最好的教育资源也就是在线教育。
很多人不能理解这种差异,就像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拼多多的低质量商品能够畅销一样。
对很多人而言,拼多多商品相比于用户能接触到的线下商品而言,还真就是物美价廉;而对另一些人而言,相比于线下公立教育的普通老师,在线教育虽然有诸多不便,但是依旧是最优选择。
另一方面,在线教育能提供的服务也在快速的迭代,我们想象一个场景——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线上化,学生做完一套试卷做完之后,系统自动生成一套试卷讲解视频和下一步的学习规划。辅导老师可以根据系统的要求,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合适的服务。学习课程不再是统一的一套,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目标制定。普通学校的老师也认可这样的教学服务比自己的的教学更好,而愿意只承担督学和答疑的工作。
在这样一个场景中,这个产品背后一定有一套复杂且高效的系统,通过整合碎片化的资源形成个性化的服务。在这个系统中,有一些工作需要人来做,有一些工作需要算法承担。在系统的调配下,每个人的工作都可以最大化的发挥价值,企业规划化的诉求和用户个性化的需求可以完美融合,在线教育的规模经济也将实现。
这里面需要业务的颠覆式创新,也需要政策的配合,希望这样的未来尽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