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主首先解读黄峥这个人,然后会阐述商业模式,涉及到电商转型大战;拼多多为什么会崛起,其实只有三个重要因素;最后,重点阐述拼多多未来三年可能值多少钱?一起来文中看看~
最近拼多多很火,笔者的几个圈子特别明显。
电商圈的朋友,基本大跌眼镜,电商领域居然还能杀出一个百亿美金的独角兽,而且还是不到三年时间实现。
媒体圈的朋友,基本都在批评拼多多,很少看到媒体人如此统一阵线,特别在上市后的几天,排山倒海一浪高过一浪,拼多多股价终于破发了。
投资圈的朋友,分析师报告一篇一篇的出,基金经理的问题一个一个的问,拼多多未来怎么样?什么时候可以入手?
终于忍不住问媒体朋友要了拼多多的招股书,写篇专业一点解读文章,主要给投资圈的朋友做参考。
梁宁写了一篇《拼多多为什么崛起》是目前市场上面对于拼多多的解读和研究最深刻的一次。在中国,真正操盘过B2B2C电商平台的不会超100人;而操盘过B2B2C电商平台与白牌商品孵化的,可能只有小几十人,而笔者就是其中之一。而且拼多多战略思路与一些玩法,我大多实践过,有的甚至是首创者。笔者会从运营实战角度来解读拼多多的过去与未来。
本文首先解读黄峥这个人,然后会阐述商业模式,涉及到电商转型大战;拼多多为什么会崛起,其实只有三个重要因素;最后,重点阐述拼多多未来三年可能值多少钱?
一、解读人:黄峥、投资人、高管团队
做投资分析企业基本面,核心之一是看人,特别是领头人与高管团队。
黄峥这个人,不喜欢混圈子,访谈讲话也少,笔者找了最近三篇比较有代表性的黄峥讲话。其一是财经名记小晚采访《对话拼多多黄峥:他们建帝国、争地盘,我要错位竞争》,其二是6月30日招股书的《拼多多CEO黄峥致股东的一封信》,其三是7月31日《拼多多媒体沟通会黄峥讲话》。
大致可以描绘出黄峥一个大概轮廓:
业务理解深刻:拼多多在一个看似没有机会的饱和领域(电商领域)找到了新的商业突破,这个超出几乎所有人的想象,包括阿里与京东。
洞察本质的能力:黄峥与巴菲特吃了一顿饭最大的感悟:相信简单与常识的力量,用常识来判断做决策。
重视价值观导向。黄峥核心做两件事,其一是负责给公司输入价值观和文化,以及为员工树立人生理想。这也说明黄铮有哲学功底,应该研究过宗教。在招股书致股东信上,大篇幅阐述拼多多核心价值观:本分。
通过讲话访谈解读人,是见仁见智,各有看法,此时可以看看其身边人做辅助参考。
四大天使投资人:
拼多多四大天使投资人也是黄峥的朋友:网易丁磊、顺丰王卫、步步高创始人段永平和淘宝创始人孙彤宇。能集齐4位大佬加持,还能成为朋友,黄铮肯定就不是一般人。
段永平,这是一个世外高人,江湖称之为“段菲特”,价值投资的坚定信仰者。拼多多黄峥说自己是段永平的第四个徒弟,另外三个徒弟,都是段永平在步步高培养起来的:OPPO的陈明永、vivo的沈炜,以及步步高教育的金志江。
有网友在博客中问他对拼多多的看法,段永平说:
我还没用过拼多多,但我对黄峥有很高的信任度! 给他10年时间,大家会看到他们厉害的地方的。
豪华董事会:腾讯投资管理合伙人林海峰、高榕资本合伙人张震为拼多多董事,百度副董事长陆奇为非执行董事成员兼薪酬委员会主席,红杉合伙人沈南鹏为非独立董事。
为什么黄峥身边能够聚齐这么多业界大佬?
结论:黄峥是牛人,而且不是一般的牛人,是能改变商业格局的牛人。
二、解读商业模式:新电商平台
招股书讲拼多多是一家高速增长的“新电商”平台,旨在为买家提供物美价廉的商品和充满乐趣的互动式购物体验。
那么“新电商”平台是什么样子?
拼多多新电商即“社交+电商”模式,首创“拼单”方式,将线上购物转换成一种动态社交体验。买家既能在平台上浏览各类商品,也能在平台上与社交好友互动。
按照招股书介绍,拼多多“新电商”具备以下四大特点,解读一下:
其一、支持即时购物:由PC端购物转变为移动端购物。
其二、深化对用户的理解:由“关键词”搜索商品转变为“人工智能“推荐商品。
这个转变也很正常,移动电商时代,淘宝是先行者,千人千面,智能推荐商品。以前PC电商时代是“人找货”,常用两种找货方式:关键词搜索与分类导航。现在移动电商时代是“货找人”,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智能推荐合适商品,用户会越来越有兴趣,类似今日头条。
其三、结合社交元素:由“个人独享式”购物转变为“社交分享式”购物。
传统电商是“个人独享式“购物,比如:淘宝、京东;新电商是“社交分享式”购物,这是拼多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流量产生裂变,成立两年用户破2亿。
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用户为什么愿意分享?
拼多多告诉了答案:商品超级实惠(拼单砍价)+分享有趣(砍价免费拿)。即使告诉了方法,很多人也玩不好”社交分享式“购物,还需对商业的深度理解,人性的洞察,平台产品设计等综合能力。
其四、升级供应链管理:由“B2C”供应链转变为“C2B+B2C”供应链。
“B2C”供应链,是现货模式,零售商备好现货,消费者即时性购买。“C2B”供应链,是期货模式,消费者计划性购买,然后零售商组织供应商品。
两种模式各有优劣,“B2C”供应链+“C2B”供应链,期货模式与现货模式相互融合,当“1+1>2“,会发挥巨大威力。期货模式与现货模式相互融合,主要是解决“B2C”供应链的两个痛点:买手问题与库存问题,会大幅提高供销链的整体效率。
《财经》记者小晚采访文章中,黄峥说过一句很重要的话:
供应链升级将是我们很长时间内的战略重点,拼多多的最终模式是使得上游能做批量定制化生产,但我们现在对上游的投入和整个产业链的赋能都太弱了。
综合以上四个特点,拼多多讲的“新电商“平台是 “C2B电商平台”,这是渠道电商的终极模式。
中国经济改革的主线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商业的大机会也在供给侧改革,阿里在电商领域无论理论还是行动上都是先行者。
C2B(Customers to Business,即企业按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的概念,最早是2008年马云提出来的,而且是电商行业未来发展的终极判断。
阿里参谋长曾鸣是理论的诠释者,2012年在哈佛商学院撰文“C2B:互联网时代的新商业模式”,详细讲解C2B模式。
第一种趋势是互联网技术对商业的渗透,第二种趋势是柔性化生产加速,第三种趋势是巨型网络零售平台的出现,第四种趋势是社会化协作的供应链。四种趋势合力形成一个“C2B”链条,即“消费者→零售商→批发商→生产商(品牌商)→供应商”,与工业化大生产时代相反。
据记者采访了解:曾鸣特别强调两个关键词,一是C2B,二是SNS。未来阿里的身份与标签要发生变化,不再是B2B、B2C、C2C等,而是“C2B+SNS”。
阿里C2B实践:2012年上线天猫预售C2B频道,这是一个重要的尝试;聚划算启动C2B战略,推出大规模定制产品平台-聚定制,聚焦家居与家电品类。
2017年5月的阿里巴巴供应链开放日活动中,曾鸣表示:C2B在某些行业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整体上C2B还是一个离我们比较遥远的目标。接下来的2018年到2023年这五年,基于这个基础,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叫S2b(Supply chain platformTo business, 即服务于中小企业的供应链平台)。
一句话总结:马云等待了10年,阿里没把C2B模式做出来。
电商终极模式:C2B电商平台,只有操盘过B2B2C平台模式的从业者才会去研究,真正懂的人很少。笔者当年有整体规划过C2B平台,并做过部分实践,分享一下个人观点:构建C2B电商平台的三个核心标准。
其一,人:由“个人独享式”购物转变为“社交分享式”购物。
传统电商是“个人独享式”购物,比如:京东与淘宝。“社交分享式”购物,最重要的一点是:能够快速聚合人,消费者可以向供应商要利益,是典型的C2B思维。
从产品设计角度,售前分享与售后分享都能够聚合人,拼多多目前很多设计都是聚焦于售前分享,比如:拼单砍价。“社交分享式”购物,能够产生流量裂变,解决电商平台一个核心痛点:流量成本高的问题。
其二,货:B2C供应链与C2B供应链的融合。
两种供应链融合,本质上是期货与现货模式的融合,关键点在前端:需要按照商品销售全生命周期做设计。
新品期用期货预售方式,测试新品的畅销程度,可预估下一步大概销量,理想状态下可用人工智能进行选品及预估销量;
正常销售期用现货方式和期货方式,采用人工智能+直觉经验进行波段销售,库存压力比以前要小很多;
换季期(时尚用品)或临期阶段(快消品),快速处理库存。
B2C供应链与C2B供应链的融合,解决商家两个核心痛点:买手问题与库存问题。
其三,场:以“商品为中心”的导购转变为以“人为中心”的导购。
以商品为中心的导购,是“人找货”,常用两种找货方式:关键词搜索与分类导航。
网站浏览路径设计(类似动线设计),会突出搜索框与类目分类导购,首页会有大量的商品分类导购设计。以人为中心的导购,是“人以群分“+“货找人”,弱化了搜索框与类目分类导购,重点突出两个:专业导购社群(比如:网红直播、达人导购,设计师推荐等)与商品智能推荐(类似今日头条的信息推送)。
可以解决消费者一个核心痛点:找到合适商品,效率更高,而且购物更有趣。
阿里为什么没有完全进化到C2B模式,核心的原因之一:缺少社交分享。黄峥正在把拼多多逐步进化到C2B模式,未来三年会很清晰。阿里与拼多多,必有一场大战!
四、解读运营策略:拼多多为什么会崛起
拼多多能够崛起,绝对不是吃瓜群众说卖假货这个原因,能够成功在美国上市,而且还估值200多亿美金,其中必有道理。
梁宁写过一篇《拼多多崛起》,分析的挺好,是解读拼多多最有深度的文章之一,笔者做为电商实践者,在此基础上做一些补充分析。
拼多多为什么崛起?
三个核心关键词:“2015年”、“全网最低价”、“流量裂变”
“2015年”
2015年3月,盒马正式成立,创始团队共有7人,之后增加到18人,不知是否效仿阿里当年创业的“十八罗汉”,幕后操盘人是从京东离职的侯毅与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盒马的模式,是线上线下融合,基于实体门店的移动电商,一种针对纯电商的全新打法。
2015年5月,张勇就任阿里集团CEO,开始为阿里的未来布局。2015年的北京年会上,马云将国际化、农村电商、大数据云计算定为集团未来5~10年的三大战略。阿里很乐观,没有C2B战略,没有新零售战略。
2015年5月开始,拼好货与拼多多先后正式上线,拼好货是定位生鲜电商,自营商品,电商团队操盘,注重后端供应链。拼多多是供应商入驻、物流第三方合作的B2B2C平台模式,游戏公司CEO操盘,擅长前端流量玩法。拼好货尝试过C2B的玩法,也尝试过O2O玩法,做了前置仓拼拼小站加盟。黄铮在努力寻找打破电商巨头的方法,大胆假设,快速试错。
2015年11月,京东集团发布公告,年底停止提供C2C模式(拍拍网)的电子商务平台服务。拍拍网的关闭,意味着淘宝网未来没有竞争对手,京东专注对标天猫。
2015年,电商巨头们以为格局已定,但潜伏着危机,对破局者意味着机会。
2015年,笔者也是亲历者,讲讲个人的观察吧!
2015年阿里比较乐观,马云在阿里组织部讲过最大的收获是战略清晰了。但是张勇感受到了危机,非常了不起。2015年提前布局了盒马,而且在2016年公开讲过:
全面拥抱线下,以前的电商模式讲退出舞台。
不过很少人听懂,笔者特意写了文章发动实体零售做O2O全渠道模式。
2015年刘强东重点在处理高管问题:本土派与洋务派的内耗,占据了国内电商的第二把交椅。尽管也做了O2O,但还是没看清楚电商的未来。刘强东强在战术实施,弱在战略洞察,对阿里总是采用跟随战略,包括新零售。
2015年的拼多多,走了另外一条路,专注于C2B拼团的第三方社交电商平台。拼多多的运气确实好,2016年与2017年,电商巨头都开始重视新零售,重视实体零售的改造,没有巨头的阻挡,拼多多开始飞奔起来。
如果有人按照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的写法,讲讲2015年电商对未来的影响,也一定很有意思,时势造英雄。
“全网最低价”:
重点看两个数据:
其一是客单价,黄铮2018年回答财经杂志记者讲过客单价数据:从早期的十多块上升到了四五十块。
其二是买家年度购买次数17.6次,招股书披露2017年43亿笔订单,2.448亿活跃买家,2017年买家平均购买次数17.6次。
买家购买次数超过京东一倍,能反应拼多多的重要价值:回头客多。
拼多多为什么吸引回头客?
这个答案就是全网最低价,是拼多多切入市场的重点战略工程!
拼多多对活动商品,做了严格规定,基本底线要求:全网最低价。所以才有低成本拉新,高转化率,回头客多等良好的运营数据。
笔者为什么知道?
因为我是全网最低价的开山鼻祖,早在2013年就实施过,效果非常好。当时是为了融资深创投,想看网站真实运营数据,临时带队打了一仗,按照守正出奇的原则,把全网最低价做为突破口,假想敌是淘宝,重新招商做频道到广告投放实施一个月完成。
全网最低价,贵了赔2倍,我们对标的就是淘宝。这个活动实施了一个月,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数据是流量成本极低。在腾讯广点通投放,我们的测试数据十万级别流量可以做到0.3元以下,如果放开来做百万级别流量可以在0.3元左右(广点通0.3元就是起步价)。腾讯广点通的客户经理告知,他们重点扶持的广点通样本美丽说,平均点击成本都是0.5元左右(优秀级别)。
全网最低价,拼多多做的比较隐性,很多专家也不知道,但消费者能感受到真的实惠。
这是个战略动作,从供应链与内容呈现上做文章,例如:
工厂淡季:中小型工厂淡季没订单,而且要养工人,所以这个痛点导致工厂愿意供应超低价,甚至是低于成本的价格。
与京东比价:部分标品直接对比京东的价格,比如:3C产品的部分名牌商品,比JD便宜100元。
笔者的核心观点:内容做的好,流量成本就低;拼多多内容做的好,所以才能流量裂变。全网最低价,是拼多多切入市场的核心战略。
“流量裂变”:
流量裂变,人人都想,为什么拼多多发展如此快速?
除了全网最低价战略以外,拼多多开创了一种创新的“拼单”模式。拼单会享受更优惠的价格,但只有拼单成功,该订单才会被确认。
全网最低价+“拼单”模式,让一部分用户愿意分享,而且是熟人关系的圈子,特别是微信的亲朋好友社群。这个模式,适合所有人群,并非所谓的“五环外人群”。只是当下拼多多的供应链,更适合从“五环外人群”切入。另外还有砍价免费拿,天天领现金,是非常好玩的流量裂变方式。
还有一点,不能忽视微信对拼多多的支持。黄峥曾说:
“通过微信上创造一个分享场景,是拼多多早期崛起的重要原因。”
拼多多为什么崛起?
归因来讲,主要三个因素:2015年电商转型趋势,全网最低价战略构建了好内容,拼团模式导致了流量裂变。顺大势+好内容+流量裂变,拼多多崛起的三板斧。
五、拼多多未来三年会怎么样?
先看拼多多前两年,再看未来三年。
以下是根据美国SEC网站披露的拼多多招股书整理的相关数据:
销量多,订单多,用户多:拼多多2018年Q1成交金额662亿人民币(106亿美元),2017年全年成交金额为1412亿元人民币(226亿美元)。2017年全年和2018年Q1,拼多多总订单量分别为43亿单和17亿单。拼多多截至2018年3月31日的12个月中的年活跃用户达到2.95亿,单季用户增长5000万。
活跃商家居然超100万:截至2018年3月31日,拼多多平台活跃商户数量超过100万家,为客户提供全品类商品。
高速发展亏损还这么少:拼多多2016年收入为5.05亿元人民币,2017年全年收入为17.44亿元人民币,2016年和2017年分别发生2.92亿元人民币和5.25亿元人民币净亏损。
人均产值相当高:截至2017年12月31日,拼多多公司共有1159名员工,平均年龄26岁,人均年支撑370万个订单。
拼多多前两年的数据,简直是逆天,太TM的好了!对于一级市场的投资人来讲,遇到优秀的创业者,又遇到电商转型的好时机,黄铮的业务操盘能力也很强,拼多多的数据又超级好,这样的投资标的肯定是抢着要。
拼多多上市了,市值200亿美金,未来3年还值得投资吗?
最近唱衰拼多多的消息特别多,二级市场的基金公司朋友想听听笔者的看法。笔者认为未来三年电商格局:老大与老二开战,老三老四遭殃。以市值衡量,未来三年老大是阿里,老二是拼多多,老三是京东,老四是唯品会。
我的个人观点,未来三年应该重仓拼多多!
段永平的观点:以十年维度看,拼多多目前的价格应该是白菜价!
只是十年太长,未来三年才是重点,必须经历一场电商转型大战。
电商转型大战
电商巨头的转型大战,始于2015年。
电商巨头商业模式面临迭代,有两个转型方向:
其一是C2B模式,以消费者为中心的电商平台,比如:拼多多正在努力的方向。
其二是O2O全渠道模式,线上线下融合,实体零售与电商融合,笔者定义为:基于实体终端的区域电商(此处深度理解很重要)。
早知早觉者,阿里与拼多多。阿里在C2B与O2O全渠道方向,一直在实践探索。2015年初成立盒马,2016年打造成功,最终马云发动新零售,这是一个比C2B更有前途的战略思想,因为整合了线下实体零售。2015年,黄峥成立了拼好货与拼多多,一个自营电商,一个平台电商,聚焦C2B拼货的社交电商。
晚知晚觉者,京东。2015年京东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关闭拍拍网,从此淘宝网没有任何对手了,这是刘强东极其错误的战略决策!之后刘强东在战略转型上紧跟阿里,2017年初京东大转型,从零售电商转型为电商基础服务商,更强调技术与电商服务。2018年京东投资人高瓴资本张磊在二级市场抛售京东,大资金入股阿里,说明京东未来几年有点让人担忧!
不知不觉者,唯品会。唯品会2017年尝试过新零售,但没什么进展,笔者问过其内部人士,一顿叹气摇头,说其没搞明白怎么玩线上线下融合。到了2018年,唯品会想转型社交电商,搞了唯品仓做分销。
随着2018年拼多多上市,电商转型大战第一个阶段结束。获胜方:阿里与拼多多;落败方:京东与唯品会。
有的电商专家不认为拼多多能对阿里造成多大威胁,最多就是对标聚划算团购,顶多几百亿美金市值。
笔者觉得黄峥应该有更大的雄心,过去两年是拼多多1.0版,有对标聚划算的影子。未来三年是拼多多2.0版,对标聚划算与淘宝,方向是做好C2B模式。进展顺利的话,未来第三年进入到拼多多3.0版,方向是做好C2B+O2O,也会深入到新零售。
几亿用户,百万活跃商家,拼多多不会浪费这些资源,仅仅做一个拼团网站。
未来三年电商转型大战,边走边看吧!
拼多多的核心问题
(1)发货罚款问题
笔者特意了解规则,拼多多成团48小时必须发货,否则延时发货罚款每单3元,缺货罚款每单5元,拼多多无需消费者投诉,平台主动罚款。淘宝延时发货,是罚款商品价格30%,需要消费者主动投诉,平台被动罚款。
两种惩罚机制都没问题,都是为了用户体验更好,拼多多依据物流信息判断,更加严格,淘宝需要消费者主动投诉,相对柔和。
为什么有些商家会因为发货问题被大量罚款?
主要是商家为了上活动,报了很高的库存(比如:实际备货只有60%),结果上了活动销售告罄,还有40%的商品48小时发不出货,就冒险搞虚假发货,虚假发货是重罚,最高每单40元,而且超过30%虚假订单会加倍惩罚。拼多多活动销量高,规则执行严格,中小商家冒险虚报库存,从而导致平台与部分商家的零供矛盾。
坊间说拼多多的盈利模式之一是靠罚款,那是商家愤愤不平的说辞,所有罚款都会返给消费者50年无门槛优惠券。这个商家活动虚报库存现象,深入研究也引申了一个运营问题:留给口子,库存少也可以上活动。
(2)假货与山寨问题
一些商家经常去拼多多公司维权,核心原因是假货罚款问题。
拼多多的规则:假一罚十,发现一个疑似假货,历史订单累计罚款十倍,设计思想是假货必须重罚,所以拼多多真正假货(假品牌)是不多的。但是平台如何判断假货是个难题,拼多多目前也没真正解决好,所以出现了很多纠纷。
山寨品牌(仿冒)确实有,而且能误导消费者,这是侵犯知识产权的问题。基本知识分子对此深恶痛绝,媒体为什么对拼多多的批评一致性,这才是根本原因。
所谓有组织性的针对拼多多,如果没有侵犯知识产权这个问题,媒体也不可能一边倒的批评拼多多。中国媒体舆论力量还是很大的,导致拼多多市值破发,中国政府对拼多多的加强监管。
客观来讲,品牌山寨问题,只要搞的不太恶心(故意误导消费者),对拼多多的业绩影响并不大,因为中国消费者有需求,一部分人爱面子又要低价商品。
拼多多怎么解决品牌山寨问题?
笔者认为很简单,关于山寨品牌是否侵犯知识产权,交给双方与法院。拼多多平台的责任,就是告知消费者山寨品牌非正品,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3)商品质量问题
这个才是拼多多的核心问题,也是未来的致命问题,担心劣币驱逐良币。拼多多目前没有评分体系,商家评分与商品评分都没有,或者是没有显示出来。目前判断商品是否好,主要是看销量与评价。
但是拼多多对刷单的监管落后淘宝很多,刷销量刷评价会误导消费者,所幸拼多多目前推崇低价商品,核心人群是“五环外“消费人群,综合来讲,商品还是有一定的性价比。
拼多多当下做的最有价值事情:精准扶贫,帮助中国中小制造企业,把商品卖给中低收入家庭或个体户从业者。这个事情,淘宝必定也会大力来做,会直接竞争。拼多多若不改进,同样帮助中小工厂卖白牌商品,淘宝会后来居上,因为购物更让消费者放心。
拼多多当下的问题,主要有三个:
一个是媒体人关心的知识产权山寨问题;
一个是商家关心的假货判定问题;
一个是消费者关心的商品质量问题。
关键在于如何解决。
拼多多未来三年估值:拼多多创始人黄峥在接受央视财经采访时透露,拼多多未来希望的发展方向就是实惠与乐趣相结合,形象一点的比喻——做一个“Costco和迪士尼的结合体”。
有朋友不太相信拼多多是COSTCO,因为现在有一百万商家入驻。黄铮其实没讲错,拼多多是实惠与乐趣相结合。实惠,少而精的商品,COSTCO是代表,乐趣,大而全的商品,无所不有的淘宝是代表。其实,笔者认为拼多多更像是一个“COSTCO+淘宝的结合体“。
拼多多未来三年,对标聚划算+淘宝,与阿里必有一场大战。
关于拼多多估值,可以估算一下未来三年的GMV与收入。
未来三年(2020年),阿里的年度活跃买家超7亿(现在5.52亿),拼多多的年度活跃买家超5亿(现在2.9亿)。
按照财报数据:2018年1Q拼多多平均每位活跃买家的年度消费支出为673.9元,而阿里的数据是8731.9元。未来三年(2020年),拼多多平均每位活跃买家的年度消费支出超过2000元,这个概率非常大。
未来三年(2020年),拼多多GMV超过一万亿RMB是大概率。按照1万亿GMV的3%预测收入,拼多多2020年就至少是300亿RMB的营业收入。
以上数据预测,属于保守的粗略估计,假设阿里进行了有效的制衡。
近期可看拼多多2018年第三个季度,GMV是否超过1000亿RMB,2018财年GMV是否会到4000亿RMB。
拼多多未来三年500亿美金市值是大概率,搞不好冲到千亿美金也是可能的,总之现在重仓拼多多(目前市值200亿美金),机会远远大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