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的增长,销售市场的「长尾」现象将愈加明显,服务于所有人的大众消费品将会被迅速分化,服务于小众需求的小众品牌将成为商业市场下一个经济爆发点。
这是个呼唤个性的时代,近年来,由于中产阶级的迅速崛起,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崛起,个性化的消费趋势逐渐涌现,这个新兴消费群体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功能化产品,他们有着更高的审美能力、更个性化的需求,他们追求新鲜、追求独特,追求原创、追求设计感,追求个性定制。
相比于同质化、大众化的产品,他们更渴望通过小众化、有调性的品牌来突出自己的独特品味,彰显自己的内在性格。
随着这股消费势力的增长,销售市场的「长尾」现象将愈加明显,服务于所有人的大众消费品将会被迅速分化,服务于小众需求的小众品牌将成为商业市场下一个经济爆发点。
产品不可能卖给每一个人
网易严选和拼多多的蹿红说明,产品不可能卖给每一个人。
其实,当前的商业模式都是在为圈层服务、为折叠社会服务。
对于创业者来说,这意味着庞大的创新机会,每件商品都可能从消费者的年龄、收入、审美等十几个维度形成新模型,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产品都起码有数十个中小品牌从中崛起的可能。
小众品牌崛起背景
小众品牌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随着消费水平的提升、产品的增多导致消费者面临选择困境;
另一方面,面对新兴消费群体更高的审美能力,市场需要更多有个性的小众化产品来满足消费者的自我展示需求。
移动互联网发展的今天,消费者面临选择大爆炸
2005年,美国的竞争战略之父托马斯·弗里德曼说:
「世界是平的」,那时是PC互联网正在发展的时代。
再后来,移动互联网来了,2016年「逻辑思维」跨年演讲,罗胖说:
「这个世界正在飞速逃离你的理解范围,互联网刚起来的时候,我们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认知——世界会是平的,我们以为互联网作为一种全新的交流工具,它会把整个社会像一碗鸡蛋一样,慢慢地越搅越匀,大家会共享信息、价值观、观念和认知。但是十几年过去,我们发现,世界是碎的。」
如今,网络上提供的信息数量已经远远超出我们大脑可以接受的范围,最近几十年里,商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乎每个类别可选择的产品数量都有了出人意料的增长,我们面临「选择的暴力」。
选择的增多并不总是给我们带来便利,面对线上庞大的产品库,购物的效率开始降低,我们经常会为了找一件商品花上几个小时,甚至几天的时间来搜索、筛选、对比评价等等,而且还面临选择失误退货的风险,我们为购物所付出的时间成本越来越高。
互联网将用户从「孤岛」变成「群岛」
管理哲学博士焦涌先生在《小众时代》中写道:
「在互联网时代,日常生活中本就有着不同需求、不同爱好的人群可以很容易地通过网络与志同道合之人联系、聚集在一起。在小众的圈子里,用户很容易搜索到自己需要的信息,找到属于自己的领域,这些都直接推动着小众群体的发展扩大。」
互联网让小众背后也同样拥有了庞大的用户基数,不仅如此,小众人群在欣喜找到同伴的同时,还产生了「优越感」,这是一种凌驾于市场需求之上的精神态度——我有的你没有,我了解的你不了解,我能感受到的你无法领会,我是「小众」,所以我骄傲。
随着小众群体的发展壮大,他们逐渐开始引领文化动态和消费趋势,诞生了很多新的市场需求,谁能够把握住这些小众需求,势必会在未来的商业竞争中占领决定性优势。
今天,通过定位在小众而获得成功的案例越来越多:专注于服务健身爱好者的KEEP,服务于记笔记爱好者的印象笔记,针对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的知识问答社区知乎。
在已经有百度知道、天涯问答、新浪爱问等成熟问答网站的情况下,知乎之所以能够脱颖而出,就是因为它定位的受众范围更「小」,目标用户群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年轻人,通过首批优秀的用户生产的高质量内容,成功吸引了更多的优秀用户加入,最终逐渐形成自己的社群文化。
豆瓣、网易云音乐,也都是在走「小众化」路线,服务小众人群,突出个性,形成独立的社群。
小众化的消费趋势对于中小企业而言是机会大于威胁的,因为这正说明「大鱼吃小鱼」的时代已经过去,「小鱼吃大鱼」的时代正在到来。
未来趋势是去中心化
正如硅谷精神教父、科技商业预言家凯文·凯利所预言的:「未来趋势是去中心化」。在互联网的生态系统里,分散的小众聚集起来不断冲击着逐渐陷落的中间市场。
Facebook的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2010年曾经说:
「如果一定要我预测的话,下一个爆发式成长的领域,就是小众经济。」
所以,当主流不再那么受市场欢迎的时候,企业的眼光要更多关注主流后面的「长尾」,把「小众」这个关键词读懂,读懂它背后的品类发展规律,挖掘小众群体的潜在需求,小众同样具备「鲸吞」大市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