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相比滴滴,Uber司机连乘客姓名、长相、去哪都不知道

原来,美国的Uber司机乘客信息,知道的这么少。

首先,为遇难者默哀,愿世界美好。

关于顺风车的事儿,你应该知道了吧…哎,真的是,为遇难女孩感到可惜。不久前,当我看到滴滴司机端App截图的时候,觉得有点惊讶。

为了促进司机活跃度,滴滴的App居然给乘客生成了标签,比如什么“知性美女”这样的。

这些标签,应该是根据包括“司机评论”在内等多种特征,自动生成的。

就像这样:

我们可以发现,很多评论真的非常流氓,比如什么“丝袜,想入非非”。这就自然让我想起了,曾经在国内输给滴滴的Uber。

那Uber的司机端App,是什么样的呢?

我在硅谷这边,经常坐Uber,毕竟是Uber老巢嘛。

有一次,我跟司机闲聊,才知道:原来,美国的Uber司机乘客信息,知道的这么少。

比如,你叫了一辆Uber,然后系统就会给Uber司机派单呗。

重点来了,在接单之前,Uber司机对你“一无所知”。

你的姓名:未知。

你的头像:未知。

你的性别:未知。

你的目的地:竟然还是未知!

派单的交互,就像下面这样:

Uber只会给司机显示乘客的评分,还有乘客当前位置。

只是,如果预计的行程时间,可能超过45分钟的话,Uber会告诉司机,这是一个Long Trip(长途)。

这完全是在保护乘客嘛!

反观滴滴司机,在收到派单的时候,系统可能把乘客的祖宗八代都交代清楚了,还知道你是不是大长腿。

于是,这就造成了滴滴的各种拒载、歧视不说,可能还有:引诱犯罪。

除了这个隐私保护,Uber还做了很多安全上的努力,似乎走在了业内的前面。

2015年秋,Uber率先在业界推出:“号码保护”功能,并逐渐在全球各国上线。

功能就是:司机看不到乘客的电话,只能通过拨打一个临时生成的号码,匿名联系乘客

15年9月Uber在印度上线“号码保护”

15年11月Uber在澳大利亚上线“号码保护”

而在几个月后,2015年的圣诞节,滴滴才跟上了Uber的步伐:“接驾专线”功能开始试运行,第二年才在全国铺开。

还有,在一部分国家,乘车时,Uber会给乘客一个SOS按钮,用来“一键求救”。Uber早在2015年2月就开始在印度上线:

Uber的一键报警介绍

而滴滴的“紧急求助”功能,则是拖到了2016年7月。

也正是在这一月,Uber正式退出中国市场,大舞台全部交给了滴滴。

其实,Uber这么重视乘客安全,各项功能频频发布,也是被逼出来的。

全球范围内,Uber早就被“安全问题”烦死了。

2014年末,Uber就在印度,陷入了司机“强奸”乘客的事件漩涡。

2016年2月,40岁的Uber司机Jason,枪杀7名乘客,更是震惊世界,成为了网约车第一凶杀犯。

就在这个月的前几天,根据最新美国CNN的统计,过去4年内,至少有103名美国Uber司机,对乘客发生过性侵行为,并有引起相关诉讼。

当然,不仅仅乘客有风险,司机也可能有危险。

去年5月,一位16岁的女孩,在美国伊利诺伊州,用刀捅死了一位Uber司机。最后原因被爆出:“随机杀人”。后来,Uber顺势推出了各类司机安全保险。

相比滴滴,我感觉Uber,就像是一个稍早进入社会的大哥,遇到的事情多一些,早一些,历练也就多了些。

Uber其实,都已经提前把“坑儿”踩好了。滴滴是不是可以参考下,那些Uber曾经面对过的问题,来防范未来呢?

不仅Uber,可能因为社会略发达的原因,美国的互联网公司,感觉提前帮中国竞品把可能遇到的好多弯路,走了一遍。。。

2016年百度“魏则西”事件曝光,医疗广告问题被全国关注,各部委展开调查。事后,百度盈利能力受到重挫。

而医疗广告的坑,Google早就踩过了。

早年,因为对医疗广告缺乏监管,谷歌最终被罚【五亿美元】,这也导致后来各IT巨头联合成立“医药监管体系”。而Google出事的那一年,是2009年,比百度早了7年。

对于Google罚款的公示

今年1月,因“导向错误”和“操作流量”,微博被迫下架“热搜”功能,有关部门责令整改。

而这个坑,facebook也早踩过了。

两年前,因为被指出其Trending(类似热搜)功能可能涉及人工干预,进而影响排名结果,带来误导偏差,facebook同样被推上风口。最终facebook也因此公开发表报告,调整产品。

显示在首页的“Trending”

这么看来,如果可以仔细研究竞品曾经踩过的坑,会不会对自己的成长有帮助呢?

在硅谷,各大互联网公司都有一类业务部门,叫做:某某“Integrity” 。直译过来,就是“正直”。

这些部门,通过各种技术和运营手段来对公司的产品走向进行把关,以防止公司跑偏,误入不“正直”的歧途。

可是,这些部门往往会对公司的核心KPI,产生最为直接的负面影响。

比如,你把更多的广告判定为:“不正直”的虚假广告,于是不投放这些广告,那公司的盈利肯定下降。

还有,你把更多的用户判定为:“不正直”的暴力账号,于是封号,那公司的活跃用户数肯定下降。

再比如,你把更多的专车司机判定为:“不正直”的潜在坏人,于是专车司机用户数就肯定下降。

这么来看,要是在硅谷,文章开头提到的司机端评价社交功能,因为明显涉嫌歧视和侵犯,还真有可能会被“Integrity”部门砍掉,或者至少进行一些优化过滤。

另外,这些“Integrity”部门,往往还都超级的巨大,员工很多,话语权也很大。你看,这些企业偏是不怕KPI降低,盈利受损呢。

Why?可能是因为,这个世界上,真的有比“钱”更重要的东西吧。

最后,愿滴滴重拾Integrity,知来者之可追。

后记

就在本文成文3天后,滴滴公布了最新的“阶段整改措施”,不仅下线个性化标签和评论功能,还和Uber类似地,将双方信息设定为“仅自己可见”,并使用了虚拟头像。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乘客  乘客词条  长相  长相词条  滴滴  滴滴词条  司机  司机词条  相比  相比词条  
热点

 本地生活O2O战略要领全解析

O2O是个大命题,从分类上来看可以分为本地生活服务和商品两类。而其中,包括餐饮、美容、电影、酒店等在内的本地服务领域,被认为是电商之后的又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展开)

热点

 苹果移动支付Apple Pay本...

【Martin导读】苹果的Apple Pay正式进入国内市场,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会不会颠覆现有的支付体系?不少人或许会说,毕竟银行的体量太大了,银行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