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如果你曾在纽约找过公寓,那么你一定会了解这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地狱般的折磨。
在经历了多方面的比较,忍受了磨磨唧唧的代理商,缴付了高额的中介费后,我真心觉得找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房子简直不要太开心。
除了一件事(很郁闷)。
我的房东跟我及合租的朋友交流的方式简直毫无逻辑。
不过值得高兴的是,我们中介公司设计的无能让我从中get√到很多值得学习的点,我很想跟你分享一下。
原则 1. 避免认知负荷
认知负荷是指在工作中、理解某种事情等过程中使用的脑力劳动总量。
如果你想让你的用户,在你设计的产品中跟你产生良好的互动,你作为产品设计师要做的就是降低用户的认知负荷,让他对你产品的认识过程尽可能地顺畅无阻力。
举个例子:我们公寓的垃圾处置室
在这个小小的房间里,足足贴了三大张纸条,每张纸条上都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要求,句式也特别复杂。
他们本意是想做什么?
给我们一个详细说明,能让我们能处理垃圾更加简单。
事实上达到的效果是什么?
把这件事弄的非常复杂,我根本没有看那些纸条(我就是简单地将垃圾和可回收垃圾分类丢放)。
他们应该做什么样的改变?
他们应该做作家庭功课把这个过程变得简单,并简化说明,没谁会愿意丢个垃圾前还得看个小说。
原则 2. 划重点
如果你有一个点希望用户能注意到的话,那么通常上我们会做一些小设计去引导用户去注意到那些重要的信息。
划重点是其中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它能够有效地帮用户将重要的信息和辅助信息区分开。
然而,如果划重点的方式没有统一规范,那么非但不能帮用户梳理信息,甚至会妨碍用户汲取重要的信息。
打个比方,加入你想完成一个超级艰巨的任务——真的读完垃圾处理室里的前三个纸条。好吧,下图就是你将要看到的……
他们的本意是做什么?
他们真的、真的希望能确保我们看到了这个说明的重点内容,因此采用了各种设计措施:字母大写、加粗、下划线、用两种颜色的荧光笔涂出重点。
事实上达到的效果是什么?
在一页纸上划太多重点,基本上等同于没有划重点。它呈现出来的效果杂乱无章,反而让用户去理解上面的内容更加困难。
他们应该做怎样的改变?
在简化垃圾处理流程,降低认知负荷,简化说明书之后,使用最多一种划重点的方法,优化信息的层级结构。
原则3:社会认同(Social Proof)
社会认同(Social Proof)是一种心理和社会现象,人们倾向于认为他人比自己更加了解所处的情况,他人的行为也总是合理和正确的。通俗来讲,就是从众心理,羊头效应。
很多广告中,产品公司会用其他用户的推荐来宣传他们的产品,这是社会认同(Social Proof)的一种方式。
如果有其他人使用过这个产品,且这个产品达到了他们的预期效果,那么我,作为一个同属性的潜在用户,这个产品一定也会满足我的需求。
然而我的公寓,试图利用社会认同(Social Proof),却没有达到他们预想的效果,并且弄巧成拙,让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跑偏了。
他们本意是想说什么?
吸烟会受到惩罚。
事实上他们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公寓的其他人在抽烟,而且大都规避了所谓的惩罚。
他们应该怎么优化这里的文案?
他们应该讲一下在这个公寓里有多少人是不抽烟的,让那些吸烟者觉得自己是个例,是不合群的。
其次,如果有人因为抽烟受到惩罚,那么还要强调一个事实:很不幸,我们还需要检查你的另一位室友(是否抽烟)。
最后,强调一下抽烟会对其他的房客会产生什么样的不好的影响, 强化这种行为的社会不认可性。
原则4:用户界面设计
每当用户确定如何执行某一动作时(即,我可以通过点击页面左上角公司的logo回到这个网站的主页),如果没有更好的理由,千万不要改变这种操作。
在某种情况下,用户界面设计所传达的信息足以强大到遮盖了你的文案信息。
再次把镜头转向我公寓里的洗衣房。
自打我住进这家公寓,大家都习惯于优先使用照片中最左边的那两台洗衣机。
因为它们离门最近,离垃圾桶最近(方便扔掉滤网里的棉絮),并且是大家进入这个房间里最先看到的洗衣机。
然而,最近我来洗衣房发现最左边的洗衣机基本都是空的,大家更多的会使用它们右边的那两台洗衣机。
提问:是什么原因驱动用户放弃了最方便的洗衣机不用,而去选择了第二方便的那两台洗衣机呢?
回答:因为我们——作为洗衣房的用户——潜意识里认为用户界面设计中“在一台机器上贴纸条 = 这台机器发声了故障”。
他们以为自己表达的是什么?
提醒我们洗衣后要把洗衣车带回去。
事实上他们表达出的信息时什么?
不用麻烦地去读这个纸条上写的是什么了,这台洗衣机出故障了。
他们应该做怎样的优化?
首先,减轻洗衣车的负担(提高洗衣车使用门槛,如两三件衣服就不要用洗衣车了)或者多买一些。
然后,把这个纸条贴在门上,或者贴在洗衣车的旁边,千万不要再贴在洗衣机上了。
无论何时,当你需要向别人传达某种信息时,时刻记住这几点原则,能够帮你更好地去理解用户的习惯与立场。
当然,我们公寓的经营者是很好的人。
请不要(因为这篇文章)不租房子给我了。:)
原文作者:Nick Rosener
作者介绍:麦肯锡(Digital McKinsey)的数据分析师和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