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 黑暗观察

纯虚构。文艺创作。

—————————————————————————————————————————————

黑暗观察就是以黑暗为观察对像的活动,而黑暗观察家就是观察黑暗的人,其中的佼佼者被尊称为“观察家”。 和观鸟、观鲸一样,观察黑暗也是一种兴趣爱好,只不过更加小众一些。虽然不被大部分人理解,有时候还成为被嘲笑的对像,但我们可以这样说,观察黑暗是一项低调温和与人无害的行为。最重要的是,和所有那些被我们称为爱好的事物一样,带给了热爱它的人乐趣和满足。 对于多数人来说,黑暗就是黑暗,除了无聊和恐怖,没有任何乐趣可言。但是在黑暗观察家的眼中,黑暗是丰富而让人沉迷的。黑暗是极具个性的存在,如果仔细观察,你会发现每片黑暗的颜色和质感都是不同的,黑暗观察圈子的基本共识“没有绝对相同的黑暗”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黑暗本身的不确定性就是黑暗观察这一小众爱好的乐趣之源。不同的环境产生不同的黑暗,同样的环境在不同的时刻产生的黑暗也不相同。阁楼的黑暗不同于卧室的黑暗,黄昏时的黑暗不同于黎明前的黑暗。恒久变化着的空间和时间让黑暗也处于永恒的变化中。这给了黑暗观察以“瞬时”和“孤独”的特质,大多数时候,你所体验到的黑暗只属于此时此地的你。因此,黑暗观察这一行为有时能让参与者获得一种伤感属性的审美体验。 所有涉及黑暗的场合,都不可回避地会牵扯到光明,黑暗观察也一样。在黑暗观察界,有一个被称为“光的陷阱”的命题,指的是在观察黑暗的时候,被光明所吸引,偏离了本来的观察对像——黑暗。可想而知,“光的陷阱”是初学黑暗观察的人所要面对的最大的困难,而对经验丰富的黑暗观察家,也要时刻警惕光明,因为光明有时会以意想不到的形式对黑暗造成干扰。“光的陷阱”是黑暗观察领域的永恒课题之一,每年都有数个分享会来交流降低光明影响的经验教训。来自德国的Herman von Reinhard医生在1913年发表的论文介绍了光明影响黑暗观察的23种主要方式,把一直以来以经验形式在黑暗观察者之间流传的知识进行了归纳整理,并对其中的10种现象进行了实验验证。这篇论文在纳粹统治时期被禁止,据说是因为戈培尔本人怕黑,厌恶和黑暗有关的研究。除非灯火通明,否则他不敢进卧室,哪怕是打开衣橱,他都要握着一把上了镗的**。 尽管还有争议,但是19世纪以来黑暗观察界的主流观点是观察黑暗绝不是逃避光明。黑暗和光明在本质上是一回事,一体两面,互为表里。中国的老子被认为是黑暗观察领域的先驱,二百年来一直有人试图证明道家最初是一个以阴阳图案为记号的黑暗观察者俱乐部。对于善于体会黑暗的乐趣的人来说,观察对像并不仅限于伸手不见五指的黑暗——灯下的影子,云遮住太阳造成的明暗变化,甚至低血糖时眼前的黑雾——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黑暗提供了无穷无尽的乐趣,到处都有值得品味的黑暗。这一切的产生都多亏了光。因此一个经验丰富的黑暗观察家往往也是也是一位关于光线的大师。 对于少数硬核黑暗追求者则没这么简单。这一类黑暗观察者以绝对黑暗为目标,力图完全排除光明的干扰。在古代,他们在没有月亮和星光的夜里钻进山洞。随着技术的进步,他们这一派人在当代终于可以建造尽可能接近绝对黑暗的场所。在接近北极圈的地方有数个这样的设施,它们往往深入地下,由复杂曲折的管道输送氧气,墙壁和地板都由吸光材料覆盖,在离核心暗室还有几百米的时候就没有任何照明了,使用者只能在无线电的引导下摸黑爬行前进。然而大部分黑暗观察者对这样的流派都不感兴趣,除了昂贵的建造和维护费用,主流观点认为这样的人工黑暗单调乏味,抹杀了黑暗本身的多样性。人们只是偶尔租用这样的房间来进行训练,或者“黑暗斑斓症”(注1)的患者会用这样单调的场所来找回对黑暗的平衡感。 黑暗观察者也会分享自己的观察体验和经验,这就涉及了如何描述黑暗的问题。直到20世纪初,并没有统一的黑暗标准,每个团体甚至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标准之间无法换算。前文提到的“伸手不见五指”就是一种通行于中国的黑暗衡量尺度,在英国有人用“黑羊”作为黑暗单位,在中东则多用和原油有关的词语来形容黑暗。这给不同地区的黑暗观察者交流造成了极大的麻烦。终于,在英国为世界制定标准的年代,一位名叫Timothy Philipps的英国工程师带着一张底片去了三一学院图书馆的地下室,抹黑洗出来一张照片,宣布这张照片描述的就是“零度黑暗”,是描述黑暗的基本单位。“零度黑暗”的倒数被称为“光通量”,也可以用来描述黑暗。这一说法得到了英国黑暗观察者圈子的认可,并被推广到全世界,于是我们现在才能听到诸如“0.7个零度黑暗”这样的表达。 黑暗观察者们基本上默默体验着黑暗的乐趣,湮没在历史之中,但他们中的有些人偶尔会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被推到历史的光明一侧。在新大陆的黑暗观察家中,有一个叫做托马斯的荷兰移民后裔,抱着制造出可控的黑暗的目的,对光源进行了广泛的实验,实验的衍生产品之一因为提供了稳定光源而被市场接受,于是托马斯·爱迪生就以电灯的发明者的身份被世人记住。还有一个叫做顾城的中国青年,参与了两次黑暗观察活动就再也没出现过了,应该是发现自己并不热衷这项活动,短暂的黑暗观察者经历被他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样的诗句记录了下来。 观察黑暗的行为最初是发生在人和自然之间的亲密行为,后来又融入了人和社会的互动。社会创造了无数黑暗黑暗观察家擅长躲入那些黑暗之中。可能是观察者的天性使然,也可能是黑暗塑造了观察者的行为,凡是参与黑暗观察活动的人,都有变得安静的倾向,起码在观察过程中是这样的。人们专注于黑暗的个性,专注于自己的感官,把视觉发挥到极致,并且调动听觉、嗅觉、皮肤的知觉来感受黑暗中不可视的部分。经常会有浅薄的人以为黑暗观察是适合幽会的场合,如果抱着这样的目的参与活动,他们很快就会发现自己在黑暗中无处遁形,黑暗不会掩护他们,黑暗暴露他们。更重要的是,对初学者来说,置身于压倒性的黑暗之中他们会发现自己身体里自远古时代就有的对黑暗的恐惧被唤醒了。黑暗放佛是“死”的化身,**和物欲,甚至心里放不下的执念都被“死”的力量所压抑。无论人们参与多少葬礼,都是面对别人的死亡,而初次参与黑暗观察的人们面对的是自己的死亡。经常有情侣在参与了黑暗观察活动后分手,也有决意赴死的人决定先活到明天。正因为黑暗观察的这一特征,前辈们从不为俱乐部设置加入门槛。黑暗自有决定,黑暗会区别“我们”和“他们”。 就像乌鸦因为通体黑色而被讨厌一样,黑暗观察者因为观察黑暗而被人嫌弃。批评的声音总是说黑暗观察家都是逃避主义者,他们脆弱,他们躲避光明,他们完美地避开了吸血鬼的优点而继承了吸血鬼的全部缺点。这样的恶毒攻击并不会招致黑暗观察界的反驳,只会促使他们逃向更深的黑暗。被问起来的时候,一位不具名的黑暗观察家说: “Find the fuck I give.”然后递给了提问者一张白纸。 注1.黑暗斑斓症:黑暗观察者中的偶发疾病。因为目睹了太多黑暗,被黑暗的多样性所迷惑,渐渐失去了对黑暗的感受能力。患者总是说自己再也看不到黑暗黑暗在患者眼中具有了鲜艳色彩。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 黑暗观察  黑暗  黑暗词条  观察  观察词条   黑暗观察词条  
热点

 细数中国网络文学的市场现状

网络文学,一直被视作大众文化中发展迅猛的中坚力量,并凭借它的种种特性,占领了大众心智。笔者通过分析网络文学的市场以及用户群体,发现网络文学以及相对应APP背后的...(展开)

热点

 调查人员称索尼被黑或为内鬼所为

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继续坚称朝鲜黑客侵入索尼影业公司的内部电脑并公布了大量信息,但是一些私人调查人员说,他们认为这次网络安全攻击是由索尼公司一名心怀不满的前员工...(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