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的劳动过程对用户的资金和作者的劳动时间都是浪费。在运营中早日脱离传统的手工劳动早日进化到人工智能是制胜的秘钥。
成天呆坐电脑前的你,工作越来越充实,给朋友推荐两个简历,帮别人对接两个合作,楼下取快递,接几个垃圾电话,写了一条微博发了一个朋友圈,感觉快到下班时间了,一看手机才下午2点,你又失落了,打开了得到或者分答开始为知识付费。
在你呆坐的同时,知识付费上的成百上千的网红们正在和知识付费平台的运营们讨论下期专栏出什么内容,热火朝天的输出逐字稿。他们挣得是辛苦钱。你在所谓的付费社群中为圈子付费在收缴虚荣心,你容易得多,比如分答。名人回复你,你转发就是建立浅表层关系的证明。像我们出入外表金碧辉煌的楼宇,与各类牛人谈笑风生一样,此类平等交流对话的权利是一种虚荣心的满足,尽管从那栋楼宇离开,与牛人挥手告别之后,你依然要投身拥挤的人潮,买一张地铁票,回到你的出租房,关灯吃面,眼泪默默留到腮边。
碎片化的社交网络切割了中国年轻人的生活,他们看起来并没有因为享受到宏利而愉悦,相反的他们在承受通货膨胀的时候,媒体都在鼓吹消费升级,他们一边排队买奶茶一边焦虑着如何赚更多的钱,而年长的一辈人们越来越不懂年轻人的焦虑,他们在离你加班方圆几百米开外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愉快的跳着广场舞。
压缩时空的知识产品无法丰富你贫瘠的精神世界
中国的填鸭式教育让每个人都没有自学能力。一本完整的书,你也要别人看完了讲给你。然后还一边为“如何3年内让自己年入百万”的内容一键付费。这个时代唯一稀缺的资源就是人类专注于自身的注意力,个性化的内容筛选和提取这个过程更重要。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必须要通过自己的大脑进行加工,才能将知识化为自己所有。
而知识付费产品里的精品内容,更像是你小学班主任对你说,生活里看看精英们向他们学习总会对生活又点盼头的。是什么支撑你走到今天?是我们对美好明天的憧憬,也许明天并没有憧憬的那么美好,没关系我们还可以憧憬后天,我们也必须这样做。
知识碎片化,绝对是反人类进步的。
你知道那些梗的来源有什么意义?不过是增加谈资罢了。增加谈资有什么意义,你不能和伟人谈笑风生的时候,只能在你同层级食物链的世界里插科打诨罢了。
人们放弃了探索的过程,失去了寻找本身的意义,也就是失去了成长及创新的可能性。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如同达尔文当年解刨人类尸体才发现血液循环一样。
首先整体知识付费市场较窄,无法普及到全国人民。因为他们还都在吐槽中国版深夜食堂和欢乐颂,或许不用走到二线城市,一线城市会有很多文化水平偏低的人群。就目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和普及程度以及经济投入来说增量不会太大,国民受教育程度会在很长时间内维持较低的水平。
由此可见,只有三分之一的用户较为满意。
对于知识付费产品平台来说营销已经高过了内容本身就是颓败的证明。人不可能总是像机器一样不断的保持一个速率做同样的事情。朋友圈里更看到一些言论如下“购买了好多付费内容,硬逼着自己听完看完,发现都是废话,购买的可能都无法退款,全部差评!”
内容创业或者知识付费要和阿里,京东这些平台方紧密挂钩,比如直播,视频这种形式的内容,结合度会更高。经久不衰如TED,讲者声情并茂更有感染力。现在线上零售的大平台方,裹挟着大量用户对品牌方颐指气使,如何跟平台方搞好关系深度合作,获得用户增量和固定消费额是知识付费本身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
开始运用人工智能,在教育赛道中远超传统教育才有突围优势
经历过知识付费企业,也认识很多做运营的伙伴,从他们口中对公司架构和内容运营有些了解。运营程度极重,比作大炼钢铁都不为过。一个20分钟的音频内容,至少需要经历20天的准备时间,从联系内容出产商(知识大咖)到梳理知识结构再到输出逐字稿。
人工智能将来能不能在这个领域有更大的用处呢?因为重复提问的问题也很多,学生时代,老师上课总会说:“这个题不是刚讲过吗?”所以人工智能对问题的分析,对内容的再整理分发,对用户重复提问的问题可不可以用一个打折的费用让他获取,而不是让他和作者同时去重复这个劳动过程,造成时间成本的浪费,重复的劳动过程对用户的资金和作者的劳动时间都是浪费。在运营中早日脱离传统的手工劳动早日进化到人工智能是制胜的秘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