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方向建议是:找准你擅长领域的细分市场;相同的理论更新案例与热点结合会更受欢迎。
当你早上睡到十二点,下午王者峡谷,晚上淘宝一条街,夜宵美团饭店,逛得手都酸了的时候,他们在坚持读书。在不同的付费平台输出自己的干货和妙语。当你每个月底看到工资入账的时候,平静而忐忑。平静的是信用卡真的可以还上了,忐忑的是一年没涨过薪水了的时候,他们的银行卡里有来自不同付费平台的收益分账入账。
咱们这些出入写字楼的打工白领们,公司给咱们最大的奖励,就是下个月给你涨工资,年底给你多发些奖金,那你和建筑工人、和端菜小妹,其实没什么本质上的区别。或许唯一的不同是假期方面,他们更具有专业属性,社会的需求量似乎比白领要大,而且月嫂行业薪水已经可以碾压一线城市的金融从业者。除了社会稀缺职位以外,有一种人当下也是收入飙升的主力军。这类人就是知识付费产品中的内容提供方——知识网红。
最贵的是平台资源和用户的时间
大环境下资本过热,都是靠头部流量带动内容生产,说内容为王,内容本质都是骗人的。现阶段都在抢网红。尤其是互联网时代,除了获得知识之外,人们似乎更青睐和自己兴趣中的偶像小范围互动。
现阶段付费产品逐渐社区化就是迎合人们的这个心理需求,在输出结构化知识的同时增加互动区:以下是各个知识付费平台变现效率对比:
可以简单看下各个领域的头部达人,分答小讲目前排名前五的是:三公子,种太阳,mr.hua,成甲和王昱珩。
按照上线时间相对比,去年上线两个月的知乎Live场均收入达8601元。开通满员参与后,已有6个Live主题下的听众超过1000名,其中用户「郦橙锦妖」的主讲Live「一起做一份惊艳的PPT」,单场收获最多听众达2178名,收入58,806元。
这些知识网红让人有一种食物链顶端的感觉,他们的特点统一,那就是擅于用上帝视角来看待事情,气质比你更稳,认知格局会变得很大,会展现出有种见过世面的样子,他们貌似一直走在社会食物链的上游,逐渐摆脱弱势群体。因为一个本质的原因就是他们在单位时间内的变现效率是你的十倍。
知识网红的江湖地位从哪来
“知识付费的核心力量是大城市的中产阶级及中产阶级预备军,但知识付费的市场需要扩大,就必须由北上广等大城市逐渐向二三线城市下沉,年龄由就业后三年的职场新人向更广的终身学习、生活服务、综合咨询发展。在大型城市,知识付费替代的是咨询公司和行业分享会;而在二三线城市,知识付费则会替代原有的机场读物、畅销技能书、区域性教育机构,这些都将会被更为落地的知识付费服务所取代。”
目前的得到、分答、知乎和喜马拉雅正是深耕知识付费领域的典型。
有人说现在知识经济不断的出现粪坑化,众多人会吸收不必要的二手知识,可是这个时代哪个人敢说自己不是造粪机器呢?就像创作,很多人有无限的创作热情,但是你不能说他有创作的才华。有的人确实经验丰富但是无法输出知识与粉丝互动,打情骂俏为自己赢得更多利润。
而在知识付费领域确实有些经验不丰富的,但是十分会拼凑知识深谙人类心理学的人日进斗金,比如每日读十几本心理学后来写出爆款文章的写手,靠一篇文章获得众人关注出版畅销书;有刚毕业的没有几年的人,在微博上大谈特谈职场经验如何过百万,其实真实身份就是入门级白领;也有人不断地看金融理财书籍,热衷于参加各类理财讲座的人经过理财知识的枪林弹雨之后最终成为了理财方面的专业讲师。其实他实际身份也并非理财科班出身……他们是……这里实在不方便透露真实姓名。但是这类人,一定是知识付费领域中的收益者。
另辟蹊径把自己火速包装成知识网红
好的商业模式一定会趋同,亟待开发的地方就是最有可能盈利的地方,从目前来看细分的小市场是没有被满足的,中等的新兴渠道因为请不动大咖一定会倾向与扶持中小咖,这就是你进击的渠道。只要用心做内容是有机会得到平台知识的。内容方向建议是:找准你擅长领域的细分市场;相同的理论更新案例与热点结合会更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