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家政服务O2O能否复制滴滴打车的奇迹?

当下,围绕人们衣、食、住、行、用等基本生活需求的创业项目已经发展起来,部分更逐渐成为BAT巨头们生态链条中的一部分,即被收购了。这类项目无不表现为具备刚需、使用高频次和大众化普适性的特征。

与此同时,一些使用频次较低,普适性较差的刚需性O2O服务领域也开始火起来。新一批创业项目冒出头来,成为下一个热点的有力争夺者。

以家政服务行业来说,其行业发展的特征注定了其未必能够像滴滴打车、大众点评等产品一样能够迅速走红,但是广大的从业者依然希望能够“复制”他们的奇迹,各家都用尽了各种技能,一方面在业务发展扩张过程中得到足量的资本的支撑,另一方面希望能够在短时间内从红海的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

在广州,活跃的市场环境下,有家政无忧、e家帮等本地家政服务O2O品牌,还有全国品牌的广州分站阿姨帮等多家竞争主体,市场竞争环境不可谓不激烈。从他们的发展模式可以看出,相当一部分品牌欲成为家政服务O2O行业的“滴滴快的”,不过这一“奇迹”真能如此容易实现吗?

主流家政服务O2O的模式特征

目前,主流的几家家政服务O2O公司,其业务发展模式基本上是通过高频次、门槛较低、客单数量较大的家政保洁业务入手,从业务流量层面,拉动其整体流量(包括其独立APP或者微信公众号为主要存在形态的产品和服务的流量)。

其次,为了在短时间内迅速形成规模流量,以达到数据匹配上的高效以及平台规模的层次,进而形成资源垄断的壁垒,大多数的平台都采取了优惠补贴政策来拓展业务,有的是向B端补贴,有的是向C端补贴,也有两方兼而有之的,就如当初的滴滴和快的模式一样。

目前的家政服务O2O公司,虽然都有一定的业务流量和流水,但大多没有实现盈利,部分更未有或未启用收费性的商业模式,全靠VC在维持整个业务的运作。其基本的运营逻辑是先平台后变现,通过资本的补贴或者助力支持,先短时间形成足够大的平台,其后再进行后续商业模式的设计和变现。

商业模式印证与业务扩张的关系

这几天,一篇文章在朋友圈中疯传,文中大意是当下多数的O2O企业之所以这么快地死亡,表面上是资金断裂使然,其本质原因都源自一个基本的战略失误,在商业模式未被验证前就迅速扩张,以至于将大量的资本用作规模的扩张,形成了一条长期需要资本供给的烧钱发展路线。在长期的红海竞争过程中,只要资本供应一出现问题,那些未有自我造血功能的项目,便如秋天的落叶一样,批量地倒下。

而这样的现象之所以大批量出现,一方面得益于资本市场的热度,或者说热钱的纵容,另一方面也是创始人无法按照商业的本质,精细化运作自己的创业项目,出现浮躁情绪的必然结果。与此同时,影响投资人和创始人的共同因素,或许就是我们能够感受到的,所谓的“成功错觉”,诸如之前一个相对成功案例所留下来的好像是妥妥的成功模式

而在家政服务O2O业务中,多数的创业项目都以“滴滴快的”模式为自己效仿和对位的所谓成功模式,进行疯狂的跟随和复制,面对投资人的说辞,面对消费者的说辞,面对事业伙伴的说辞,几乎都是以“滴滴快的”为榜样,然而,“滴滴快的”模式就那么容易复制?

成功不可复制,失败可以回避

滴滴快的”模式是典型的在商业模式未被验证之前就急速扩张,它可能失败也可能成功。然而它却成功了,这或许就是其拥有了诸多不可复制的因素,或者说独特的天时地利人和的环境。

看似成功了的“滴滴快的”模式,之所以走到今天,与BAT巨头布局移动支付市场,进行市场化教育这样的一个大背景分不开。巨头资本投入的是移动支付市场的教育工作,而滴滴快的只是这样一个刚需,以及解决这样一个刚需过程中顺便得益的一个项目。

而在外因方面,美国成熟模式Uber的步步紧逼,也从宏观上决定了国内的资本市场需要培育自己的独立品牌和平台,并且需要在短时间内形成资源的聚合和平台的整合,以实现“攘外必先安内”的战略布局。因此短时间内的资本补贴投入以及平台整合,就成为一种必须,也是必然。

此外,出行市场的市场需求刚性,以及普适性和高频属性,巨大的现金流等等特征,都再次决定了“滴滴快的”的被选择是一种必然。

以上三方面原因,其中,BAT移动支付的布局,以及Uber国际品牌的竞争威胁,是让滴滴和快的能够成功的首要原因,或者说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外因最终超过了滴滴快的本身的原因,最终导致了其所谓成功。这两方面的外因从市场规律上说是可遇不可求的。

滴滴快的”模式的成功是有其深层次的原因的,这些原因中,外部原因在某种程度已经超越了其自身动因,包括商业模式和逻辑,产品体验等业务和技术因素,因此其成功更多应该理解为一种偶然,一种不可复制的成功。

虽然其成长的模式,是典型的在商业模式未被验证的情况下就借助资本的力量急剧扩张,并且最终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和垄断的基本确立,却是一个典型的特例。发展道路重新被复制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资本寒冬背景下的生存法则

当下,所有的人都拿资本寒冬来说事儿,好像一切的失败的原因都可以被归结于此。然而,即便没有资本寒冬,在商业模式未被验证的情况下,盲目借助资本的外生力量,而不是自身的造血能力进行所谓的业务扩张,本身就不是一种健康的发展路径。何况,更多的创业项目所效仿和膜拜的“滴滴快的”模式又有太多的不可复制性,在其他的领域复制所谓“滴滴快的”借助资本烧钱形成规模优势和确立垄断地位的做法,成功的机率小之又小。

寒冬与否或许并不能决定一个优秀项目的生死,决定项目成败的更应该是其是否遵循了市场的发展规律,一种科学理性的规律。充斥着浮躁氛围的大环境,会让更多的畸形思维暂时占据上风,从而传递出更多错误的信号,让更多的飞蛾扑火现象发生,也造就了满地的尸首,令人毛骨悚然。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无论寒冬还是盛夏,在商业模式未被充分验证之前,进行急速的扩张都是一种不应该,寄望于资本用钱换回来的市场和业务规模,本身并不牢靠,更是危机重重。回归平常心,无论寒暑,能够在最小化规模体系下,充分验证自己商业模式的正确性,并且能够节制自己的扩张欲望,实现收支动态平衡前提下的健康发展路线,才是在季节变化的寒冬中屹立不倒的基本法则。

家政服务O2O需要2.0的发展模式

企图复制“滴滴快的”模式到家政服务行业,几乎是不可能,一方面滴滴快的模式的本身不可复制,天时地利人和的不可复制性,另外一方面更多浮躁过后的,诸多未充分验证商业模式之前就盲目扩张的失败案例,从另一个侧面警示着家政服务O2O行业的从业者。

放弃1.0模式的发展路径,从价值回归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模式,升级发展模式到2.0版本,在乎本身商业模式价值的创造,而非一味寻求资本的助力和业务扩张,从永续经营一个长期市场的视角,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模式,或许才是此时此刻每一个从业者,包括创始人需要思考的问题。(完)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家政服务  家政服务词条  打车  打车词条  滴滴  滴滴词条  能否  能否词条  复制  复制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