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目前国内的企业里面,京东我认为是战略水平最高的,每一个时间节点,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先做什么,后做什么都十分清晰。腾讯的战略水平也不错,坚守着老二战术,不断高筑墙,最后形成了聚合效应,形成了巨大的壁垒。而百度则是让人看不太懂的文艺青年,充满了文艺气息,使产品显得更加人性化。但如果综合起来看,京东毕竟是在一个群雄并起的领域里面杀出的,面对的还是阿里系这样的垄断巨头,其战略水平,堪称大师。
如果说这里面一定有什么不一样的原因的话,那么我觉得就是,刘强东不是做互联网出身的。
内部消息,说刘强东爱说一句话,要做成事,别做对事。这似乎透露出了一个京东的价值观,做电商的普遍都是互联网出身或者电商出身,套路是个很重要的习惯,包括一些技术上优化上推广上的各种玩法,基本都是一个老师教的。烧钱都是一个烧法,死也都是一个死法,你想找个不一样死法的电商,还真是很难。这也就注定了,电商领域,基本没有神马有潜力的企业了。而唯品会的上市也说明了这一点,因为唯品会的老板,也并非互联网出身,在大家都喊着电商寒冬的时候,跌跌撞撞还是上去了。你说是偶然么?我说不是的。
刘强东在每个时间节点都做了正确的事情,这里有两个关键,一个是,在那个节点他知道该干什么。一个是,在那个节点他干掉了反对意见。融资这么多轮,刘强东还是有绝对的投票权,而且不对赌。这对于很多电商企业而言,遥不可及。做电商的心里都虚,巴不得把一堆投资弄进来然后搞一个类似我党的组织决定。然后招一票善于花钱不善于赚钱的业内人士,最后把自己烧的五内俱焚。京东的大师,就在于此。
很多人一路看衰京东过来,扩张类目的时候说扩张必死,自建物流的时候说自建必死,卖书的时候没说死,反正也不看好,现在卖车搞机票酒店了,又说不垂直必死,平台化了,又说平台必死,一路必死过来,京东还是活蹦乱跳。于是又发文了,业内人士高呼看不懂。你丫当然看不懂,看懂了,你不就赚钱了么?中国做电商的,大部分都懂电,却不懂商。
京东放弃实体连锁,是一个大举措,之后的营业,多半是老客户带起的。老客户发展到了瓶颈,就开始扩张类目,然后带新客户。没有广告的情况下,京东当年的发展速度依旧让现在到处“啥都有”之类的网站汗颜。而家电产品带来的高客单价高信任度和对自建物流的需求,给京东的发展实质上带来了坚实的基础。如果马云当年没有彷徨,说什么“绝对不做物流”,京东的今天不至于让马云如此心惊。当然,考虑到马云说话从来不算的惯例,也许当年是放的烟雾弹。
自建物流是京东品牌化的保证,而卖书,则是降低客单价,带流量和关联销售的不二法门,亚马逊这么起来的,当当这么起来的,甚至现在的快书包,大家都学会做书了。只不过当当做书贩子做习惯了,顺便被电商偶像马云忽悠了,做了两周的C2C平台,做倒了,然后又开始把自己平台化,以为可以成为一个小淘宝,遗憾的是,淘宝都商城了。
现在京东的战略业内又开始看不懂了,认为涉足酒店或者票务,是树敌太多。其实,这结合目前京东的广告来看,只不过是会员到了瓶颈后的又一次扩张。京东开始做传统广告实际上说明了一个信号,互联网高粘度人群的发掘已经差不多了,在扩张就要面相互联网低粘度的电视人群了。这个扩张基于京东的两个布局,一个是各地市的物流布局,一个是货到付款的能力,因为这些人粘度低,就算上网,也不太会摆弄网银,就算会网银,对网络也不太放心,能解决这个问题的,唯有货到付款,以及强大的物流配送。而同时,开展票务和酒店类的服务信息产品,则可以有效的增加用户粘度,还可以有效的提升毛利率,最重要的是深挖流量价值。如果说一定有短板,那就是京东的客服支撑,是否能实现品牌的品质保证。而从目前京东提价的现象来看,京东已经开始品牌溢价了,说明,品质电商的品牌基本已经确立,需要的还是客服和售后的维护。强者恒强,刘强东眼里,想必是没有把互联网这批人放在眼里的。就好像李国庆悻悻地说“:我还没见过刘强东。”
至于平台化,则应该是为了突破产品品类的瓶颈,自营的能力终究有极限,吸纳第三方进驻,可以自建内容的情况下,就可以继续提升产品的品类,而品类越齐全,淘宝的长尾优势就越小。个人认为,也是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