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导读:生鲜领域一直是电商眼中的蓝海,同时也是令各电商平台心有余悸的版块,是难啃的硬骨头。在生鲜电商的队伍中,京东今年可谓占尽风头。秋分时节,先是阳澄湖大闸蟹官方授权的唯一网络“购蟹”渠道。之后在临近公历新年之际,再次唱响“生鲜”主旋律。
在生鲜电商的队伍中,京东今年可谓占尽了风头。秋分时节,刚刚获得阳澄湖大闸蟹协会的尚方宝剑,成为“第一捞”阳澄湖大闸蟹官方授权的唯一网络“购蟹”渠道。紧跟着,在临近公历新年之际,京东再次唱响“生鲜”主旋律,如火如荼地办起了查干湖鱼预售、菜谱征集活动,就连一年一度引人瞩目的查干湖头鱼拍卖也将被其从线下拉到线上。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启动了两次“生鲜”盛举,不难看出京东对生鲜品类的投入力度,也传递出想大干一场的决心。
生鲜领域一直是电商眼中的蓝海,同时也是令各电商平台心有余悸的版块,是难啃的硬骨头。生鲜之所以被称为“硬骨头”,是由其发展现状和行业特殊性决定的。我国最早的生鲜电子商务出现在2005年,以易果生鲜网为代表。随后,又出现了莆田网、沱沱工社、优菜网等一批有代表性的垂直生鲜电商。2012年,我国大型电子商务和快递企业龙头纷纷进军生鲜领域,生鲜电商才大规模的发展起来,因此2012年被称为“生鲜电商元年”。与化妆品、服装、3C电子等领域相比,生鲜电商的门槛较高、不易发展。悉数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冷链物流配送不给力。保证产品“新鲜”是生鲜电商生存和发展的根本,一旦进军生鲜领域就必须具备完善的冷链物流配送体系。目前,我国冷链建设非常不完善,冷链流通率低,基础薄弱,平均冷链率不到发达国家的1/5,市场上缺少专业生鲜物流服务公司,因此要想啃好生鲜这块“硬骨头”,电商平台就要自己掏腰包搭建生鲜冷链配送体系。而相比一般常温物流系统,冷链物流技术要求高、系统复杂,资金投入大,且短期内难以收回成本。一目了然,冷链物流配送体系不完善、建设成本高是阻碍生鲜电商发展的主要瓶颈。
二是监管、仓储不易掌控。网购生鲜一来要便利,二来品质要优于线下。无论是速度、还是产品品质都不能有半点马虎。一旦经历失败消费体验,网购者恐怕还是会选择线下购买。相比服装、化妆品、3C电子产品,生鲜产品的流通涉及很多中间环节,很多产品无法追溯到原产地,品质监管、仓储问题便不易掌控。如果想达到理想状态,便是从生鲜原产地建立仓储,并设立配套监管、质检体系,然而这些保障不仅需要强大的数据后台支撑、社会关系的融合、更需要时间来建设。
以上是整个生鲜电商行业面临的发展瓶颈,京东自然难逃这些桎梏。可是,京东为何要“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呢?
据权威数据显示,生鲜电子商务的市场容量巨大,2013年国内生鲜消费量6.79亿吨,市场规模近万亿元;而2013年生鲜电子商务销渗透率仅为0.9%,远低于3C、服装、化妆品等品类。大市场容量、低渗透率标志着生鲜电商将会成为电子商务行业的下一位新宠,巨大的蓝海亟待去开发。同时数据显示,相比电商过度竞争的品类,生鲜的利润也非常可观。据统计,生鲜电子商务的毛利率平均可达30%-40%,其中海鲜和冻肉最高,水果次之,即使扣除20%的损耗率,也依然远远高于其它垂直品类。面对这样一块待开发的处女地,京东动心是必然的。同时,开启自营生鲜模式会有效刺激购买,通过生鲜领域融入消费者饮食生活,使消费者和京东死死的绑在一起,从而增强消费粘性,提高整体购买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