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8日,现年75岁联想集团创始人、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正式退休。
柳传志1944年出生,籍贯江苏镇江,1966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电信工程学院(现称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作为联想的灵魂人物,柳传志带领着联想从一间北京小平房走向世界知名企业,柳传志也因为这段传奇的创业经历被奉为“教父级”创业者。纵观柳传志在联想的创业经历,可以看到其中柳传志不少至关重要的决定,对联想的影响深远。
决定一:辞职下海
中信出版社出版发行的《联想风云》一书中记录着,1984年10月17日,联想诞生在一间20平方米、分成里外间的小平房里——北京中关村科学院南路2号计算所的传达室。
第一次小平房会议有11人参加,这些人都来自计算技术研究所。其中柳传志年龄最轻,40岁,已经在中科院做了十几年的研究,彼时科学院提出希望有科技人员下海办企业,柳传志则抓住了此次机会。
在此次会议之前,公司连自己的名字还没有,于是大家开始想名字,吵了半天,还是不能统一。
大家都认为, 在公司的名字里,不能没有“中国科学院”,这招牌既响亮又实用;不能没有“计算技术研究所”,因为它是中国计算机科学的圣殿;不能没有“新技术”,因为谁也不甘心把自己混同于街头倒买倒卖的小商贩;还不能没有“发展壮大”的含义, 因为那正是每个人的梦想。
所以,当会议结束的时候,终于确定了公司的名称: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新技术发展公司。
“第一批任命名单在1984年12月4日确定,王树和成为公司的总经理,副总经理则由柳传志和张祖祥分别担任。”《联想风云》中这样描述。
公司背后站着中科院和计算所,它们提供了20万元的启动资金,以及无法用金钱衡量的资源支持。上述三人的任命都是中国科学院批准的,柳传志早期的职位后边附加了一个“副处”的括号。
决定二:招来倪光南加入公司
根据《联想风云》中记录,1985年的早期,柳传志心目中的一颗“珍珠”就是倪光南,后者是第六研究室的副研究员,也是计算所公认的技术方面的佼佼者。
1985年年初,柳传志首次知道倪光南的手上有“LX-80联想式汉字系统”,当即预感到这是一个改变中国的机会。
当柳传志找到倪光南的时候,这一技术已经以“LX-80联想式汉字系统”命名,并且相当成熟,向个人计算机移植的过程也已成功在望。倪光南已经把他的“LX-80”给了北京的信通公司和深圳的中航技公司,这是一个非常确切的信号:13亿中国人通向个人计算机巨大市场的那扇门就要打开。
“柳传志是个说服人的天才,他的逻辑和他的激情,以及他的那副充满渴望的眼神,常常让人无法拒绝他的任何请求。他告诉倪光南,自己正是来帮助倪光南实现梦想的,还信誓旦旦地说:‘我保证把你的一切研究成果都变成产品。’”《联想风云》中如此记录道。
随后,倪光南带着他的“LX-80”,全身心地投入柳传志的公司中。
1986年汉卡在市场上并没有显示出优势,只不过售出1300套。1987年是汉卡的转折之年。这一年汉卡销售了至少6500套,占领了国家体育委员会、农牧渔业部、国家统计局、黑龙江省财政厅和税务局,还附带售出至少1000台外国微机,让公司的财富迅速积累起来。
工商局的年终审核表明,公司已经拥有7345万元销售收入、550万元流动资金、400万元固定资产,给政府纳税347万元。
但是两人之间还是出现了摩擦。1993年,倪光南认为联想应该决心创造新的技术制高点,寻求芯片技术上的突破,而柳传志则认为联想根本不具备自主研制处理器芯片的能力,更希望在电脑组装生产线上“**一把”。
芯片研发与生产线无法两全,各自也不愿让步,两人关系迅速恶化。在研发投入持续得不到联想高层回应之后,倪光南开始向科学院领导控告柳传志在内的主要高层,内容从个人工作作风发展到严重的经济问题。
投诉单位从科学院到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国家监察部、国家审计署、中国证监会,但结果是柳传志等人并无违规违纪操作。由于这些控告,北京联想向香港联想注资整合工作整整被推迟了半年多时间。
在此期间,倪光南被联想董事会免去集团公司董事与总工程师职务并于后续完成解聘,柳传志与倪光南彻底分道扬镳。
决定三:海外拓展计划
《联想风云》中记录着,1988年1月8日,张祖祥来到香港,要将“海外拓展计划”在这个城市铺排开。
所谓“海外拓展计划”,是指从1988年6月到1994年2月这段日子里的三个步骤,第一步是在边境以外的地方办一家贸易公司,积累资金和经验;将公司业务由贸易领域延伸到生产领域,大规模地进入个人计算机的整合行业,这是第二步;进入香港股票市场,成为一家上市公司,这是第三步。
选择香港,这时就不得不提柳传志的父亲柳谷书。柳谷书早年投身银行业,他所积累起的信誉和人脉都是一笔巨大的资源。63岁的柳谷书带着80万港元来到香港,组建了中国技术转让公司。
而柳传志在香港选择的合作者共有两家,一是香港导远电脑系统有限公司,一是中国技术转让有限公司。
随后,柳传志与两个合作者达成协议,各自投资30万港元作为新公司的资本,并且拥有同等的股权,以及同等的责任和利益,柳传志是董事长,拥有绝对的控制权,这家公司就是香港联想。
联想的海外业务不断拓展,2005年收购了IBM的个人电脑业务,2014年从谷歌手中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业务,2018年收购了卢森堡国际银行。
决定四:“贸工技”的发展路线
《联想风云》中记录着,1995年的夏天, 柳传志在公司内部的会议上第一次将公司发展路线的“技工贸”改成了“贸工技”。
有人直截了当地指出,这是柳传志在试图摆脱倪光南的影响。但是柳传志说,他的转变并不包含个人的恩怨。
1993 年冬季以来,联想的研发中心就让柳传志头疼,这个中心一直沉浸在技术至上的气氛之中,花掉的钱超过利润的40%,可是他们的成果很少能够变成产品,即使做成产品也很难成功。“这个事让我琢磨了很长时间,”柳传志说,“后来得出一个结论:不把销售渠道理顺,再好的技术也是不行的。”
根据《联想风云》记录,柳传志从未试图否认汉卡在联想早期历史上的重大作用,同时他又坚持认为,联想的最大功绩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把技术变成钱”。
“一个高科技企业的任务之一是完成把产品换成钱的过程,”他说,“这是一个系统工程。”他的意思是,这个“系统”包括科研、开发、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诸多环节。科研是重要环节,但绝不是全部,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也不能成为最关键的环节。
决定五:联想改制
《联想风云》一书中记录着,1998年,计算所改制,千余人缩减到百人,大部分人并入联想集团。联想员工持股会(640人参与)成立,并在这一年获得了35%的分红权,可以分享企业经营的净利润。
2001年,联想再次改制,联想员工持股会出资2.3亿元购买了35%的联想股份,中科院持有65%股份。此举让联想员工也成为了股东。
2009年,联想又一次进行改制。中科院将29%的联想股权转让给泛海控股,从绝对控股股东降为相对控股第一大股东。
柳传志通过这三次改制,让联想从一家国有企业,变成了一家市场化运作的民营企业。
决定六:确定杨元庆为接班人
柳传志曾两度卸任联想集团职务。2005年,他卸任联想集团董事长,少壮派杨元庆接棒。但是,2009年联想集团首次出现亏损,柳传志出山再次担任联想集团董事长,直到2011年才再次卸任交棒。
但他一直没卸下联想控股董事长的位置。联想控股是联想集团的母公司,它在柳传志的推动下,于2014年赴港股上市。
《联想风云》一书中记录着,柳传志有一次用孔雀和老虎来比喻企业的领袖人物:孔雀善于展示自己的美貌,以此影响别人心甘情愿地跟着它走;老虎依靠自己内在的力量,威风凛凛震慑四方。他认为杨元庆是典型的“老虎型”。
从公司业务的立场上看,杨元庆统帅的“联想电脑”有7000多人,承担着公司70%的销售额和80%的利润。而杨元庆的“对手”郭为率领的“联想科技”有3000 人,占有公司30%的销售额和20%的利润。
柳传志对杨元庆的评价则是很内在,“平时怎么来套近乎,他真的不会。我只在意他是不是对公司有用,只要他对公司有利,就算他骂我,我还是得用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