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三万老沈
转载授权(文末留言,或添加微信/手机号:17717324202)
5月31日,台湾诚品书店敦南店正式关店!
在文化界,台湾诚品书店敦南店可谓声名赫赫。长达31年的经营历史,诚品书店敦南店独创“24小时营业机制”,被CNN评为“全球最酷书店”,被《时代》杂志评为“亚洲最佳书店”,一度令其冲破实体书店的经营范围,成为台湾文化地标。
5月31日关店当日,诚品书店涌入约5万人送别,包括林依晨等各路明星纷纷发微博表示惋惜。
事实上,虽然诚品敦南店熄灯的客观原因是“房东不续约”,但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实体书店面临的困境。
诚品书店创始人吴清友曾说:“没有商业,诚品是活不下去的;没有文化,诚品是不想活的。”
不把盈利作为书店经营的最高目标,吴清友的诚品书店在传统书店尚且艰难度日的环境下,依然杀出重围,维持着亚洲最大书店的地位,成为文化标杆,实属不易。
鲜为人知的是,吴清友创办诚品的契机,并非为财富,而是源于一场疾病。
1988年,38岁的吴清友因为患有先天性心脏扩大症,经历了三次开胸心脏手术,与死神擦肩而过。
正是这场疾病,改变了吴清友的人生方向。
此时的吴清友,早已功成名就。他手握一家名为“城建公司”的企业,从31岁起独自将城建公司发展壮大。城建公司的一个客户这样评价吴清友:“吴清友家的东西常比别人贵,也不愿意被杀价,但产品质量和服务真的没话说。”这个客户,就是***。1984年,***进入台湾市场,多半厨房设备来自吴清友的城建公司。
除此之外,吴清友还在投资房地产中获取了另一桶财富。两者相加,吴清友富到了什么程度呢?他曾公开表示:“我在极短时间内赚到了之前想都不敢想的财富。”就在普通人还都在努力想靠房地产挣钱的时候,吴清友已经为拥有财富而感到不安,因为他觉得自己并没有付出多少努力就发了一笔横财。
然而,1988年的一场疾病,差点要了吴清友的命。痊愈后,吴清友的想法彻底改变了。
“我想把生命投入到与心灵相关,而不一定与财务业绩相关的产业。”
开一家书店的想法,自此成型。
1989年,吴清友开出了第一家诚品书店。
从最初登场起,诚品书店就走了一条与传统书店截然不同的路线:砸重金营造人文气息,大大超过卖书的目的。
在吴清友的打造之下,诚品书店有多“砸钱”?
在台北的诚品松烟店,吴清友设置了一个室内演奏厅,是台湾唯一达到国际标准的古典乐演奏场所,每年的维护费就高达400万人民币。
1999年,诚品首推“24小时”经营模式,营造“不打烊书店”。设置比传统实体书店更多的座位区,举办各类分享活动,开办画展、音乐会。
从商业角度看,诚品的模式是典型的“体验式营销”。需要大规模成本投入,更需要在市场和消费者消费习惯发展到一定水平才能成功。
这也使诚品在业绩上承受了空前压力:自创办之日起,连续15年亏损!
一个企业,连亏15年,放到哪里都是不可想象的。诚品书店硬是扛过去了15年亏损,得益于两个原因。
第一,创始人吴清友。
即使亏损15年,吴清友也从未想过放弃诚品书店。股东撤资,吴清友不惜变卖家产继续支撑诚品。他的太太曾极力反对,让他考虑一下儿女。但吴清友却对女儿说,诚品不能失败,做不下去的话,大家都会说台湾书店做不起来,我们不能成为负面教材。
第二,多元化。
矛盾的是,正是诚品的15年亏损,使吴清友摸索出了诚品独一无二的商业模式:多元化。
1994年,吴清友开始将诚建公司整并为诚品书店的餐旅事业处,并将餐旅设备、用品与餐饮等产品概念引入诚品。诚品真正扭亏为盈,就是从依托书籍销售模式,转向“百货公司”模式开始。
也就是从这时起,诚品书店沾上了房地产的影子。此后,业内一度称诚品书店是一家“左手书店,右手房产”的房地产公司。
最初,诚品书店的房产属性主要以“二房东”的形式体现。以2006年为例,诚品信义旗舰店开业时,诚品将整栋楼6层都租了下来,但传统意义上真正卖书的只有两层。其余的空间,诚品与商场中的专柜洽谈合作,分享经营收入。诚品负责以其品牌招引客流,让专柜驻扎,并依托诚品的平台成长。
也正是在这一年,诚品扭亏为盈。
让诚品书店站上“炒房争议”的风口浪尖的,是苏州诚品书店事件。2015年,苏州诚品书店开业。出人意料的是,很快地,诚品一同推出了其首个地产项目“诚品居所”。
诚品居所是高档楼盘,位于苏州诚品书店周边。诚品生活商店占地45000平方米,书店占地仅4600平方米。而同期兴建的“诚品居所”仅第一期出售就达292户,均价每平方米4万-5万元。在当时的苏州,项目周边三公里左右范围内,精装公寓的价格仅仅为每平米1.5万-1.6万元。
质疑声随之蜂拥而来。
舆论认为,诚品此举是要介入大陆房地产市场,有意借诚品生活店推高周边房价,而后通过出售开发的楼盘获利。这令诚品的“文化标杆”之名一夜破灭,市场评论认为,诚品看似是书店,实则早已是一种房地产模式。
但从吴清友的角度看,这个决定显然不可回头。事实上,从诚品书店的运营模式从“单一”转向“复合”时起,诚品书店就不断依靠收取高额的租金来填补卖书“主业”的亏空,扭亏为盈。在苏州推出的诚品居所,只是对房地产这块业务的“深加工”而已,希望依托品牌效应把业务扩展到生存机会更大的板块。
从文化角度看,诚品书店无疑是成功的。相对于2300万的台湾人口,每年诚品超过1.2亿的客流量,这个数字着实令人震撼。
然而,从商业角度看,诚品书店却是争议中带着悲情。吴清友在商业和文化的矛盾中寻觅了整整31年,努力想找到一种平衡,可以在以盈利为目的的残酷商业世界中让不盈利的书籍得以有一丝安身立命的空间。
2017年,吴清友病逝。三年后的今天,“文化标杆”诚品敦南店关闭,并且预计今年会继续关闭7到8家店。苏州诚品书店也不复当年开业时的火爆,更多意义上成为了外地游客打卡的观光地。
坊间传言,1985年,吴清友赚到第一桶金后,在台湾阳明山买了一块地准备盖房子。一位风水先生告诉他:“吴先生,你要赚钱,那房子要朝南;你要健康,那房子要朝北;但如果你希望让生命积累一点智慧,那你的房子要朝东。”
吴清友此后一生,都坚持房子朝东。诚品书店的文化之魂,在吴清友的时代始终拥有一席之地。
如今,商业和文化,这一对矛盾难题,再次横亘在了诚品书店面前。而这一次,诚品再没有吴清友掌舵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