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年收入7万,孩子读5万学费的幼儿园,融入“贵圈”到底值不值

近日,知乎上有条求助信息,引来千万人围观。

原来,这位吐槽的老公在一个三线小城市做销售,年收入7万的他,老婆却想要让儿子读一年5万学费的幼儿园。

 

老婆说要让儿子融入“贵圈”,为日后的人脉打下基础。

 

这一决定,让他面露难色,跑来网络求助。

 

他坦言:除去每年的房贷3万,孩子的保险7000元,几乎要靠老人的接济才能过活。

 

这也意味着全家要为一个孩子“下血本”:

 

3年期间,家人不能有大病大灾,全家人要节衣缩食,不能购置任何大件物品,甚至花每一分钱都要小心翼翼。

 

问题的症结在于幼儿园毕业后呢?

 

小学比幼儿园重要,初中比高中重要,高中比初中重要,无穷尽的投入,深到不见底。

 

难道让工薪阶层的父母,给儿子打一辈子工,仅仅为了让孩子融入带有光环的圈子吗?

 

假若把狼和羊放在同一个羊圈中,羊不会突然变成狼,只会成为狼的腹中餐。

 

只有成为狼之后,才有资格真正成为“狼群”的一份子。

 

儿童教育学家兰海曾说:“有些父母只考虑到自己的需要或者教育的需要,从未真正考虑过孩子成长的需要。”

 

只考虑自己需要的父母无异于把孩子放入“狼口”,这其中只有两种结果:要么求同,要么存异。

 

无论孩子选择哪种结果,对他们的成长都没有好处。

 

求同的孩子没有性格,负重父母,容易攀比;存异的孩子没有朋友,容易自卑,身单影只。

 

贵族学校不等于贵族

 

电影《长江七号》中,周星驰把儿子小迪送到贵族学校。

 

作为民工的他带着儿子过着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

 

但本着要让儿子出人头地的想法,把小迪硬生生的送去贵族学校。

 

但满脸污垢、头发乱,鞋子破旧的小迪与其他孩子相比显得格格不入。

同学们嘲笑他、排斥他,见到他避之不及,那个小小的身影在偌大的学校里显得分外孤单。

 

就连老师,也对小迪格外嫌弃。

 

老师上课的时候,钢笔掉落在地。善良的小迪弯腰去捡,却被老师要求放回原地。

 

因为老师也会嫌弃他身上散发的种种臭气。

 

无疑,在学校的每一天对于小迪都是煎熬。

 

当同学们都拥有了“长江壹号”玩具时,小迪却学会了攀比,伸手向赚钱不易的爸爸表明想要那个玩具。

周星驰幸运地捡到了“长江七号”,满足了儿子的愿望。

 

当他以为用汗水可以换来小迪的成绩,以为跻身于“上层社会”就会让儿子学习成绩得到提升时,现实却给了他一记狠狠地耳光。

 

周星驰拿着儿子考满分的试卷在工地上招摇过市,包工头将真相揭穿,原来儿子只是把0分改成了满分骗取爸爸开心。

 

电影中,周爸爸告诫儿子最多的话就是:“穷,并不可耻,只要不做坏事,一样会受到公平对待。”

 

是的,穷,不是可耻的,但让孩子一跃进入贵族圈,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不公平。

 

毕淑敏在《关于人生的沉思》中说:“我会在没有人的暗夜深深检讨自己的缺憾。但我不愿在众目睽睽之下,把自己像次品一般展览。”

 

每个孩子的心思都是极其敏感的,当与生俱来的优越感没有降临到他们身上时,

父母又将命运强加给他们,这,只会让他们遍体鳞伤。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

 

作为工薪阶层的父母,把全部希望都寄托于孩子,希望命运的车辙不要在下一代身上碾压。

 

所以,倾尽所有也让孩子跻身于富贵之列。

 

可“贵圈”看似光芒万丈,实则万丈深渊。

 

朋友小林就有着相似的经历。

 

年收入10万多的父母让他上了所在城市唯一的私立初中。

 

小林的所读中学由于每日要求穿校服,所以鞋和背包就成了同学们的“比拼物”。

 

有的同学甚至提前告知明天会穿什么鞋、背什么背包,以免撞鞋、撞包。

 

而小林从来不会担心这些,因为他的鞋和包从来没有品牌。

 

每次父母送小林去学校,都把车停到远得看不到的停车场,因为其他同学拥有的私家车,是小林父母用一生的积蓄都无法企及的。

 

小林唯有埋头学习,才能给自己的心以慰藉。

 

可学霸也会有偏科,当其他家长组织参加英语课外班时,动辄2万元的补课费让小林的父母望而却步。

 

小林后来虽然考上了不错的高中、大学,但心中的自卑会不自觉地产生,甚至觉得低人一等。

 

参加工作后的小林,和初中的同学再也没有了联系。

 

父母让他接触的人脉,竟成了天大的笑话。

 

记得曾听过这样一句话:“所谓圈子,是文化水平可不同,家庭背景要相同。圈内互不嫌弃,圈外互不兼容。”

 

诚然如此。

 

孩子生在不同的环境,不必强加并改变,就算挤进了圈内,终究还是个局外人。

有父母参与的教育,才是完整的

美国思想家艾默生说:“孩子最终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主要取决于他从第一个教育者那里所接受到的爱的质量、陪伴和榜样示范。”

父母则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而高度参与孩子教育的家庭,可以显著提高孩子的认知和发育质量。

众所周知,霍启刚出身豪门,但他教育孩子的方式十分接地气,微博时常晒出陪伴孩子一起玩乐的动态,从生活中教会他们人生的道理。

因为疫情被困在家,霍启刚和儿子一起研究厨艺,享受亲子时光的同时还调侃:

好不好吃不是重点,重点是从头到尾完成一个任务,和妈妈妹妹一起分享!

面对这样用心的教育方式,好多网友粉上了这充满爱的一家人。

霍启刚的教育方式堪称豪门贵圈的一股清流,在三个孩子身上,看不到骄奢,更多的是父母培养他们的良苦用心。

霍启刚担心孩子只看见大都市的繁华,看不到生活的辛苦,会带着孩子一同去体验农活,共同插秧,让孩子懂得粮食来之不易。

虽然社会分化出高低不同的阶层,但父母对孩子的爱,从来不分等级,不含杂质,纯净又无私。

从寒门逆袭出来的北大才女刘媛媛,生活物质条件算不上丰富,可父母给予她满满的爱和支持。

这样一对普通的农村夫妇,培养出3个大学生,连小学一年级都没念过的妈妈,都认为读书很重要,无论吃再多的苦都坚持让孩子上大学。

虽然他们可能说不出大道理,但那拳拳的爱子之心成为刘媛媛的铠甲,帮她披荆斩棘,杀出了属于自己的血路和辉煌,一跃成为最年轻的CEO。

世界上大多数都是普通人,每天为生活奔波,而且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

可通过努力还是能找到自己的小确幸,品尝人间的烟火气。

另一边,无数的父母都望子成龙,期盼孩子出人头地,所以他们拼命赚钱来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和教育保障。

可千万别忽略了:有父母参与的教育,才是完整的。

有时孩子更希望爸妈能偶尔停下脚步,陪他们一起玩游戏,讲故事。

甚至和你静静地待在一起就好,因为做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感受到父母的温度和爱意。

而每个内心丰盈的孩子,都离不开父母的温柔陪伴和用心栽培,

比起物质,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精神上的支持和共鸣。点个“在看”一起努力。

*作者:小宇宙:一个小仙女~来源:教育致力于为1~12岁儿童打造前沿、权威的家庭亲子教育平台,通过解读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跟进教育部政策,为家长提供有指导价值和意义的内容。本文由教育编辑部原创,转载请联系微信号(ID:judushu)授权。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年收入  年收入词条  不值  不值词条  学费  学费词条  融入  融入词条  幼儿园  幼儿园词条  
热点

 冷丫专栏:我开车,你们上吗?

今天我在沙滩上,发现海里有个男人在大喊:“救命啊!鲨鱼!救命!”我笑死了,鲨鱼不会救你的啊。昨天到书店买了两本书,包膜的书就是赞,回到家都不用拆,放在那边生灰尘...(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