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14岁黄多多管理身材上热搜:划分孩子层次的,是这种能力……

 

最近,孙莉发微博称女儿多多为“健身小达人”,上了热搜。

 

视频中,年仅14岁的多多,身穿运动小背心和短裤,认真专注地做着运动。

 

很多网友赞赏:身材绝了,这姑娘长大后还了得?

如果没有这段视频,我们可能只会轻轻感叹:又是别人家的孩子

 

8岁翻译小说,

 

12岁设计服装,

 

13岁参加钢琴比赛,接连斩获5个一等奖

 

……

 

然而,我们却看不到,在孩子孩子之间的差距,早在看似平凡的坚持下拉开。

 

这娴熟自然的动作,一看就是经过长期训练的结果。如果不自己热衷于运动,日复一日,怎么可能坚持下来?

 

作为父母,我们也许给不了孩子家财万贯,给不了孩子爆表颜值。

 

可是,为孩子点亮一盏心灯,涵养自律气质,却是我们能送给孩子最恒久的礼物。

 

很多家长困惑,孩子就是不听管,越管越躁动,越管越反抗,每天挥动小皮筋,可就是抽不动。

 

如果孩子能够打心底里自己愿意学习,自我约束,自我管教,是不是更能享受其中的乐趣呢?

 

同时,有着源源不断的信念支撑,孩子又会更加持之以恒,自律坚持。

 

自律,才是孩子持续向上的无尽动力。

 

吃不了自律的苦,就要吃平庸的苦

 

前一段时间,教育部正式官宣:高考延期一个月。

 

这个话题迅速冲上微博热搜,很多家长也长舒一口气。

 

然而不过一小时,另一条关于“那些复读的人后来怎么样了”的微博,也紧追其下,占据榜单。

在高考这个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上,许多高三孩子看到高考推迟,慌了。

甚至很多孩子第一反应不是如何安排多出来的一个月,反而是下意识地寻找退路。

 

我们的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面对考试延期的恐慌与逃避,大抵是因为来自内心的不自信。

 

长达三个月的漫长假期,成了一些孩子放纵的借口。

 

“网课不算课,就多玩一会儿嘛。”听到邻居家10岁男孩华华这么说,真的很吃惊。

 

这个孩子,年年班上第一名,次次开家长会都是被表扬的对象,众人学习的榜样。

 

可是,在这个假期里,已经不止一次听他父母抱怨了。

 

“每天吃完饭就打游戏,到了上课时间,就拿着零食,放着歌儿,东摸西碰地玩,真的没办法。”

 

不难想象,即使再有天赋,这个孩子开学也会落下一大截。

 

而让很多父母更后怕的是,似乎每个孩子的假期,都是在重复上演这一幕。

 

孩子自不自律,给他一个假期就知道了。这个漫长的寒假,成就了一批自律的孩子,也放纵了一群不自律的孩子

 

孩子现在不自律,将来,只能被动接受生活的他律。

 

可是孩子,你们知道吗,社会有多苦,爸妈想告诉你,也希望你永远不用触摸到。

 

如果我们的孩子现在约束不了自己的心,总是想着一时的快乐,将来他们,亦少不了被生活打磨。

 

当他们身无长物,独自面对生活中的风风雨雨,只能独自懊悔,痛恨曾经不自律的自己。

 

正如吉姆.罗恩所说,我们都得承受二种痛苦中的其中一种:纪律的痛苦或后悔的痛苦。差别在于纪律感觉几盎司重,而后悔是几吨重。

 

当别的孩子一高考就被各大名校招揽抢夺,而我们的孩子却在大学的门口苦苦徘徊,无法可进;

 

当别的孩子一毕业就被各大公司抛出橄榄枝,而我们的孩子却在招聘市场苦苦挣扎;

 

生活的刀锋剑雨,不仅冲向孩子,更是刺中我们父母啊。

 

无能为力却又痛苦不已,孩子的不自律,要用平庸来买单。

自律的孩子,究竟有多厉害

 

出生在普通家庭,还是单亲宝宝,如何逆袭?

 

李拓远——这个耶鲁哈佛双料学霸的成长经历,也许会给你我带来些许思考。

 

他到底有多厉害呢?

 

18岁,以全额奖学金入读耶鲁大学本科;

 

22岁,以高GPA荣誉从耶鲁毕业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

 

23岁,获选世界经济论坛全球杰出青年;

 

25岁,被哈佛商学院录取,并获得奖学金;

 

28岁,入选福布斯中国30位30岁以下精英榜。

 

可谁也想不到,这个阳光自信的男孩,曾**文弱弱,害羞胆小,甚至“面对全班同学发言,他会紧张得发抖。”妈妈说。

 

为了改变这个毛病,妈妈下了很大的功夫。

 

在假期时,经常带他出去游玩,见识外面的世界。同时,妈妈会把行程的安排、酒店的**、旅游的攻略……全部交给小拓远。

 

借此不仅让他更加自信,也养成了凡事都要制定计划,安排周全的好习惯。

 

早在初三的时候,小拓远就经常和妈妈进行头脑风暴讨论行程计划,忙到凌晨两点,可第二天,照样按照自己的要求六点准时起床。

 

李柘远说,“我从小做事有规划,爱给自己制定小目标,然后一步步努力完成”。

 

对自己的高要求,严完成,构成了他一步步向上生长的阶梯。

 

自律与不自律的人生,原来真的不一样!

 

不自律的孩子,总在父母的“鞭策”下挣扎前行,缺乏主见与兴趣。

 

这种自卑,根植于内心深处对自己的不确定性,会让他们在徘徊犹豫中错失许多成长的机会。

 

自律的孩子,善于自己把一切安排得妥妥帖帖,这种对自我的掌控,会让他们有自信和勇气面对一切挑战与考验。

 

不断学习,拥有更多的选择,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自律的孩子,眼睛里有一种光,这丝光亮,发自内心,照亮远方的路,纵使崎岖不平,亦胸有成竹!

正如康德所说:“唯有自律,自律使我们与众不同,自律令我们活得更高级。”

 

自律,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财富,是最宝贵的软实力。

培养孩子自律,是父母能给的最大财富

 

很多时候,父母作为引**,在孩子的“自律教育”上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没有一个孩子天生优秀,也没有一个孩子天生自律。

 

孩子一柄自律的钥匙,助他解锁不一样的人生。

培养孩子自律,是父母能给的最大财富。

 

1.自律的教育,应该要从儿时培养好习惯开始。

 

心理学家认为:3-6岁的时候,是孩子规则意识和早期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个时候,孩子的自我管理开始萌芽。

 

在这时,需要慢慢引导孩子养成良好习惯。

限定看动画的时间段,到点定时关机;

 

每天定时抽出一个小时,陪孩子看看书,最好添点轻音乐;

 

坚持按点上床睡觉,早起晨读;

 

……

 

这些看似细微的举动,实则会像生物钟一样,深深地刻在孩子的心里,让他们终身受益的同时,逐渐内化,形成自我约束的强大机制。

 

自律的种子,应从小播种。

 

试想,待到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再去一昧地要求他们自律自觉——连我们大人都很难做到,又怎么可行呢?

 

2.父母“言传身教”的自律,是孩子最好的支撑

 

在著名的“棉花糖实验”中,研究人员给600名3-6岁的孩子一人一块。

 

如果孩子们能够坚持15分钟不吃眼前的棉花糖,15分钟后,则会再被奖励一块。否则,就没有奖励了。

几十年后,研究人员发现,在事业上,能够控制自己,晚点吃棉花糖的孩子,都相对比直接吃掉棉花糖的孩子更有成就。

 

为什么会这样呢?

 

显而易见的是,孩子的自律自控是关键。

 

因为,自律的人,往往能做到延迟满足,他们不急于一时之利,禁得住诱惑,扛得住打击。

 

从而能坚持下来,获得最终的成功。

 

然而,罗彻斯特大学教授并不完全这么认为,他重新做了这个实验。

 

在棉花糖实验前,将孩子分为A、B两组,让实验人员陪他们一起画画,旁边放了一盒用过的蜡笔。

 

A组实验人员会告诉孩子们,“稍等一下,她会去拿一些全新的更加漂亮的蜡笔。”接着拿回全新的蜡笔给孩子

 

而B组实验人员则空手而归,并和孩子道歉,称是自己记错了。

 

如此重复两次后,才开展旧的棉花糖实验。

 

结果却异常惊人,A组孩子延迟满足的人数,竟是B组的四倍。

 

这才为我们揭开隐藏在自律背后的重要因素——家庭环境。

 

很多时候,六岁以下的孩子,身心尚在发育中,若没有稳定安全的环境,父母经常不信守对孩子的承诺,时间一长,孩子就很难形成自制力,更不用说自律了。

 

只有父母对孩子保有诚信,孩子也才有勇气面对自己,以更高的要求约束自己,形成自律。

 

否则,孩子也会下意识地学父母,言行不一致,看着网课却发着呆,盯着作业却想着游戏。欺骗了家长,也是欺骗自己。

 

3.适当性地放手,信任孩子,让他律过渡为自律

 

闺蜜为了让孩子自律,下了很大的功夫,却终不得成效。

 

十一二岁的孩子,每天要像衡水中学的高三学生一样,填满计划表,甚至精确到了分钟。

 

这还不算,哪怕是连孩子上厕所,也必须提前报备,吃饭都不能超过15分钟。

 

“别人都是开学了,整个人都放松下来了,可是我现在却更加担心。你看他那个样子,到了学校,我实在不放心啊。”

 

看着孩子因为快开学而整天咋咋呼呼,安排的任务也草草了事,每天甚至赖床到九、十点,闺蜜忍不住叹息。

 

如果父母们每天都是想怎么控制孩子,不停地提出严格要求,教育孩子就像放风筝一样,紧紧地拽住那根细线,纵使我们技巧再高超,孩子也难飞得再高。

 

相反,不如给他一双健壮有力的翅膀,教他搏击长空的技艺。

 

孩子或近或远的地方,守护着他们,待到终有一日,孩子偏可独自扶摇直上九千里。

 

要知道,自律自律,自我要求、自我约束才是真正的自律呀。

 

高尔基说:“哪怕对自己的一点小小的克制,也会使人变得强而有力。”

 

孩子孩子之间的差距,也许就是在一天天的不自律中拉开的吧。

 

自律,才是孩子一生中最大的财富。

 

星光不负赶**,时光不负有心人。

自律的孩子,终会熠熠发光。

*作者:木子棠棣,唯愿以我之手,书写世间温暖。来源:教育致力于为1~12岁儿童打造前沿、权威的家庭亲子教育平台,通过解读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跟进教育部政策,为家长提供有指导价值和意义的内容。本文由教育编辑部原创,转载请联系微信号(ID:judushu)授权。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网络。

-END-

扫码下方二维码

关注教育,后台回复“防护指南”

获取疾控中心0~6岁儿童预防指南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划分  划分词条  层次  层次词条  多多  多多词条  身材  身材词条  这种  这种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