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 2019 年是中国内容产业集体“视频化”的一年,那么到了 2020 年这种“集体视频化”已经从趋势发展到大环境,内容产业的玩家们在完成了视频技能的基本铺设后,开始更加深入地探索“视频+原有内容积累”的可能性。
比如知乎, 4 月 1 日愚人节,知乎放出了一块叫做“B乎”的页面,引导用户们进入一个以视频内容为主的“知乎B面”。
虽然愚人节之后已经在知乎的产品内找不到“B乎”的入口,从名字上看上去也很像是在“玩梗”,但考虑到“值乎”等许多后来真实存在的产品,都有过这么一回“愚人节玩梗”的经历,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知乎的确在正经地考虑这样一个更纯粹的视频项目。
同样大动作的还有B站。 3 月 23 日,B站宣布AV 号升级为“BV 号”,由随机生成的字符串代替站内视频原有的固定数字编号,视频编号容纳量扩充到了 8 位数。
结合新年以来罗翔老师等现象级网红的出现,以及“大咖计划”等大的内容孵化项目,B站内容版图扩张的决心可见一斑。
而相比起知乎和B站的大刀阔斧,微博则更能体现新环境复杂性。
一方面,与此前历次的热点发展,在本次疫情期间(包括近段时间来一系列的各种美股热点)中微博仍然扮演着“主舞台”的角色。从新闻的曝出,到舆论的参与,再到舆论关注升温下事件的发展趋势,微博仍然有着充分的定义作用。但另一方面,发挥这层定义作用的载体已经逐渐从“图文”扩大到了“视频”。
比如在瑞幸事件中爆红的视频《瑞幸咖啡是如何暴打资本主义的》,在微博的播放量达到了 4400 万+,单条微博的互动量 45 万+,为半佛仙人带来了带来将近 100 万的涨粉。还有疫情期间的网红“蜘蛛猴面包”、“协和医院Do先生”,短期内完成了超过 300 万增粉的快速成长。
当然严格来说能够进入这样的发展节奏并不意外。从之前视频社区的进场,再到今年的视频星计划,许多细节都在直观地表现着微博做视频的决心。但问题是,对于微博这样媒体属性更强、内容载体本就丰富的平台来说,向视频内容倾斜到底能给平台带来多大的提升?
尤其是定位垂直领域的发展策略后,视频能够为微博的潜力兑现添上那把急需的火吗?
史里芬火了。
虽然微博认证是“微博vlog博主 知名搞笑幽默博主”,但看过他的视频后非要为其内容归类的话,或许“旅游+测评/探店+搞笑”三个方向的叠加,才能大致概括史里芬内容的精髓。
(微博简介可以充分说明他的内容复制程度)
和一般的旅游博主、测评博主不同的是,史里芬的目的地主要在河北省或其他非一线城市,测评的东西呢一般人也买不起,主要是当地带有奇幻色彩的景点和建筑。
“选品”本身就带有浓烈创作者色彩——平时无人问津的冷门景点,通过他一定的知识背景输出和幽默的视频化语言,这些带有中西文化“融合”色彩的建筑,“霍格沃兹河北分校”,“河北耶路撒冷”,“长沙万家丽”不仅成为了他的创作标签,也成为了网络热议的话题。
通过观察、呈现城市之间发展差异的史里芬,收获了大量的关注,仅在微博一个平台的粉丝量就达到百万级,单条视频的播放量也在 500 万以上。用比较流行的行业媒体话术来形容,史里芬已经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现象级视频博主”了。
但另一方面,史里芬的内容其实并不符合人们曾经笃定的“视频内容传播规律”。
在此之前,在包括微博在内的大部分视频内容生态里,生活方式、美妆、专业评测等内容占据了平台主要的浏览量。以此人们形成的一个固定认知是:这些门槛较低的泛娱化内容对于创作者来说操作难度小、投入成本更小、更适合量产,再加上受众面积广数量大,流量回报最理想的选择。
平心而论,这样的理论并没有错。大量的低门槛视频内容,为微博的视频垂直化进程铺设了一定的流量基础。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像史里芬一样通过“破圈题材+优质内容”获得关注的专业创作者越来越多,某种程度上也是依托于这种“密集流量模式”完成了对视频受众的必要教育过程,才有机会以更复杂的视频语言来完成传播。
但问题在于流量更大的意义是资源,并不是目的。
想要形成一个良性的内容生态内循环——有优质的内容产生、有良好的受众互动、有建设性的氛围推动——需要内容平台在完成了流量的初始积累后,继续思考内容上的可能性,来完成“流量”到“受众”再到“生态参与者”的身份转变。
因此很大程度上,集体视频化的背后,是一次平台对视频作为内容载体的再次思考:视频内容的意义如果不止于流量,那么它们与图文内容相比最大价值到底在哪里呢?
另一方面,其实“视频”本身也需要思考这个问题。
互联网产品及内容形式的迭代,始终和线下设备的升级发展分不开。 2010 年,微博诞生之初,大多数用户只能靠PC网页端发送文字,但随着智能机的普及,微博用图片+ 140 字短消息的内容生态,成功占据即时消息发布和互动市场。
而视频内容从PGC过渡到UGC,背后的逻辑也是一样。智能机占据移动设备主流市场后,结合社交媒体流行的趋势,厂商在不断优化产品功能的过程中,将手机摄像头的质量列为了最重要的卖点,先是在像素上不断做文章,再不断添加只有专业摄影设备才具备的各种功能;最新的趋势是一部手机多摄像头,为消费者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设备质量上去了,拍摄成本也就相应下降,再加上短视频产品的火热,配合曾经高门槛的视频后期技术,逐渐简单化、亲民化。在这种大背景下,不少视频红人一炮而红、越来越多的MCN机构入场,也给了更多创作者希望,纷纷投入视频内容创作的热潮中。
这也直接导致了在视频内容创作的前期,市场呈现出一种全民Vlog、全民UP主的无序竞争状态,低门槛的内容一窝蜂上线,但精品的却屈指可数。虽然优质视频不多,但还是让一大批网友养成了线上消费UGC视频的习惯,这也为目前视频专业化趋势打下了一定的受众基础。
而视频内容在经历了最初的爆发式增长后,在面对大量同质化的内容时,受众难免会逐渐产生审美疲劳,对于专业优质内容的需求也逐渐清晰明确。
于是在 2018 年前后,行业实际上是有过一次自我进化的,一批专业视频内容也应运而生,UGC模式又开始逐渐往UPGC进行过渡,即在技术全民下沉之后拥有了PGC对等的技能储备,又保留了UGC式相对自由、草根的创作思路。
严格来说这次自我进化充满着“自救”意味。正如指北BB组在《人民需要新的短视频平台》一文中讲到的那样:一旦行业资源大量被“针对于算法”的低质内容所攫取,而平台基于竞争压力在短时间内又不得不向流量妥协,那么必然会出现两个趋势:
一个是行业逐渐失活、劣币驱逐良币,产出内容逐渐僵化;另一个是不断消耗市场的体验感与耐心,从而被错位地定义了存在的价值,压缩的整个行业的潜力。
总之在一轮行业各方参与者的集体思考后,目前毕竟统一的认知是:
相较于文字+图片这种较为平面、偏向于“记录”的方式,视频在剪辑、画面设计、后期特效上有更大的创作空间,更利于专业内容的“具象化展现”,并基于这种“具象化”更适合帮助专业性的内容“传播”。
比如靠讲5G传输技术一战成名的大学生博主何同学,就是一个在视频语言上让受众惊喜不断的创作者,他的出圈视频,利用了多种拍摄手法和后期技术,更形象具体的传递了专业内容,让不同受众能够消化和接受。
再来具体聊聊微博的视频野望。
正如上文所说,如果我们将“微博垂直化”这个战略理解为“微博希望其平台上的内容不仅仅为流量服务,而是在领域内有所建树,获得足以出圈的影响力,成为形成更加良性的内容生态”,那么这个野望实际上是与“视频专业化”的本质诉求是契合的。
因此对于微博来说,更直观的问题其实是如何找到这些有能力生产专业化视频的博主,或者为博主们搭建一个合理的成长渠道。
当然我们已经能够从很多迹象上,看到微博这个趋势的出现。并且这个趋势在 2020 年年初完成了一次加速。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武汉封城,全国上下闭门不出减少人口流动。来自武汉视频博主“蜘蛛猴面包”在微博上连续更新了系列视频《武汉日记》,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吸引了全国网友的关注。城市志愿者、医护人员、感染者、在武汉的外国人等等都是他镜头下的素材,而他的视频,除了成为疫情期间网友们了解武汉现状的窗口,也为本来专注旅行视频制作的他,成功涨粉 300 万以上。
(他的内容甚至得到了央视的认可)
只是遇上疫情这种重大公共事件的概率是非常低的。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更多视频内容创作者,则懂得审时度势,结合自身优势,搭配热点事件,迅速产出优质内容,用内行视角帮助外行网友们剖析事件根本,成功出圈。
比如,三月份闹得沸沸扬扬的瑞幸咖啡财务造假指控,不少视频博主也针对此事迅速给广大网友奉上了专业的视频解析。博主“半佛仙人正在装”基于一直以来对瑞幸的了解和关注,详细梳理了关于瑞幸被指控前因后果,制作发布了《瑞辛咖啡是如何暴打资本主义的?》视频,为看热闹的网友们上了一堂浅显易懂的财经课,收效反馈超出了大家的想象:
这条视频,为这位原本粉丝量 20 万左右的财经领域博主带来了 4400 万+的播放量, 45 万+互动量还有将近 100 万的涨粉。要知道,这条视频发布之前,博主过往的财经作品播放量都没有过百万,互动量也非常一般。
同样搭上瑞幸这个热点的博主还有”Qubit哈哈哈“,粉丝量只有 2 万+,但单条视频的播放量达到 176 万;”real厉害财经“,粉丝量 3 万+,单条视频播放量达到 81 万……
实际上,微博很早就开始着力打造视频业务, 2017 年上线的微博故事功能为用户开辟了短视频社交通道, 2018 年底上线了视频社区功能,PC网页端和移动端都设立了专门分区。三年的经营扶持,自带流量和资源的微博在视频内容上构建的规模已经初见雏形。
面对用户视频消费行为的迅猛增长,微博结合平台特征明确了业务定位,首先继续巩固自己在图文时期积累下来的媒体、IP、热点等流量型视频领域的优势。
同时,扩大对垂直作者的流量和资源扶持,以重点增强在PGC视频上的竞争力。 2019 年第四季度,微博完善视频社区内容体系,向用户提供差异化内容及服务, 12 月微博上消费垂直PGC内容的日均活跃用户规模环比提升近30%,视频消费时长环比提升40%。
而 2020 年初的疫情+瑞幸两个大事件催生出的专业内容,不仅指出了未来视频内容的大趋势,更是为蓄势待发的视频业务再添一把火。
在PGC业务风头重新盖过UGC业务时,机遇和挑战也随之而来,作为创作者,一定要延续图文时代的运营方式,一刻不放松:在已有的成绩上,继续坚持保持好自己内容方向上的垂直性,风格要鲜明,产出要稳定,避免随波逐流。同时在考虑平台互动调性的基础上,内容加强对热点事件的链接,才能真正站稳脚跟。
而作为平台,要做的比创作者更多。拿微博来举例,扶持+整合资源,将是微博未来视频业务的重点。
扶持作者,是各个平台的都在采用的方式。针对新作者,微博出台了视频星计划,目的是引进在其他平台已经有一定粉丝流量基础的创作者,并提供广告分成、自制版权保护、专属涨粉包、流量曝光包等权益支持,还有专项的优质视频激励金,吸引创作者丰富平台品类内容。
与此同时,针对现有的垂直作者,平台依然给到一定流量和资源包的扶持,保证PGC视频上的影响力。
而整合资源,则是微博相较于其他平台的先天优势。
首先,热点事件中用户对视频内容的消费行为日益增长,而相比于B站等纯视频网站,成立 10 年的微博在图文时代积累下来的,不仅有显著的社交媒体优势,还有作为热点即时内容发布和讨论第一平台的流量保证。这些资源的叠加,能够为优质的垂直视频创作者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而在PGC领域中,让优质创作者得到快速成长,是帮助平台实现垂直化的关键。
其次,微博在图文时代内累积下来的不仅有大量用户,还牢牢把握住了一大批媒体、节目IP、热点资源,这部分高流量视频创作者,需要继续巩固加强,完善社区体系,保证平台的基础流量正常运转。
在视频的业务上,微博平台拥有更大的用户市场和更强的资源支撑,能够支持创作+传播+发酵一条龙的流程,在自身垂直化视频发展上,也有更多的可能性。微博要做的,就是利用视频这个突破口,将现有的平台优势和资源结合,多方联动,在已有的基础上,对PGC和UGC视频业务的开展做全方位的支持,让微博能够迅速破局,在垂直领域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