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故宫是什么?

本文授权转载自遗介(ID:Heritage-Podcast)

2020是北京故宫600岁的生日

这个中国人最骄傲的建筑群

在数千年漫长的演变中

宫殿建筑是如何一步步

变成如今最强的国家名片呢?

这次跟着遗介

来探索故宫的宫殿秘密!

《周礼·考工记》有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宫殿建筑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

基本遵循这一规制,但又因地做出少许变化

逐渐衍生出更多的设计理念

 

前朝后寝

朝就是 朝堂,寝就是 寝居

前朝后寝则规定了

帝王举行朝会的建筑在前

帝后起居生活的建筑在后

模型制作:陈三岁

故宫从乾清门为界

前方是三大殿为主的的建筑群

用于举行上朝治政,举行国家大典

这就是  前朝

乾清门后是后三宫为主的建筑群

用于皇室家庭生活

这就是  后寝

左祖右社

“左祖右社”来自《周礼》,又称“左庙右社”

宫殿左边建皇帝的祖庙——太庙

宫殿右边建土地神和粮食神坛——社稷坛

每年固定日期在太庙和社稷坛举行国家大典

模型制作:陈三岁

现今故宫宫殿的左前方是皇帝的祖庙

称之为太庙,这就是左祖

故宫宫殿的右前方是皇帝祭祀土地神和粮食神的坛庙

称之为社稷坛,这就是右社

左祖右社的布局形式体现的正是王朝的政治观念 

中轴对称

中轴对称的布局是宫城建筑布局重要特点之一

指的是宫廷建筑群中

重要建筑排列在中轴线上

次要建筑排列在中轴线两旁

模型制作:陈三岁

北京故宫中轴线排列着午门、三大殿、后三宫等重要建筑

文华殿、武英殿、东西六宫等

排布在中轴线主要建筑两侧  

而在每一个宫殿的院落中也是严格按照中轴线布局

宫门,前殿、后殿依次排列在院落的中轴线上

配殿则分布在两侧位置

中轴对称布局建筑的从属关系明确

体现得是皇权的至高无上和宫殿的尊严华贵

除了上述的三项宫殿设计理念外

其实还有包括 三朝五门、法天象地、阴阳礼制等诸多思想

都影响着宫殿建筑的布局方式与细节形制

在最开始 “宫殿”并不只属于皇帝

普通人的房子也称为宫

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

宫殿一词才专属皇帝了

举行典礼仪式或处理政务的建筑叫成“殿”

给皇帝生活起居使用的建筑叫做“宫”

 大房子——原始公共建筑

新石器中晚期

原始聚落都有中心广场

广场上的建筑总有个最大的

考古学家称它是“大房子”

大房子被其他小建筑包围

它的建筑规模与工程质量最高

用来给弱势人群居住和聚落**

在中国的半坡、姜寨等遗址中都发现过“大房子”

这是距今所知最早的公共建筑

半坡遗址“大房子” 猜想复原图    绘画@肉丸张

( 复原依据《宫殿考古通论》 )

后来社会阶级分化,人们的房子也开始变化

普通人和奴隶们住进了更原始的穴居、半穴居建筑

而统治者们则住进了高大华丽的建筑

原本公共福利的大房子被统治者据为己有

慢慢变成了宫殿性质的建筑

二里头遗址

二里头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宫殿遗址

具体属于夏朝还是商早期在学术界还在争论

二里头宫殿建筑群由一圈廊庑环绕

是一个东北缺角,100米见方的院落

二里头宫殿建筑复原模型(琚京蒙、陈三岁)

( 复原依据《二里头遗址宫殿建筑基址初步研究》)

前方是门庑,中后部为主要建筑,东北角为厨房

四周回廊有内廊与外廊

门庑建筑一共四座房间

房间大小不同,是守门人的栖身所

二里头遗址的功能在学术界仍有朝堂、王宫、宗庙等众多猜测

 秦咸阳宫

战国时的秦国都城就已在咸阳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实现统一

每攻破一个诸侯国,秦始皇就会仿造诸侯国的宫殿

这使得咸阳宫的规模在秦始皇和秦二世时期不断扩大

咸阳 今可考宫殿 猜想复原图  绘画@洪凡凡

(复原依据《秦咸阳宫第一号遗址复原问题的初步探讨》 )

根据考古,咸阳宫建在高且平的北陵上

象征天帝紫微宫与银河的渭水穿城而过

宫殿整体为凹字形,都是土木混合的高台建筑

两侧建筑有飞阁复道与主殿相连

天人合一的选址思想与高大宏伟的宫殿形象

体现了秦始皇对神仙思想的无尽追求

 汉未央宫

这是大汉帝国的第一座宫殿

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汉高祖七年(前200)时由萧何监造

建设在长安西南的龙首原之上,时人又叫“西宫”

古籍记载未央宫殿堂不下40座,总面积约5平方千米

未央宫布局 猜想复原图  绘画@蒋晓璐  

(复原依据《汉长安城未央宫1980-1989考古报告》)

未央宫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宫城建筑奠定了格局基础

而后的新莽、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等多个朝代

也继续使用未央宫作为理政大殿

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时间最长的宫殿建筑

汉建章宫

汉太初元年(前104)因柏梁殿焚毁

大臣勇之向汉武帝进言修建新宫

汉武帝便下旨在长安城外、未央宫以西修筑建章宫

建章宫猜想复原图  绘画@蒋晓璐

( 复原依据《关中胜迹图志》 )

建章宫与未央宫、北宫有飞阁辇道相通

除大殿外,更有虎园、狮子园圈养动物

也有太液池、蓬莱三山等来满足汉武帝的仙居追求

至此建章宫、未央宫、长乐宫、桂宫、北宫

在长安城中组成庞大的宫殿

汉武帝时期掀起了秦始皇之后的宫殿营造高潮

理念却依旧追求着未变的神仙思想

唐大明宫

唐初宫殿为隋大兴城改建的长安城

后因主殿太极殿低洼多雨,不宜居住

贞观八年(公元634)李世民为父亲李渊建永安宫

唐高宗时将永安宫重建,改名大明宫

从此取代太极宫成为鼎盛大唐几百年的政治中心

大明宫猜想复原图  绘画@洪凡凡

(复原依据:《唐大明宫丹凤门复原研究》  )

大明宫平面为不规则长方形

中轴线绵延数里将宫中的含元殿、宣德殿、紫宸殿等串联

左右翔鸾与栖凤等门、殿大体对称

大明宫的中轴对称,三大殿制、宫门形制等

对中国后期宫殿建筑布局及形制

产生了最直接的范本影响

直至清代宫殿依旧延续着这样的布局方式

明清故宫

如今我们说的故宫指故宫博物院

也是明清时期的宫殿——紫禁城

明永乐四年(1406年)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

以南京故宫为蓝本,用时十四年建成北京城和紫禁城

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

清入关后继续沿用了明代紫禁城宫殿

如今也有很多建筑是明代建筑改建或增建

甚至很多宫殿依旧是明代的

宫殿的总体布局方面基本未有改变

明清故宫是现今世界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结构宫殿建筑群

除了上述的宫殿

历史上还有很多宫殿都是推动

我国宫殿建筑发展的里程碑

后续会给大家详细科普

 故宫有什么来头?

明太祖朱元璋一统天下后

在南京建紫禁城(今南京故宫)

后因皇**薨(逝世),皇太孙朱允炆继位

朱棣发动“靖难之变”赶走了侄子建文帝

自己当上了明成祖

永乐四年(1406)与近臣密议迁都,启动开始建造北京紫禁城

北京的坛庙、宫殿、门阙等等

都以南京紫禁城为样板建造

经过长达11年的准备及3年的建造

于永乐十八年(1420) 明王朝正式迁都北京

故宫的建造缘由  绘画@肉丸张

北京紫禁城的建造集中了当时全国的能工巧匠,征调二三十万农民和部分卫军做壮丁,木料多从四川、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深山老林采伐,石料从北京附近的房山、盘山等山区开采,采料运输极为艰难。如木料要用雨季的山洪从山上冲下,经京杭大运河等江河运送至京城,石料在冬天时,在运输沿途挖井取水铺冰道运输,夏天则用滚木。整个建造工程浩大,经十数年才完成。

清代宫殿继续沿用明代建筑

后历经多次重修新建

修筑规模虽然没有明代宏大

但传统官式做法经数千年积淀后

在清代达到极点集于大成

故宫有什么建筑?

故宫占地78万㎡,长约960m,宽约750m

建筑有约15万㎡

1973年专家现场测量得知

故宫有90多座院子、980座房屋

除了主要的前朝后寝宫殿还有各类其他功能建筑

前朝礼制建筑

前朝根据布局制式是承担国家仪式的建筑群

最主要的是三大殿和文华殿、武英殿等

他们被用来举办国家典礼和重要仪典

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

紫禁城的正门

位于正南,即正午太阳的位置,称为午门

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

平面凹字形,门阙合一

城台正中为重檐庑殿顶的正楼

东西庑房和阙楼相互对峙

下有五个门洞,正中门洞为皇帝御路

两侧门及东西掖门供王公大臣行走

午门  摄影@ 微博主:By_洛卡奇_Lookaqi

在此举行颁布历书或献俘礼

注意午门从没有斩首

明代倒是常有大臣在此被梃仗

三大殿中第一座,也是最重要的一座

紫禁城中体量最大,高度最高的建筑

皇权与政权的核心所在

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

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建,名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改称太和殿,康熙三十四年(1695)重建至今。

太和殿下有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台基

明代面阔九间,约64米,进深五间,约37米,清康熙时改为面阔十一间

高达27米(与台基共35米),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

殿前陈设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

殿前为三万多平方米的太和殿广场

可容纳万人聚集和陈列各色仪仗

太和殿用于皇帝登极、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

每年元旦,冬至,万寿(皇帝生日)等节日举行重大典礼

太和殿及广场  摄影@ 微博主:By_洛卡奇_Lookaqi

三大殿中间的一座,位于太和殿后

与太和殿同在三级台基之上

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

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建,名华盖殿,多次毁于火灾后重建,明嘉靖时改称中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重修更名为中和殿,乾隆三十年1765年再次重修

单檐攒尖顶,面阔进深均三间

四周出回廊

大典前皇帝在此休息

接受办公官员的提前参拜

前往坛庙祭典前皇帝也会在此审阅祭祀祝文

中和殿  摄影@刘雷

三大殿的最后一座,在中和殿之后

与太和殿、中和殿同在三级台基之上

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

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建,名谨身殿,明嘉靖时改为建极殿,后毁于火灾,万历四十三年(1615)重建,明末李自成攻入紫禁城焚火,建极殿幸免于难。历经多次改名后,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为今名 保和殿。

面阔九间,进深五间,前带廊

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高约29米

最初是大典前皇帝更衣的场所

清乾隆后在殿内进行科举殿试

每逢除夕等重要节日,皇帝也会在此宴请王公大臣

保和殿  摄影@刘雷

位于东华门与中轴线间

由文华门,文华殿、主敬殿等组成

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

最初是**宫,用绿琉璃瓦

嘉靖时皇帝在此召见翰林学士,举行讲学,改为黄琉璃瓦

清乾隆时,殿试在此阅卷

皇帝出巡后,留京的王公大臣也会在此处理事务

文华殿  摄影@遗介君

位于西华门与中轴线间

主体建筑为武英殿

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

明代皇帝在此斋居、召见大臣商谈政务

明末李自成攻入皇城后也在此登基

清乾隆时一度成为宫廷修书处

武英殿  摄影@刘雷

为警示八旗子弟勿忘骑射祖业

顺治皇帝在顺治四年(1647)建射殿

雍正八年(1730)改为“箭亭”

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

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四面出廊,黄琉璃瓦歇山顶

清朝皇帝与子孙在箭亭前练习骑射

清朝的武状元殿试也在此举行

箭亭  摄影@李永涛老师

后廷休闲

也叫内廷,是供皇帝及家庭生活起居的建筑群

主要是后三宫,和东西两侧的嫔妃宫殿

这些建筑体量及氛围更适居住生活

此外还有养心殿一类便殿,及供消遣的几个花园等

后三宫最重要的一座

内廷体量最大,最高的建筑

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

明永乐十八年(1420)始建,现存为嘉靖三年(1798)重修

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

宫前陈设有铜龟、铜鹤、日晷、嘉量、铜鼎等

从明朱棣到清康熙时期,都是皇帝寝宫

每逢元旦、元宵、端午、中秋、重阳、冬至、万寿节日

都会在此举行朝礼和赐宴

乾清宫  摄影@刘雷

位于乾清宫之后

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四面辟门

黄琉璃瓦单檐四角攒尖顶

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

明嘉靖年间始建,后重建多次,现存为清嘉庆三年(1798)重建

节庆日皇后在此接受嫔妃朝贺及皇子行礼的场所

清代曾收藏皇帝印玺

交泰殿   摄影@刘雷

交泰殿之后,内三宫最后一座

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

明永乐十八年(1420)始建,后重建多次,清顺治十三年(1656)依沈阳清宁宫格局改造。

面阔九间,进深五间

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

明代皇后居住在此

清代用作皇帝婚房及萨满教祭神场所

变成了名义上的皇后寝宫

坤宁宫   摄影@刘雷

指内三宫东西两侧的各六宫

共十二宫

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

明永乐十八年(1420)初建为相同的南向两进院落

是后妃们居住生活的地方

东六宫有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延禧宫

西六宫有永寿宫、翊坤宫、储秀宫、咸福宫、长**、启祥宫

后延禧宫因屡次火灾

清末改建西洋风格的灵沼轩未竣工

成为了故宫里唯一的烂尾楼工程

储秀宫 摄影@ 微博主:By_洛卡奇_Lookaqi

延禧宫· 灵沼轩   摄影@ 微博主:By_洛卡奇_Lookaqi

内三宫西侧的一座重要宫殿

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

明嘉靖十六年(1537)建成 ,清嘉庆七年1802年重修。

面阔九间、黄琉璃瓦歇山顶

明间和西次间出卷棚抱厦

最初供皇帝临时休憩,雍正后改为办公就寝

雍正为处理紧急战况令军机处建设于养心殿前

两宫太后垂帘听政也在养心殿前殿

养心殿  摄影@故宫博物院官网

故宫西路的主要宫殿群之一

正殿为庆典所用

面阔七间、前后出廊

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殿前出月台

寝宫后殿清代被改为大佛堂拜佛

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初建,现存格局为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改建。

明代为前朝皇帝的嫔妃的居所

清代为皇太后居所

逢元旦、冬至、皇太后生日等重要节日,皇帝率大臣在此行礼

南侧还有供皇太后消遣与拜佛的慈宁宫花园

慈宁宫  摄影@刘雷

故宫东路的主要宫殿群之一

原为康熙为孝惠皇太后专建的宫殿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建宁寿门,宁寿宫、后殿等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乾隆成***后

宁寿宫改为皇极殿

原宁寿宫匾额移到后殿,成为如今的宁寿宫

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

皇极殿面阔九间,进深五间

黄琉璃瓦重檐庑殿顶,前出月台和廊

***在皇极殿接受朝贺

著名的千叟宴就是在此举行的

光绪时慈禧太后也在此接见外国公使

宁寿宫 · 皇极殿    摄影@ 微博主:By_洛卡奇_Lookaqi

故宫的四大花园之一

故宫中轴线的北端,可通东西六宫

全园为中轴对称布局

南北80m,东西140m,总面积12000㎡

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

明永乐十八年(1420)始建,名“宫后苑”,清雍正起,称“御花园”,现仍为初建时的基本格局。

正中是供奉真武大帝的钦安殿院落

东西两侧建筑基本对称,多为游憩或敬神拜佛用途

东侧有御景亭、摛藻堂、浮碧亭、万春亭、绛雪轩等

西侧有延辉阁、位育斋、澄瑞亭、千秋亭、养性斋等

园内古树奇石甚多

地面各色卵石镶拼几百幅铺装图案

东北角的堆秀山为园中制高点

每逢重阳皇帝与皇后等在此登高望远

御花园 ·御景亭  摄影@刘小刀

特殊建筑

除前朝后寝建筑外,故宫还有众多各类功能的建筑

被大家熟知或津津乐道

故宫一共有四个门

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

除了南边的正门——午门外

还有东门东华门,西门西华门,北门神武门

西华门  摄影@刘雷

东华门  摄影@刘雷

神武门  摄影@刘雷

位于故宫城墙的四个角

供瞭望守备

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

也有二十八星宿中角宿神

栖息在角楼镇守紫禁城

因此得名角楼的说法

角楼  摄影@刘雷

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

乾隆十一年(1746年)在宁寿宫以南建三所院落

故称“南三所”,供皇子居住

三所院落东西排列,布局完全相同,建筑均为绿琉璃瓦顶

南三所  摄影@刘雷

故宫戏楼中最大的一个

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

始建于乾隆三十年(1772)

三层共高达20米

台上下还有天井地井用来表演节目

畅音阁  摄影@ 微博主:By_洛卡奇_Lookaqi

紫禁城中的最大的藏式建筑

建于清代乾隆九年(1744年)

模型制作:陈三岁、鱼艳天

顶部四条脊各有铜龙,仿若空中遨游

内部供奉众多藏传佛教造像及金刚坛城

雨花阁  摄影@刘雷

沈阳故宫

沈阳故宫是清代入关前的宫殿

后金天命十年(1625)初建,称盛京宫阙

天聪十年(1636)后金改国号为清大典即在此举行

清顺治元年(1644)顺治在此登极

入关后,改称其为奉天行宫

沈阳故宫· 崇政殿  摄影@遗介君

沈阳故宫在建筑布局延续了传统宫殿建筑布局

在彩画雕刻等建筑装饰方面展示了浓烈的东北风情

表现了多民族宫殿建筑文化特点

200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颐和园宫殿

颐和园自建成后作为游乐之地外

也是故宫以外的宫殿建筑群之一

颐和园中除了园林,也有宫殿建筑群

东宫门内以仁寿殿为主的建筑

晚清时期成为了颐和园内的政治中心

慈禧、光绪多此在此召见群臣、处理朝政、接待外国使臣

颐和园 · 仁寿殿  摄影@肖禹安

这一片建筑群布局对称

但却是封闭的院落

华丽的装修陈设显示出宫廷气派

但屋顶多用灰瓦卷棚顶,院中的花木假山

暗示人们这里处于园林山水之中

1998年11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三分钟带你看懂颐和园的前半生

三生三世颐和重生春

(点击可查看颐和园的小知识哦~)

避暑山庄宫殿

避暑山庄建在河北承德北郊

是清代的一处离宫别苑

清康煕年间初建,乾隆时期扩建后成了如今的规模

承德避暑山庄 澹泊敬诚殿

摄影@ 微博主:By_洛卡奇_Lookaqi

山庄南侧是居住朝会用的宫殿建筑群

正殿是澹泊敬诚殿

其他也有朝房、乐亭、寝宫等诸多建筑

清代也在此接见各民族首领、王公大臣和外国使节

1994年12月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除了这些宫殿

中国还有众多的宫殿建筑及宫殿遗址

布达拉宫、大明宫遗址、南京故宫遗址等

都是中国辉煌历史的见证者

故宫何其大,除了以上的建筑外

还有更多的建筑、技艺、文化

岂是遗介区区一篇科普文能够说完的

遗介有话说

宫殿,自古被认为是国家和权力的象征。从远古的大房子,一直到北京紫禁城,宫殿建筑岂是走过的是6000多年的时光。天人合一,阴阳礼法,中轴对称,三朝五门,条条框住皇帝与百姓思想的同时,也引领了中国传统建筑技术与文化成就。无论是无处寻觅的咸阳宫,还是变成遗址的大明宫、南京紫禁城。宫殿们依旧讲述着中华民族的奋进史,也向全世界展现着中国人的骄傲。

中华民族的国家文化自信正是源于此

普通的我们至少能做到不去破坏宫殿建筑

毕竟,不破坏就是最好的保护!

- END -

 欢迎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6:30不见不散 

 想看更多精选好物 

 可以扫码添加[普象好用]微信号 

第一时间获得新品首发、特价活动等最新资讯

首次添加还可领取200元优惠卡哦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故宫是什么?  故宫  故宫词条  什么  什么词条  故宫是什么?词条  
热点

 公众号的罗曼蒂克兴衰史

公众号里的刀光剑影,还在上演着。前传2012年7月21日,鲜有雨水的北京迎来了一场61年来的最强暴雨,导致79人死亡,这个结果在微博上是不可理喻的。网友和公知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