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盛夏将至,谁逃得过“湿气重”?

有句古话叫:“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气属中医“风、寒、暑、湿、燥、火”六种外感病邪之一,其特点是湿性、粘滞、重浊,易伤阳气。

此外,他们还会组团出击。湿与寒在一起叫寒湿,与热在一起叫湿热,与风在一起叫风湿,与暑在一起就是暑湿。

接下来,小固将带你体会一下,那些被湿气支配的恐惧。

第一个方法是自我感觉。

到了饭点,却没有一点饿的感觉,看什么都没胃口;吃一点东西就感觉胃里胀胀的;在吃饭过程中还有隐隐的恶心感,感觉刚吃下去的东西往上顶。

湿气进入人体后容易伤脾。夏季,很多人都会出现食欲和消化功能下降,也是脾胃受损的表现。有些人有较强的饥饿感,可吃一点马上又有饱胀感,这是胃强脾弱的表现,也是脾湿的征候。

第二个方法是如厕体验。

中医认为,体内有湿气,必累及脾胃,所以从大便的性状也可以进行判断。

如果每次排大便都黏腻不爽快,冲马桶总冲不干净,总有一些黏在马桶壁上,那么也说明体内可能有湿。

No.1

常吃生冷食物

冷饮、冰激凌、冰西瓜,都是夏天的味道。但是,过食生冷食物会让肠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滞,给外邪创造入侵机会。

所以无论在天气寒冷还是炎热的时候,都尽量少吃生冷食物,同时还可以在烹饪食物时加入葱、姜来减弱蔬菜的寒凉性质。

No.2

经常熬夜

熬夜也是加重湿气的原因之一,熬完夜之后,起床后依然会有困倦、乏力、觉得头沉、打不起精神,或是觉得身上有东西在裹着,懒得动弹,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因为体内有湿气了。

中医里讲“湿重如裹”,就很准确地形容了湿气重的症状,这就好像穿着一件洗过没干的衣服一样,很不舒服。

No.3

缺乏运动

运动少的人常会出现身体沉重、四肢无力等湿气重的表现,而且容易形成恶性循环,越是不爱运动,体内淤积的湿气就越多。

No.1

避湿、健脾

中医理论中,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脾是主运化的,而湿邪也容易伤脾。我们平时要避免接触湿气重的环境,不要冒雨或者涉水。

同时,也要注意健脾化湿。可以选择药食两用的食材,如薏米、荷叶、白扁豆、赤小豆、陈皮、茯苓等都可以用来入膳,既能养胃,又能除湿。

推荐

参苓白术

参苓白术散是治疗脾虚的良方,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山药、炒扁豆、炒苡仁、砂仁、莲米、桔梗、大枣十二味中药组成。

人参、茯苓、白术可补脾肺之气;山药、莲米补脾固肠;陈皮、砂仁可理气温胃;桔梗不仅能引诸药上行,它与山药合用还能防止辛温香燥的药损伤肺阴;大枣既可调和诸药,又有补养脾气的功能。

No.2

 饮食起居不贪凉

我们常高呼“炎炎烈日,这条命是空调给的”,其实也正是这种吹空调、吃冷食、冲凉水澡等“以冷制热”的祛暑方式,导致人们在该出汗时,汗液无法挥发而淤积体内形成内湿!

过度依赖空调,救的不一定是命,给的却是健康问题。过度贪凉行为只能暂时解暑,不能持久解热、解渴,而且还可能会让身体在无形中受到伤害,导致肠胃温度下降,诱发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

事实上,一碗热茶入口“以热制热”,不仅可刺激毛细血管普遍舒张,还帮助排汗,有利于促进体温下降、祛暑化湿。

其次,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器官运作,加速湿气排出体外。跑步、健走、游泳、瑜珈、太极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强水分代谢。

脾胃好坏,对免疫力有什么影响?

2020-05-25

你知道吗,夏天吃苦胜似进补!

2020-05-23

小满至,防暑湿!养生记三宜忌三满

2020-05-20

春吃芽,夏吃瓜!如此吃瓜,清热祛湿效果好

2020-05-15

小固

今天,你祛湿了吗?

本文为养生固本 健康人生(ID:infinitus_ysgbjkrs)原创文章,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文章图片购买自站酷海洛PLUS,如对版权有异议,请与我们联系。温馨提示:保健食品不是药物,不能代替药物治疗疾病。

喜欢本篇内容请给我们点个在看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湿气  湿气词条  盛夏  盛夏词条  
热点5G

 24核还要上5.5GHz频率 I...

在过去几年中,Intel在CPU性能上一直保持单核/游戏上的领先记录,但AMD的Zen3架构锐龙5000逆转了这一点,首次做到了单核、多核性能同时领先,Inte...(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