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护士除了按职责完成自己的工作外,作为团队中的一员,在护理工作中需要与他人相互配合以完成治疗护理工作,保证病人安全。团队成员间相互协作,是一种良好的工作氛围,毕竟“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但是,互相帮助一定要在规范的基础上,良好、有效沟通,成员间密切协作。一旦盲目行事,极有可能闯祸。
临床案例及点评
案例一:
某监护室,接班护士小张和交班者小王正在床头交接班。当她们交接到18床时,小张发现患儿上肢正在泵入的多巴胺发生外渗,立即关闭了微量泵。她查看了下患儿的血管,认为短时间内无把握穿刺成功,便决定接完班后再行穿刺。
机缘巧合,这班还没有交接完毕就来了一个新患儿,她立即接手处理。待忙完新患儿,准备好物品前去穿刺时,发现微量泵处在工作状态,再看患儿的小手已经肿成了面包。她急忙回抽液体、拔针,硫酸镁湿敷,经过及时处理,患儿外渗皮肤于一周后恢复正常。事后,了解到打开微量泵的是一个进修护士,她在给患儿更换尿布时发现微量泵开关没开,就顺手打开了。
点评:
护理工作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现有的护理模式下,一个病人的治疗需要数个护士相互配合来完成。护理工作中,每个人的素质参差不齐,同样一件事不同的人来做便有不同的结果。如上例中发现微量泵不工作了,有的人会寻找原因后再处理,有的人会不假思索顺手打开,岂知就是这一顺手之举,导致差错发生。
工作中预防这样的差错发生,前提是每一项护理工作都要有相应的流程规范。执行操作的每个人只要严格按照流程,便不会出现问题。该案件中,发现液体外渗,且是对血管有强烈刺激性的多巴胺,发现者小张应立即拔掉针头,处理好该患儿后再进行其它工作,考虑到当时的实际情况,她确实很忙,但忙也不是出错的理由,在自己一时无法分身时,可交待其他人帮忙。
说完了小张,再来说说进修护士,当她发现微量泵不能正常工作时,应仔细查看原因:是断电了?机器出故障了?还是针头阻塞了?液体外渗了?如自己一时不能确定原因,应询问团队中的其他人,而不是想当然地盲目打开开关。
案例二:
接下来再看一个案例:某心脏内科,患者梁某因“心率失常”住院治疗,经用“胺碘酮”等对症治疗,症状好转,医生停用该药。护士到病房撤下该组液体拿到治疗室欲处理时,另一病人外出检查,她顺手将撤下的液体放在了治疗桌上。
待她返回治疗室处理液体时,才发现出大事了。原来,她走后,该病人液体滴完,另一名护士在未询问他人的情况下,拿起桌上的液体重新换了上了,之后,患者上厕所突发心跳呼吸骤停,经复苏成功后转ICU,入住数天后死亡。
点评:
护理工作千头万绪,病人多,护理人员相对不足,有时一个人要身兼数职。该事件中,护士专业知识并不缺乏,也按时执行了医嘱,最大的问题出现在工作的衔接中。在工作需要衔接时,同事间未做到有效沟通,也未向病人告知,导致病人监督这一屏障缺失。反思工作中,缺的并不是制度,而是执行制度时的流程。该案例提示我们在工作中,做每一件事情都要善时善终,尽量不给他人留尾巴,如遇特殊情况需他人代劳时,一定要交待清楚。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工作中一个小的疏忽,一个不走心的举动,便可引发不良事件,影响护士工作质量。研究发现,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为12.2%,66%对病人有轻到中度的影响,9.9%造成伤害,6.7%导致患者死亡,这些不良事件70%是可预防的。
如何防范不良事件?
No.1
要建立完善的制度,有标准,有流程。合理规范制定护理标准,不可太高,也不可过低,必须可行,便于临床实施,提高执行制度的依从性。没有流程,制度就是一张白纸,制度的落实需要一系列流程来保证。
No.2
加强医护患三方的有效沟通。患者治疗需要调整,医生应告知患者;护理人员处理医嘱时,再次告知患者,使患者及家属参与到治疗中。
No.3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风险意识。使用高危药品,严格查对,及时询问。
No.4
规范护理行为,采取措施减少护理差错。
No.5
合理排班,避免人力资源不足。
No.6
有完善的不良事件管理制度、上报流程,分析患者安全屏障缺陷,构建多层多重安全屏障。
护理工作中,出现不良事件时,归根结底都与工作欠规范有关。唯有在工作中用制度、流程规范护理行为,方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事前预防,事中管理,事后补救,应作为护理工作的指导思想。
来 源 / 中国护理管理
华医网执业护士、初级护师、主管护师精品班上线啦!
具有多年考试辅导及命题经验的讲师帮你直击考点,在紧张的时间里轻松备考;更有班主任群内跟进复习进度,分享习题、考点、释疑,随时随地刷手机学习。
详情咨询微信小助手:weizhushou99
点击“阅读原文”,马上试听、抢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