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印有“印度制造”(made in india)广告语覆盖原有的品牌logo,并要求其车间促销员不要穿该品牌的制服,试图冒充友军,这展现了小米极强的求生欲。
虽然小米官方对此解释,“这是为了防止不法分子破坏店铺,业务并未收到影响”。
但是,印度对中国品牌和产品情绪的恶化真的对小米没有影响吗?
小米对印度局势紧张、看似荒诞的反应与小米公关语气轻松矛盾的背后,隐藏着其对重仓印度的焦虑。
印度曾是中国很多科技公司出海的桥头堡,随着形势变化,它们该如何应对?
A
重仓印度的小米
根据Canalys发布的数据, 2020 年第一季度,小米的出货量占据印度智能手机市场30.6%,在销量排行榜高居榜首,这离不开小米多年来对以印度为中心的市场布局。
由于丰富的人口红利带来的获客成本低廉,印度市场向来是智能手机厂商兵家必争之地。 2014 年 7 月,雷军宣布正式进军印度市场,依靠高性价比和限时抢购策略,小米通过线上渠道在两年内营收突破 10 亿美元。
此后,由于国内增长乏力,小米在印度扩张的脚步被迫加快。 2016 年,小米进军线下市场,继互联网营销后,小米和 600 余家第三方商店建立合作,建立 500 余家服务中心,并建立两座工厂进行本地化制造。
小米董事长兼CEO雷军表示:“我们的重点一直在印度市场,目前小米在印度市场大约在第六、七的位置,所以还有提升空间,但是我希望能够尽快进入前三”。
但雷军或许是低估了低价策略在印度下沉市场的杀伤力,事情的发展出乎意料的顺利。到 2017 年第三季度,其市场份额已经猛增到23.5%,首次超过三星电子公司,奠定了印度市场的霸主地位。
次年 11 月,雷军进一步加注印度,计划到明年年底扩张到 5000 多家。至此,印度已经成为在中国之后小米的第二大市场,印度战略的成功也让小米成为全国第五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但是,出海的小米势必会收到当地政治文化因素的影响。早在 2018 年,印度政府公布政令,要求手机厂商在电商平台销售量不得超过其库存的25%,该政策让依靠电商平台销售的小米遭受损失。
有了前车之鉴, 2020 年的愈发紧张的形势让小米开始担心自己的未来,一旦情况有变,首当其冲的就是在智能手机市场占据首位的小米,印度市场的核心业务受阻也将对小米营收产生致命影响。
与市场的刻薄相反,小米表现出满满的求生欲。为了取得市场认可,小米一方面加快产品本土化,让生产、研发、销售团队以及业务负责人由印度人担任。
小米印度负责人Manu Jain表示,“印度市场的所有小米手机和大部分智能电视都在印度生产,65%的零部件来自本地,小米印度公司完全由印度人领导,印度用户的数据也100%留在印度。”
另一方面,小米对本地合作伙伴采取的赊销和返利的优待策略。前者可以延长经销商付款周期。后者则是通过达标后的销售提成和降价后补差价增加经销商的销售动力。但两者无疑会给自称利润不超过5%的小米带来更多的现金流压力。
甚至在印度掀起针对中国品牌的游行活动时,小米不惜为自己打上印度制造的旗号,试图用这种方式来躲避攻击。
“能屈能伸”的情况并非小米专属,几乎所有出海印度的中国科技公司都难逃和小米相似的命运。
B
能屈能伸的TikTok
凭借 15 秒短视频,娱乐设施匮乏的印度一举成为TikTok最大的市场。
据公开数据显示,印度是TikTok2019 年的第一大下载市场(仅计算iOS App Store和Google Play Store的下载量),下载量为3. 23 亿次,占总数的44%。印度用户每天使用TikTok花费 38 分钟。相比之下,美国用户平均每天打开TikTok8 次,平均每次会话不到 5 分钟。在月活跃用户(MAU)数量方面,印度市场也以 8100 万远超美国市场 3000 万。
但是,作为舶来品的TikTok并没有被追求本地化的印度市场善待。据报道, 6 月 29 日,印度电子信息技术部宣布,禁止 59 款中国应用,其中Tiktok排在首位。
这也并非TikTok第一次被公开针对。 2018 年 10 月 17 日,一位 24 岁的印度居民因为在TikTok遭受网络暴力而自杀,这是TikTok问题暴露的开端,也是印度机构对其发起抵制活动的起点。
受到印度语言种类多的影响,字节跳动的AI算法难以对其中的不良信息进行有效识别,再加上部分用户受教育水平低,内容创作的不可控性大大增加,这是TikTok在扩张初期频频出问题的主要原因。
就在上个月,一名印度的TikTok红人Faizal Siddiqui在 5 月初上传的一段关于硫酸攻击的视频将民众的不满彻底点燃,TikTok在Google Play上的评分一夜之间从4. 5 分被印度民众降到了1. 2 分,Twitter上也出现大量关于TikTok的负面评论。虽然TikTok删除了这段视频,并发布了相关声明,但市场的反对声音并没有因此而减少。
面对市场和监管机构的指责,TikTok的认错态度获得了一部分用户的重新支持。 2019 年 4 月封禁期间,TikTok平台上删除了大约 600 万个违反了社区准则的视频。除了计划投资印度市场的 10 亿美元外,该公司也将增加内容审核团队的审核能力。
面对数名国会议员关于非法共享用户数据的指控,字节跳动称,将会顺应印度的数据保护政策,把用户数据存储在美国和新加坡等业界领先的第三方数据中心,相比之下,Facebook等业界巨头以过高成本为由对数据本地化持反对态度。
一面是金矿储量丰富的下沉市场,一面是市场本身的“冷酷无情”。在恶劣的环境中,字节跳动想要发展,就不得不养成能屈能伸的性格。
C
假装自己是印度公司的茄子快传
国内发展遇到瓶颈,软件意外在印度走红, 2015 年,刚从印度调研归来的茄子快传CEO仇俊发现自己面前只有两条路,要么转型,要么出海。
在仔细的权衡和对比之后,他发现,相对于国内已经成为红海的移动互联网环境,印度正处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跨越期。在全国 13 亿人口中,移动设备的普及率达到了惊人的76%,而智能手机用户却仅占市场的16.9%。没有一家全国性的运营商,能够成为创业企业推广的重量级合作伙伴。
而这种天然的市场空白是由宗教、语言等天然壁垒造成的。印度有超过82%的人信印度教,当地语言超过 1600 种语言,印度市场智能手机用户普及率低。这些苛刻的互联网环境在阻碍其他企业的同时,却为茄子快传打开了一扇窗。
同年 6 月,仇俊下定决心,All in 出海,首站为印度。
1 年后,茄子快传又遇到另一个岔路口,这一次是从工具开始向内容平台进行演化。
当被问及这个想法由来的时候,茄子快传印度市场总经理王超感慨道。他当时问一位马拉地语的工厂工人,为什么不直接下载而要等别人用茄子快传将文件转发给他,答案居然是他不知道怎么付款,也不知道怎么用种子文件进行下载。从这一刻开始,他意识到了内容平台的巨大潜力。
事实证明,王超的战略是正确的。截至 2019 年,茄子快传印度安装量超 4 亿,稳居印度谷歌应用商店前 20 榜单。而这一切的开始,源于一位工人之口。
对此,王超解释道,“茄子快传是中国人创立的,但我们说自己是一家印度公司,我们没把自己看成中国公司,要是丢了印度市场,我们可就完蛋了。”
换位思考,身临其境的把握用户需求,这个一度将茄子快传推至颠峰的策略,在 2020 年 6 月 29 日,失去了效果。在印度公布的被禁用 59 款App中,茄子快传名列第二,仅在TikTok之下。
当曾经的伪装被揭露,被茄子快传All in 的印度市场开始由官方出面清退,仇俊和王超的至暗时刻或将来临。
D
第一批淘金者,UC
2009 年,中国移动互联网还处于红利期,腾讯和 360 正如火如荼的开展3Q大战,而UC浏览器早已经盯上了印度这座金矿,多年的筹谋布局让UC成为首批淘金者。
发现印度这篇金矿的不止UC,也包括facebook等大型企业,但他们都被印度的天然屏障阻隔在外。想要在印度发展,本土化是绕不开的难题。
那么,UC团队是如何发现印度这片金矿的,又是如何克服水土不服的问题?
对此,UC优视国际业务部总经理苏振雄将其总结为“全球化思维思考,本地化的实践和运营”。
就前者而言,UC落子印度的原因主要分为 4 点。首先, 12 亿的人口规模以及过去十年7.8%的人均GDP增长让其成为世界第二大市场;虽然错过了固网的发展时机,但新技术的到来能让印度跳过PC互联网,直接抵达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之间激烈的竞争给了手机终端厂商更大的施展空间;政府对互联网控制程度较弱,对外国资本的开放是UC生存的土壤。
就后者而言,UC团队学习了华为的本地化团队建设经验。苏振雄将其按照本地化程度不同划分为空军、陆军、海军三个阶段。
早期空军阶段,UC团队在网络上进行推广,获客方式完全依靠下载,没有本地员工。当产品在当地具有一定竞争力之后,就会进入陆军阶段,派遣产品经理、BP等员工登陆印度,同时也会招募当地员工帮助加深对市场环境的理解。后期海军阶段是指,当市场份额积累到了足够高的基数,有中国制造的手机厂商愿意和UC达成出海合作。
基于本地化战略,在印度互联网环境差、电脑普及率低、下载需求旺盛的环境下,UC将用户需求定位为“想要花费最少流量获得最快下载速度”。在创业早期,UC通过网页压缩等方式加强了云端浏览器服务,这种差异化运营方式是UC团队在印度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截止到 2019 年,UC浏览器在全球拥有4. 3 亿多用户,印度是其主要市场之一,拥有1. 3 亿多用户。第三方数据分析公司StatCounter的数据显示,UC浏览器占据了印度移动浏览器市场超过23%的份额。
但是,像UC一样的拓荒者也难逃被针对的命运,在印度公布的被禁用 59 款App中,UC浏览器名列第四。
在浏览器之间的领域,不乏谷歌等劲敌环伺,只要UC稍露疲态,无异于将一直以来积累的市场份额拱手让人。
作为最后的移动互联网市场,印度曾被中国科技巨头报以极大的憧憬和期待。但无论是 5 月 30 日一款名为“删除中国应用”(“Remove China Apps”)的APP的火爆,还是印度官方出台的一系列禁令,都无疑给企业家浇了一瓢冷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