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创业剧会成为今年电视剧市场上最赚收视的剧集类型,但现在来看却普遍不景气。
从《创业时代》、《你迟到的许多年》到《风再起时》、《我们的四十年》,创业剧几乎承包了今年Q4各大卫视的黄金档,也几乎快演遍了三百六十行,上至王侯将相国家事,下到卖酒卖房卖服装,无所不触。
只是,除了搞“餐饮一条龙”的《正阳门小的小女人》,其他剧的业绩都不太好看,就连“收视女王”赵丽颖坐镇的《你和我的倾城时光》都未能“开播爆”。
大规模迸发却只有零星出彩,甚至让观众大呼“剧荒”,难道是创业剧选错了行,都该从餐饮起步?
算上《南方有乔木》,截止目前,已经有10部创业剧先后在各大卫视播出。不过,虽然都在说创业,但瞄准的行业却各不相同,无人机、互联网、手机软件、电子工厂,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这些剧演不到的。
而且,从各大卫视前一段时间发布的2019招商剧片单来看,明年创业剧还会继续唱主场,涉及的行业也同样是各形各色,不带重样。
《幕后之王》做节目制片人,《温州三家人》搞互联网电商,《面向大海》迈向通讯行业,而《巨匠》则让杨幂和霍建华跑到了民国,去靠建筑发家。
都知道,这些创业剧会大规模涌现,政策是主因。但除了这点,从剧集角度来看,也能找到原因。
在今年之前,创业剧在国内电视剧市场,还是一片待开发的蓝海,对观众而言具备一定的新鲜感,而当下的创业剧拼命地在行业上玩花样,目的也是想在给观众带来更多新鲜感的同时,借用不同的行业与同类剧集打出差异化。
其次,在内地经济高速发展和90后创业成普遍的当下,创业剧的出现也算是一种时代刚需,就像香港90年代创业、职业剧盛行,是由当时的文化经济决定的一样。
最后,创业这件事本身具备的戏剧性,也有助于故事在讲述过程里保持较强的节奏和冲突感,不仅如此,创业剧的包容性也极强,爱情、悬疑、复仇、家庭等元素,都能被很好的揉进创业过程里。
拍创业剧的优势多,但拍好却不是易事,像《鸡毛飞上天》这类的精品更是可遇不可求。而当下创业剧集体业绩不景气,也并非是选的行业的“锅”。
齐齐扑进蓝海却为何大范围触礁?
总体来看,当下的创业剧可分为两类,一类以《风再起时》《正阳门下的小女人》为代表,由戏骨和实力演员坐镇,时间跨度几乎都是三四十年,把主角奋斗故事和时代发展结合,让他带着观众一起经历改革开放浪潮下的起起伏伏。
另一类以《南方有乔木》《你和我的倾城时光》为代表,和前两年红火的偶像谍战剧相似,这类创业剧也都是由偶像担纲主角,故事跨度相对前者较短,大都是借国内企业和外国企业的对抗,来贴切主题。
但不管是哪种,创业都只是一个串联情节,或者说是故事的一部分。像《正阳门下的小女人》,除了说徐慧真的创业路,它也在说两代人的关系和情感变化、说时代的变迁,而且比较来看,后者占的比重显然更大。
这也很正常,和一度风靡的穿越剧一样,创业剧本身也不是一个独立的剧集类型,所以,《鸡毛飞上天》和被封为“创业剧标杆”的《大时代》,剧集介绍的定位都是都市商战,故事里也都包含了比重较大的代际人物变迁和情感变化等元素。
所以说,创业剧里谈情说爱很正常,占的比重大也不是问题。可为什么观众能接受《鸡毛飞上天》,却对《创业时代》《你迟到了许多年》等不感冒?
原因很简单,虽然这些剧也在用行业穿线剧情,但并无行业之实。创业部分的展现要么过于单薄,要么悬空现实,内里要表达的核心情感也是混乱且空洞。如同不少观众所说,这些剧集里的创业or职场,不过是编剧靠想象构筑的“平行世界”,完全看不到自己。
而且,情感部分的刻画也和行业一样,过于戏剧化。《创业时代》里的宋轶饰演的温迪,在54集的剧情里,先后和黄轩饰演的郭鑫年、周一围饰演的罗维、代旭饰演的金城三个剧中主要的男性角色“谈情”,最后还拿到了6个亿,堪称“时代躺赢家”。
此外,也有部分人认为这些创业剧不讨喜,行业选择不亲民是一个问题,什么魔盒、金融、服设切得都是小范围受众,所以很难讨大众喜爱。
但犀牛君并不这么认为,行业有三百六十行,可创业和职场的特征都是共通的,这些共通点都能切中大众,而且创业剧里添加的情感、家庭等元素也都是大众喜欢看的。所以,不管创业剧选择的行业是什么,它都不会是一种小众剧集。
总结来看,创业剧的大范围触礁主要原因还是行业部分失真,情感部分狗血,而如何去修正问题,也不是弄懂“创业”就能解决的。
想收获红利要懂“创业”,也要尊重创作
都说创业剧是职场剧的一种进阶,但这种进阶不仅指时间跨度大,更主要是对行业的呈现要更细致、全面。
因为创业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个过程里行业兴起的背景、现状、未来等方方面面的问题,都势必要有所触及,职业特征、代表性的行业人物,也都必须要高度还原和塑造。
要做到这些,编剧无疑需要弄懂故事发生的行业,并了解这个行业里的人,和他们的真实生活和工作状态。
拿最会拍职业剧的TVB来说,它不仅早就拍遍了三百六十行,更几乎涵盖了所有工种,单是一个警察就囊括了扫黄、扫毒、重案、反黑、谈判、法证、古代法证、海关、消防员、入境处、飞虎队、刑事情报科、廉政公署等多个工种,关键是不管描绘哪个工种都能打动人心。
原因就是编剧对行业的真实性和专业性都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演员也会去体验和感受行业人的工作和生活,而国内早前的《便衣警察》《心术》等,能成为口碑与收视双赢的职场行业剧也是这个原因。
《心术》的导演杨阳为了能还原医院,每天和医生一起上班、下班、吃饭。海清、张嘉译等主演们也都在医院进行了三个月的生活体验,学医学常识、听医生们分析病例。不仅如此,剧中的很多病例类似脑袋穿钢筋等,都来源于真实病例,红包、医患等问题也都是真实事件改编。
而当下的创业剧里,行业没职业特性,演员也没职业感。《创业时代》里,杨颖饰演的那蓝丝毫没有职场女精英的气场,反到“模气十足”,走路像患上了“T台后遗症”;《你和我的倾城时光》里,赵丽颖饰演的林浅也完全没有时尚设计师的气质,穿得衣服土,设计得衣服更土。
在这种情况下,即便编剧把角色写得鲜活,演员也能给演“死”。所以说,不仅编剧不能“闭门造车”,演员也不能想演就演。
除了要真实呈现行业和行业人,创业剧想要动人,还得学会用行业内部矛盾推动剧情发展,用行业问题去展现共性的社会问题和情感,让观众看到主角的创业奋斗、职场的生存法则,也能感受到由此引发的人性纠结。
经典的《大时代》《流金岁月》《大宅门》《温州一家人》《心术》等,都是在用行业或者职场里不断发生的矛盾来推动剧情深入,并在过程里展现大情大义的细味,像《心术》就是在借医院让观众去看社会,借医学探讨人心、解剖人性,借患者和医者展现“救我”和“信我”之间的博弈
所以说,想在“创业”这片蓝海里拿到可观的红利,编剧和演员不仅要懂“创业”,也必须要尊重创作,观众也许不懂你演的行业,但故事品质的好坏他们却是能一眼看明白,想要拍出“精英”,要从“创业”出发,更要从心去出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