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好知 kuaihz

一位心碎车主的二手车电商“漂流记”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懂懂笔记,作者木子。

如今的车主想要卖车换车,都会通过什么渠道卖掉旧车?

看看随处可见的“没有中间商”、“没有异地差价”洗脑广告,你可能会首选二手车平台了。当然,出售给线下收车的车商,去4S店新车置换,直接转让给亲朋好友,也都是常见的卖车渠道。只不过因为二手车平台铺天盖地的宣传和洗脑,已经让不少消费者都倾向于选择通过这种渠道进行交易。

但是,看着各种眼花缭乱的2B、2C、C2M和C2B2C……你是否会有些晕头转向?这些交易平台究竟靠不靠谱呢?

No.1

不好卖的车型被“保卖”套路

 “各种验车、看车,电话骚扰,已经影响了我的正常生活,而且一点儿也不省心。”近日,懂懂笔记接到深圳车主林先生的爆料,他表示自己通过二手车电商平台卖车已经折腾了近一个月,车没卖出去,还惹了一脑门子“官司”。

实际上,近两周来已经有五六位买卖二手车的车主通过后台发来了爆料,他们的遭遇有的与这位林先生相似,有的更匪夷所思。难道金九银十的卖车季,二手车也这么难做了?

林先生表示,在卖车之前,他曾上网了解过各家二手车电商平台的情况,通过网友的评论、朋友的推荐,他也了解到各家的口碑都有好有坏。然而,他依旧认为部分负面信息只是极端案例。

因此,想碰碰“运气”的林先生还是开始了自己的二手车电商之旅。“我平时工作忙,如果将车卖给线下收车的车商,还要跑好几家二手车市场。于是就在线上平台注册了用户,委托给二手车电商平台销售。但是,唉……”

满脸“一言难尽”表情的林先生,描述了自己这一个多月来的“惨痛”经历。在半年前,林先生购买了一台纯电动微型汽车用作上下班通勤。然而,由于充电、续航等方面不断遇到难题,他在9月份打算将这台纯电动汽车卖掉,换一台普通燃油车。

在看到某二手车电商平台铺天盖地的电梯广告之后,他选择了“不信疗效信广告”,在注册用户并填写车辆的信息后,开始等待平台的初步估价,“这家平台号称是C2C模式,本来想着车主卖给车主的方式价格会稍微高些,当时还是很期待的。”

资料提交后不久,很快就有平台工作人员联系林先生。然而,林先生想要的估价却没有提供。对方表示需要派师傅上门查验车辆后,才能给出比较准确的估价,然后在平台上予以展示和销售。

“想想也正常,毕竟汽车外观只是一方面,不看车就估价确实不靠谱,专业验车的话对买方也公平一些。”他在约定的时间等到了验车师傅,而且勘验的时间没用几分钟,“来是来了,好像也没怎么检查,简单地拍了几张照片就走了。”

在完成验车的当天,林先生便看到自己的车在该平台上“挂网”展示,价格也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本来想卖5万5,但平台给出的建议价格是5万3。对于到手八折的‘电动爹’,这价格也还行吧。”

之后,就是风平浪静的半个多月,没有意向车主联系林先生,平台也没有任何信息。由于纯电动车每个月的价格行情都有波动。因此,他开始有些担心越拖时间价格越低。但电商平台随后大量的电话回访,却并非是要解决他担心的问题,而是劝他使用该二手车电商平台的“保卖”服务。

“保卖嘛,就是要将车全权委托给他们,然后先付一部分车款,待卖车之后再结清车款。”林先生问及“保卖”是否能以5万3千元的价格售出时,客服表示需要将车开往平台网点做进一步检验,才能确定最终“保卖”的价格。

除此之外,平台要求车主要将登记证书、行驶证等车辆身份资料,一同交由平台,才能代理售车事宜,“思来想去觉得保卖服务太被动,而且车在人家手里我也不放心呀,所以就直接拒绝了。”

但让林先生意想不到的是,在明确拒绝客服,表示不加入“保卖”服务后,他在平台上展示的车辆就被下架了。致电咨询客服时,对方表示并不清楚具体原因,需要在系统进行查验后另行反馈,此后就不了了之。

“事后,我上网查了下,发现有相似遭遇的车主有不少呢。许多保卖车主表示,一开始估价虽然让人心动,但只要将车开去门店检测,就会挑出大量毛病压低价格。”

也有部分曾在该电商平台卖车的车主发帖表示,这些所谓“不赚差价”的中间商,赚的可是4%~8%的双向手续费。甚至还出现了未经车主同意的情况下,为车辆进行所谓的维保,并将费用在尾款中扣除。

消费者同时反应,一些平台甚至给手续费设置“低消”。即便卖一些低价车,用户也必须缴纳“最低”几千元的手续费。这些留言让林先生感到有些后怕,庆幸自己没有通过“保卖”方式卖车。

那么,面对名目繁多的二手车电商模式,除了C2C是否还有其它选择?

No.2

拍卖“最高价”也比市场价格低

“在汽车论坛上,我看到有的卖车平台号称是C2M,于是又研究了一下。”

林先生表示由于以前购车时被二手车商“坑”过,因此他并不太相信所谓的二手车商家。当看到C2M二手车电商平台的介绍时,就有些抵触心理。但是车在手里押着也不是事儿,他决定再试试C2M平台的效果。

这种车主通过拍卖方式卖给出价最高的二手车商,并由车商支付手续费用的方式,就是C2M。“联系过后,对方提出要等师傅上门验车,次日中午能给价格,而且是全国拍卖后的最高价。”这一次,林先生先后预约了两家C2M二手车电商上门验车,然后就在家中静候佳音了。

果然,第二天中午这两家平台就分别给出了所谓的“高价”。他当时顿时傻眼了——其中一家给出了4.36万元,另一家给出了4.4万元,完全低于心理预期,“这是价高者得?我感觉这是价低者得吧!”

当林先生正在气头上的时候,其中一家二手车电商平台的客服来电问询能否前往门店进行交易,他直接回绝了,“看平台历史交易记录,同款车去年上牌的,公里数比我的多了几倍,价格还能拍5万元。怎么我的车况更好、更新,反倒价格更低呢?”

就此事,他与两家平台的客服都进行了交涉。客服给出的解释都差不多,不同时期售车行情不同,纯电动车的行情的确在不断走低,“要么就是拍卖历史价格造假,要么就是纯电动汽车的保值越来越差。”林先生质疑道。

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两家电商平台依旧陆续来电,开始了“挤牙膏”式的加价。而且这些新的价格都是与二手车商商量后的“高价”:4.5万、4.56万、4.58万......客服的态度也越来越不耐烦。

“我后来看了网上一些车主的猜测,车辆通过这种C2M平台经常拍出较低价格的原因,是车商只能看图片出价格,无法知道真实的车况,因此出价非常保守。”林先生强调,有资深车友还表示这种C2M拍卖更像是背靠背出价——平台发布车辆之后,就会通知相应车商进行商议,给个低价成交。

他更倾向于“赚中间价”的说法,因为平台拍出的所谓“高价”,甚至比龙珠附近部分二手车商的估价还低了不少,“或者是内部低价吃下,再加价卖给车商,赚取中间差价。反正后来都是一点一点儿加价,可能是怕加多了回头亏了。”

在经历了所谓C2C、C2M的煎熬后,林先生已经不想通过二手车电商平台卖车了。看着手里的这辆电动汽车越来越贬值,他也越来越感到焦虑。

真的没有办法让自己的二手车卖出高价吗?答案是有办法,但是难度很大。

No.3

自行卖车也困窘,平台、车商都“捣乱”

“北京有花乡二手车市场提供现场拍卖,但深圳没有这样的平台。”

在朋友的建议下,对于二手车电商平台已经失望的林先生,尝试着通过58、闲鱼等电商平台,自己发布车辆信息,他还将卖车的详情页面扔在深圳本地的微信群、闲鱼塘里面,尽量增加曝光度。而随之而来的麻烦,就是要自行接听各种买车咨询。

在将卖车信息铺天盖地发布后,他的手机就开始“爆棚”。“不到半小时就有几十个人通过平台私信、发信息、加微信好友,当时真的是感到信心十足。”不过欣喜过后的林先生,很快发现这些“买车人”一上来都不询问车况、信息、价格,都是表示“车看着不错,电话号码给一个马上联系”。

“起初,我以为这是正常询价过程,所以没多想就将电话号码发给对方了。”结果,这些“用户”非但没有致电咨询,他反而接到了大量二手车电商平台的客服来电,都是询问他是否卖车。

这些平台中甚至还有他曾经预约验车的那几个C2C、C2M平台,他诧异地询问客服是如何得知自己联系方式的,这些客服都表示,由于林先生在网上发布了二手车信息,合作平台将联系方式告知客服,为的是更好服务车主、尽快卖车。

“我追问他们是哪个平台时,客服一会说是闲鱼,一会说汽车之家,还有的说是百度贴吧。” 因此,他再也不敢相信所谓的二手车买家,担心都是信息平台里的工作人员,“所以,再有人问我联系方式的,我都说在微信上聊聊就好,合适的话再电话联络。”

结果,这些“真实”的个人用户都开始斥责他不给电话号码是有毛病、耍大牌,再没有任何人关心车的细节,“现在二手车电商、车商都这么做生意了吗,我作为一个普通车主想卖车都被骚扰,还要挨骂?”

不堪被骚扰,不想个人信息被“泛滥”的林先生,终于扛不住了,他在10月25日删除了所有卖车信息,“过几天我就开去二手车商那里,价格合适就卖了,不指望电商了。”

【结束语】

林先生的苦难经历,可能是个案,也可能是普遍现象。诚然,通过电商渠道买卖二手车,确实能够将车辆售往全国各地,也有可能帮车主卖出较好的价格。但二手车电商的一些“套路”,依旧沿袭着这个行业线下时代的通病,并逐渐在激烈竞争中复刻在了线上模式中。

“莫名”的手续费,设置“门槛”的保卖,低于市价的拍卖,假借名义搜集传播用户资料等行为,处处都透着一股不厚道的气息。尽管一些平台整天标榜着科技领航,大数据、AI全都用上;鼓吹着低价、底价,绝对没有异地差价;叫喊着买车卖车有保障,要明明白白地赚钱。但是消费者只要吃过一次亏,就别想他们再信一丝一毫。

,

本站资源来自互联网,仅供学习,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敬请谅解!
搜索建议:电商  电商词条  漂流记  漂流记词条  车主  车主词条  二手车  二手车词条  心碎  心碎词条  
报道

 野蛮生长过后“正规军”洗牌微商

由于整个微商行业还处在野蛮生长的阶段,在央视曝光朋友圈面膜系三无产品后,这个诞生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兴模式更是成为众矢之的。《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调查发现,在经历了前...(展开)